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的突破要從源頭抓起:學校普及化教學和使用很重要

最近的芯片風波還是沒有結束,我們還是面臨著一些國家的封鎖威脅,這些小動作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大家目前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技術的突破和光刻機等高科技產品的研發方面,但是可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培訓和使用的普及化,而這種普及化的工作往往是從學校開始的的。

國產芯片的突破要從源頭抓起:學校普及化教學和使用很重要

這讓我想到了很多年前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們有一門課程涉及到可編程邏輯陣列,也就是CPLD和FPGA的使用和編程,這個算是硬件編程的比較複雜的部分,我們當時使用的芯片全部是altera,語言編程也只有兩種VHDL,verilog,很明顯都是國外的,在很多年之後,這樣的局面似乎依然沒有改變,我的一些同學目前所用的軟件和硬件都沒有超出這個範圍,一部分原因是沒有國產化的平臺可以選擇,另一部分原因是他在學校裡學的就是這些內容,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無法適應新的平臺,這也得出了一個結論,學校的教育對於國產芯片的普及相當的重要。

國產芯片的突破要從源頭抓起:學校普及化教學和使用很重要

我在工作的這十幾年裡接觸到很多的芯片原廠和代理商,其中的很多廠家都有明確的校園計劃,也就是和學校合作從源頭開始普及他們各自的產品使用,這方面的投入一般都佔到很大的比例,但是產生的長期效果也非常的明顯,比如學生的畢業論文會採用原廠的芯片,會得到原廠的技術支持,甚至有些時候是數據支持,這樣的支持下,學生對於他們的產品產生依賴感,畢業之後也會傾向於使用相關的產品和軟件,所以我們的國產芯片也要在這方面下一點功夫,不應該只關注眼前,而也要考慮長遠收益。

國產芯片的突破要從源頭抓起:學校普及化教學和使用很重要

國產芯片廠家的努力固然重要,學校的重視程度也需要加強,我最近接到一個關於lora模塊的設計需求,需求方是北京的一所大學,我們和這個學校的幾個老師溝通需求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我也在很多的學校見到過,一個老師說:硬件設計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我們學校的學生只更傾向於平臺,然後在上面採集數據做後面的工作。對於一個目前自主創業做外包設計的人員,坦率地說,這無疑是我們的生意機會,因為對方不重視硬件設計,那麼一定會把這部分工作轉包出去,但是對於一個學校的教育方面,老師有如此的觀點,可想而知學生對於這方面技術學習很明顯會出現缺失,教育是基礎,沒有了基礎,國產化芯片想要長久的推廣會怎麼樣?

國產芯片的突破要從源頭抓起:學校普及化教學和使用很重要

基於目前的這種情況,我個人覺得,要想實現國產芯片的普及和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觀念的問題,學校也好,企業也好,需要對硬件方面的重視程度要提高,學校教學的目的本身就是教書育人,不應該有很狹隘地態度,而是要有廣闊地眼光,使學生能夠更充分地理解和接觸到更多地芯片領域的技術和知識,同時國產芯片廠家也應該做出努力,積極的開展校園計劃,讓我們國家的芯片產業能夠長遠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