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過度樂觀的鋼鐵需求預期帶來供大於求風險

下游鋼鐵需求的轉好並沒有帶來鋼鐵行業盈利狀況的改善。


國家統計局4月27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3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下降55.7%,為179億元,利潤降幅在前兩個月34.4%的基礎上擴大了21.3個百分點(前兩個月利潤為128.9億元)。去年3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為207.5億元,今年3月份利潤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6%,為50.1億元,已基本接近2016年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始時的水平。這反映出,鋼鐵行業的盈利狀況在2019年大幅下滑後進一步惡化。


目前,國家已陸續出臺一系列穩就業、穩投資、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相關政策和措施,全國各行業掀起復工復產熱潮,力爭把第一季度“失去的追回來”。這無疑為鋼鐵需求的進一步復甦奠定了基礎。


不過,準確和真實的鋼鐵需求預測,對避免過度投資至關重要。要警惕過度樂觀的鋼鐵需求預期增加未來市場供過於求的風險。


一方面,鋼鐵需求的復甦不是一蹴而就的,既有諸如加大新老基建投資等“見效快”的有利因素,也有海外需求減少導致鋼鐵出口承壓的不利因素;同時,終端消費(如汽車和家電等)的恢復需要信心和時間,再往上延伸至生產端及鋼鐵需求的改善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警惕過度樂觀的鋼鐵需求預期帶來供大於求風險


另一方面,儘管3月份鋼鐵庫存壓力得到輕微緩解,但當前企業復產熱情高漲,鋼鐵庫存仍處歷史高位,未來面臨的供給壓力絲毫不減。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中旬,重點統計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742.03萬噸,比年初增加788.78萬噸,增幅為82.75%;4月中旬,20個城市5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量為1717萬噸,比去年12月份高出1035萬噸,增幅為152%。


此外,從需求主要來自於基建與房地產行業的水泥行業來看,其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推進的行業之一,目前也已進入以存量資源為載體的發展階段,未來面臨的也是減量發展的局面。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水泥產量同比減少23.9%,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2%,鋼材產量同比減少1.6%。相對而言,水泥產量更多反映當前實際需求,而鋼鐵產量則承載了過多未來預期。


在這種形勢下,鋼鐵行業需要冷靜思考——後面要“追回來什麼?”顯然,要“追回來”的不是本就沒有減少太多的產量,而是產值和利潤。2019年,在產量增加的情況下,鋼鐵行業營業收入增加、利潤大幅減少,增收不增利;今年第一季度在產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營業收入減少,利潤進一步大幅下降,與2014年~2015年的情況極為相似。


至少在當前鋼材庫存處於極高水平、需求復甦的時間及程度仍不確定的情況下,鋼鐵生產保持高位不僅對鐵礦石等原料價格保持高位提供了支撐,而且不會對產值有貢獻(產值=產品數量×產品價格,鋼材需求缺乏價格彈性,數量越多,價格下降更多,產值也會下降)。更為嚴重的是,這最終將對鋼鐵行業的利潤形成極大侵蝕。


筆者認為,於鋼鐵行業而言,與其被動等待需求的復甦,不如主動適度減少產量,進一步調整供需關係,將效益置於優先於產量的地位,避免重蹈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