《流浪地球》後,首部蹭熱點的電影出現,真的是科幻元年的小驚喜

按國內慣例,只要出現一部現象級電影,隨之而來的就是蹭熱點蹭IP的網絡大電影。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部科幻片《最後的日出》。這也是《流浪地球》出現後的首部小成本科幻片,也是首部蹭“小破球”熱點的網絡大電影。不過小飯觀影后似乎覺得它真是科幻元年的小驚喜。

《流浪地球》後,首部蹭熱點的電影出現,真的是科幻元年的小驚喜

這部《最後的日出》同樣也是講述了缺少太陽的地球會發生什麼,只不過在《流浪地球》中太陽是爆炸了,而這部電影中太陽是被更高級的生命當做能源給竊取了。

《最後的日出》中,重新定義了一個跟我們現在完全不同的世界。在電影中,地球上的所有化石類能源都已枯竭,人類為了持續發展只能利用太陽能。人類開始全面開發太陽能,並且讓社會慢慢轉型為重度依賴太陽能的文明。但是在一次人類無法理解的天體活動中,太陽突然失蹤。這也讓世界進入了黑暗,並且社會秩序完全崩壞,人性的黑暗面也隨著太陽的消失全都爆發出來,到處都有燒殺掠奪的事件發生。作為主角的天文學自由撰稿人孫煬帶著廢材鄰居陳暮逃亡傳說中的第四區避難所的故事。

《流浪地球》後,首部蹭熱點的電影出現,真的是科幻元年的小驚喜

整部電影看完後讓小飯比較感興趣的是,作為一部科幻題材類型的電影,《最後的日出》沒有把觀眾帶入到煽情、淚點的狀態中,並且對於男女的關係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它主要著重於男女主角前往傳說中的第四區避難所途中與形形色色的人們相遇碰撞產生的火花。有些人非常殘酷,有些人非常狡詐,也有些人非常溫馨。兩人在多次死裡逃生後,才漸漸明白了生命的真諦。

《流浪地球》後,首部蹭熱點的電影出現,真的是科幻元年的小驚喜

該劇的成本非常低,甚至只有《流浪地球》的百分之幾。導演任文同樣也是劉慈欣的粉絲,所以他在拍攝《最後的日出》時,同樣也希望做出完美的效果。在這部電影背後的製作團隊同樣也是來自《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拍攝前期,為了確定最終拍攝方案,導演任文甚至做了幾個月的研究和測試,只為拍出最好的效果。電影中因為太陽的消失,所以全都是夜晚。所以主創團隊想出來了“日拍夜”的方式。最後有多達200多個鏡頭甚至採用了“星空攝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把星空的效果呈現出來。

雖然這部劇雖然表現不錯,比絕大部分國產科幻片強得多,也比國內絕大部分蹭熱點的網絡大電影品質更高,但是它也不是完美的。

由於投入成本低,所以想要看特效的小夥伴恐怕得失望了,不過特效少總比全是五分特效的觀影體驗要更好。從故事層面來說這並不稀奇,這種題材的電影似乎剛好跟《流浪地球》相似,並且許多國外的科幻片中都有這類情節,但是導演能把這類情節加入本土化元素,也值得讚賞。

然後電影細節處理的不是那麼完美,電影開頭男主利用人工智能查詢資料,讓觀眾第一眼就會覺得當下的科技應該十分發達,但是在隨後的情節中,高科技的時代並沒有提現在電影中,或許也是因為資金的限制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必須得承認的是,作為《流浪地球》後首部小成本科幻片,它的場景簡陋了一些,但是把末世中各種各樣的人性描繪的很好,它的影片質量是合格的。並且同樣也是一部挺好的軟科幻,值得鼓勵。

如果說《流浪地球》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中的標杆,那麼《最後的日出》的出現就是在前者指出的道路上微微亮起的光束,它也跟上了《流浪地球》的足跡,同樣也為中國科幻電影出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