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白巖鬆、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報。——約瑟夫·普利策


—這是動聽學院的第169篇文章—


談起記者,人們腦海中會浮現出肩扛攝像機,手舉傳話筒,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對著電視機做現場報道的形象。


與媒體行業的其他崗位,如編輯、主持人、播音員、編導不同,記者更多地奔波在最基層,穿梭於社會萬象之間。


他們前往事件發生的現場,接觸新聞事件的當事人,並將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義,通過報道呈現於大眾媒體之上。

作為報社、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新聞機構中擔任採訪、新聞寫作、攝影的專業人員,記者有著極強的新聞敏銳力和觀察力,

常常被稱為“無冕之王”。


日常生活中,我們通過電視屏幕看到記者,也或多或少聽說過“柴靜”“白巖松”“張泉靈”這些名記者的名字,但對於“記者”,大多數人其實並不瞭解。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記者”,去了解這份讓人感到熟悉又陌生,充滿著神秘感的獨特職業吧。


01

肩負使命感 傳遞時代聲音

“不在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一句調侃,足以證明記者的足跡遍佈每一座城市、每一個角落。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記者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突發事件第一線,即使身處在或艱苦或惡劣的環境,也用有溫度的筆觸記錄下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著名的戰地記者閭丘露薇不顧個人安危,深入阿富汗前線做現場報道,成為全球首位進入阿富汗腹地喀布爾採訪的華人女記者,被稱為“戰地玫瑰”。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記者總是有鐵腳板,又有“熱心腸”,保持著冷靜、客觀、理性的態度,公正而不失偏頗,揭露著世界的不公,堅守著世間的正義:


“九·一八事變”後,近代中國記者鄒韜奮在《生活週刊》上報道這一事變。從此開始,為宣傳抗日,鄒韜奮從沒放下手中的筆。為了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繼承和發揚鄒韜奮同志真誠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和思想作風,“韜奮新聞獎”於1993年設立。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記者總是保持著一顆謙虛的心,在深度對話間流露出尊敬的姿態和細節,用溫暖的方式為我們帶來更多名人背後的故事:


董卿在節目中對話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在3分鐘內跪蹲3次。這種採訪的姿態,被網友們稱讚。不少人說“這一跪,跪出了素養”。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記者既是時代潮頭的瞭望者,又是歷史風雲的記錄員。從拿到記者證的那一刻開始,一種來自官方的身份認同讓他們的使命感增強,榮譽感升級,可以說,記者證的意義非凡。


手握象徵身份的記者證,胸懷新聞理想,肩負傳遞時代聲音的責任,記者始終堅守初心,傳達著時代聲音,傳遞著時代溫度。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國內、國際上設置了一些新聞獎項,如“普利策新聞獎”“中國新聞獎”“浙江飄萍獎”來表彰記者為推動新聞職業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很多國家還專門為記者設置了“記者節”。


2000年,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國記協《關於確定“記者節”具體日期的請示》,同意將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1月8日定為記者節。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由此,記者節成為與護士節、教師節並列的我國僅有的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這不僅是專屬於“記者”的無上榮譽,更飽含著來自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崇敬。


新聞在前方,記者一直在路上。


02

一問一答間的智慧

記者的使命,就是通過一切合法的方法和手段得到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一旦得到機會,就要簡潔明瞭地提問,不拐彎抹角。如果報道或文章怎麼修改都像流水賬,很可能是記者的採訪環節出了問題。

因此,終止無用敘事,看穿深層動機,引導採訪對象分享更多細節,保持思維敏捷並善於提問就成為記者的必修課。

知名媒體人楊瀾在30年職業生涯當中,採訪了上千位各界領軍人物,問過數萬個問題。但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就在於,沒有她不能採訪的領域和對象。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要成為記者,除了需要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優秀的新聞素養,還要有強大的學習整合能力,能夠應對不同的採訪場合、行業領域。


楊瀾在《提問》一書中寫道,除了掌握提問和採訪的技巧之外,優秀的記者往往會提前對採訪對象和事件進行充分地瞭解,事先做足功課才能達到滿意的採訪效果。


全國兩會是記者素質的“競技場”。提問水平如何,不僅展示記者的水平和風度,更代表所在媒體的實力和形象。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能否提出具有深度且深刻把握住整個時代脈搏的好問題、巧問題,能否在寶貴和有限的時間內提出老百姓關心、專業水平高的問題是衡量一個記者最基本的尺度。


在“群星”璀璨的同行面前提出具有社會把握力、現實洞察力的好問題更是記者的職業生涯中可圈可點的濃重一筆。

每一個問題背後都凝聚著記者的巧思,每一次巧妙的表達都充分表現出記者優秀的語言組織能力、邏輯能力與應變能力。在不同的場合中,記者總能憑藉自身具備的優秀素養,創造出屬於他們的“高光時刻”。


03

在磨鍊中收穫優秀品質

記者最大的魅力是什麼?就是在一次次的磨鍊中,收穫更多寶貴的優秀品質——豐富廣博的學識、寬容善良的情懷、尚儉守德的品格以及善於溝通協調的能力。

  • 成為記者,讓你變得勇敢。

    記者是一份怯弱的人幹不好的工作。他們勇於開口提問,勇於大聲疾呼,勇於身處突發、緊急事件的第一線,總是在追求內心的信仰,為正義的事業而奔走。


  • 成為記者,讓你保持公正。

    作為一名記者,發出的每一篇報道,都對社會和人民負責任,堅持正義和真理,尊重事實、堅持說真話,公正無私。

    記者能夠用冷靜、客觀、理性的觀點去看世界,公正而不失偏頗,並以高度的新聞職業道德來約束自己。


  • 成為記者,讓你與時俱進。

    當前,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媒體轉型融合已成為發展的趨勢,

    記者保持學習的姿態,與時俱進,勇於參與到媒體融合發展的大潮中,

    積極學習新媒體傳播手段與技術,提高全媒體本領,向成長為全媒體記者努力。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最新信息的職業光環下,記者具備了與時俱進,保持先鋒視角的獨特優勢。


正是出於對記者這份職業的崇敬與理解,越來越多的家長現在開始從小培養孩子成為小記者。


不僅是讓孩子學會開口說話,大膽提問,成長地更勇敢,更多的是希望他們能從小了解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和變化,

培養媒介素養,幫助他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正確的判斷,堅守住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這樣的幫助和益處往往是終身的。不少孩子都通過參與小記者社會實踐活動,拓展了眼界,也豐富了知識面,學會用更全局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發展。


擁有了更多體驗生活、領略世界的機會,小記者在同齡人中展現出卓越能力,在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他們成長的空間也就更大。


為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新需求,提升全省青少年媒介素養,展示“美麗浙江”建設成果,由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小記者工作委員會、浙江省旅遊協會聯合主辦的“我的浙江我的城”——浙江省首屆模擬新聞發佈會盛典已開啟全省招募活動。


本次活動以“我的浙江我的城”為主題,以新聞發佈會為表現形式,由全省11地市小記者組隊發揮創意、“花式”推薦自己的家鄉,展示宣傳城市形象,從小記者視角對美麗浙江這一“重要窗口”進行新穎、豐富、獨特的呈現。


歡迎全省各地思維敏捷、知識面廣、語言表達能力佳、具有團隊協作能力的小記者報名參加。


聽過白巖松、柴靜或張泉靈,你知道如何成為像他們那樣的記者嗎?


紀伯倫說:“世界上最偉大的事一是創造,一是傳播。”所幸記者這個職業兩者兼顧。我相信當普通個體的命運彙集到記者的筆端,記者便記錄並傳播了這個時代的命運。

記者是一份辛苦的職業,但這樣的一個群體同樣備受社會崇敬,我相信,成為記者行列中的一員,必將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榮譽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