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健康保險:“我太難了”!發起股東相繼“棄權”,專業健康保險痛點多

健康險發展如火如荼之際,多家上市公司卻公告退出發起設立健康保險公司。

愛爾健康保險:“我太難了”!發起股東相繼“棄權”,專業健康保險痛點多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4月30日,拓維信息公告稱,決定退出發起設立愛爾健康保險。一個月前,發起設立該健康保險公司的另一股東萊美藥業,也宣告棄權。

此前,誠志健康保險也曾遭遇這樣的尷尬,原發起股東海淀科技於2018年底宣佈退出投資。

曾經都信誓旦旦,“要抓住國家大力支持健康保險發展的機遇,介入保險業務,進一步優化公司投資結構,增強公司整體抗風險能力,獲得良好的資本投資回報”。如今卻都以退出告終,這是為何?

保險牌照批覆“太難”

2016年12月,西藏愛爾醫療、湖南電廣傳媒、永清環保、華測檢測、拓維信息、萊美藥業等5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愛爾健康保險。其中,西藏愛爾醫療出資2億元佔比20%,其餘企業各出資1.6億元,分別佔比16%。

從發起設立至今,三年多時間已過去,愛爾健康保險卻遲遲未獲批覆。在業內人士看來,退出者可能各有原因,但牌照多年未批覆估計也是很大一個因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銀保監會合並後的這兩年,整個保險牌照審批幾乎陷入停滯狀態,而不是僅限於健康險牌照。

“部分公司選擇退出保險牌照申請隊伍,估計也和該公司戰略發生改變,或不符合新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要求等有關係。”朱儁生稱。

記者注意到,2019年全年,新批籌建保險機構僅1家,2018年為4家。也因此,越來越多發起設立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萌生退意,紛紛打起退堂鼓。

健康險行業“火熱”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至今,已有8家健康保險公司擬發起設立,它們分別是誠志健康保險公司、泰山健康保險公司、華大健康保險公司、愛爾健康保險公司、長壽健康保險公司、阿里健康保險公司、陽光融合健康保險公司和康美健康保險公司。

愛爾健康保險:“我太難了”!發起股東相繼“棄權”,專業健康保險痛點多

事實上,自2014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出臺後,健康險行業就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的五年時間裡,健康險以35%的複合增長率一路狂奔。截至2019年末,我國健康險保費收入達7066億元。

今年初,監管層也為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制定了一個宏偉目標:力爭到2025年,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今年一季度,在疫情衝擊下,健康險仍然連續三個月趕超車險,成為僅次於壽險的第二大險種,發展空間巨大。

朱儁生也表示,單從我國個人支付醫療費用依然較高這點來看,健康險都有著非常旺盛的需求,發展前景遠大。

專業健康險公司“尷尬”

健康險雖火熱,卻難掩專業健康險公司的艱難與尷尬。

正如朱儁生所言,佔比低、專業性得不到體現,都是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尷尬。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年報數據發現,2019年,6家專業健康險公司淨利潤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僅新成立三年內的復星聯合健康和瑞華健康兩家公司仍虧損,其餘四家公司均盈利,尤其是崑崙健康和太保安聯健康兩家公司,在去年成功扭虧為盈。

愛爾健康保險:“我太難了”!發起股東相繼“棄權”,專業健康保險痛點多

但我們同時看到,6家專業健康險公司(不含和諧健康)去年保費收入僅416.51億元,佔去年全年健康險總保費收入不到6%。這也意味著,健康險產品的銷售,仍主要依賴於壽險公司和財險公司。

朱儁生指出,造成上述尷尬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目前健康險仍以重疾險為主,某種程度具有壽險屬性,這也是長期健康險在人身險公司中佔比更高的原因所在。

二是由於當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並不完善,專業健康險公司試圖去做健康管理,去做保險和醫療之間的整合,但由於醫療端的發展環境並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健康管理還是以概念居多,在實際推進過程中仍遇到很大阻力,這也使得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專業性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對於專業健康險公司來說,關鍵在於如何提升自身的專業性,通過各種方式讓自己在健康管理領域獲得核心競爭力。”朱儁生建議,對於體量不大的保險公司,尤其是專業健康險公司,可以和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來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

記者 羅葛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