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體面穩定卻沒上升空間,堅持還是放棄:為啥不試第三種可能?

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這樣的單位,於很多人來說猶如“圍城”,“城裡的人想出來,城外的人想進去”。

經常在頭條悟空問答看到這樣的提問:國企,工作體面,收入穩定,但領導崗位一個蘿蔔一個坑,沒有上升空間,感覺每天都在浪費生命,是該堅持還是放棄?

網友的意見分兩派,一種說他生在福中不知福,工作體面、收入穩定,還有大把時間陪家人,為啥不懂得珍惜?苦口婆心地勸他再不喜歡,看在錢的份上,也要忍氣吐聲呆下去。

而另一派卻堅決鼓勵他跳出舒適區,辭職到外面去闖蕩,實現自己的理想,即使可能會遭遇挫折,也要在所不惜。

難道面臨這種情況時,我們真只有“要麼忍要麼滾”兩條路,沒有第三種選擇機會?

工作體面穩定卻沒上升空間,堅持還是放棄:為啥不試第三種可能?

工作體面穩定卻沒上升空間,堅持還是放棄:為啥不試第三種可能?

成人的世界永遠沒那麼容易和簡單

局外人只看到體制內的人工作穩定、收入可觀,卻沒法體驗身在其中的感受。

工作繁瑣,管理呆板,論資排輩,領導崗位編制有限且很少有主動騰退的人,年輕人上升空間有限,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個科員。這也成為體制內人員離職的最主要的原因,誰不想趁年輕出人頭地呢。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他原來在國企工作,待遇不錯,但到部門副職後,連續幾年都原地踏步,職位沒升,收入沒漲,正職年富力壯,似乎最近的幾年也看不到啥希望。每天工作按部就班,也沒啥挑戰,下班後更是無所事事。

後來看到有同學創業發了財,自覺能力並不比他們差,工作中也有一些人脈資源,正好有朋友邀他創業,衝動之下辭了職。

結果下海後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平時那些客戶對他客客氣氣,完全是因為業務上對他有所求,他純粹是把平臺的資源當成了自己的本事。

而且隔行如隔山,對新行業他完全不懂,折騰一年後,不光把積蓄賠個了精光,想找工作時,發現80%的單位待遇都不及原來的公司。

找了半年也沒有特別理想的,最後還是託了人,花了一筆錢,回到了原單位做銷售。也是憑著早先的人脈和資源積累,一年後因為業績突出在競聘中勝出,擔任了銷售部門負責人。

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擁有的不珍惜,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在成人的世界,無論做什麼樣的工作都會有自己的煩惱,世界不會如你所期,事事如意。也許,我們該換個角度看問題,你的機會也許也就藏在你的煩惱中。

工作體面穩定卻沒上升空間,堅持還是放棄:為啥不試第三種可能?

工作體面穩定卻沒上升空間,堅持還是放棄:為啥不試第三種可能?

世界是什麼樣,由我們內心的選擇來定義

如果我們的大環境壓抑,惡劣,我們的個人選擇還有沒有意義?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中給出的回答是: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任何困境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納粹時期,他作為猶太人,全家人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最後僅他和妹妹倖存。他不僅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意義療法,幫助千千萬萬的人找到絕處逢生的勇氣。

我們看到的世界帶有主觀選擇性,你的注意力在哪裡,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比如你心情愉悅,看到誰都覺得很友善,身邊總是發生好事情。

更何況,在體制內工作的人所面臨的處境並沒有很糟糕呢,用積極的角度客觀看待這份工作,你會有完全不同的發現。

消極的人看到的是煩惱,積極的人看到的是機遇

1、體制內晉升機會少,可是工作體面,收入穩定、鐵飯碗呀。

你不用擔心因為和領導不和,被迫離職;只要有編制,沒犯原則性錯誤,即使領導再不喜歡你,也沒權力開除你。

你不會有中年危機,不用擔心年輕時當牛作馬,一過35歲,就被單位解聘,再去找工作時,到處吃閉門羹。

也不用擔心人到中年,失去議價能力,工資越來越低;體制內的工資由很多客觀的係數構成,年限到了,該給你的絕對不會少半分。

你也不用擔心結婚懷孕,就遭單位嫌棄,體制內的單位在對於員工的勞保待遇是絕對不會剋扣半分;孕後迴歸崗位,也不用擔心被排擠。

2、還有那些心照不宣的隱性福利

貸款便利、孩子求學、節日福利、辦事便利....很多好處是花錢也買不到的。我們在對工作價值做評估時,除了那些顯而易見的收入待遇外,絕不能忽略那些隱形福利。

3、更有大把的時間去琢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在私企工作,要拿到豐厚的待遇,經常需要付出的就是996,除了本職工作,哪還有時間做其他的事。而體制內呢,工作不忙,壓力不大,精力無處安放的你有大把時間琢磨自己的事。

有錢、有閒,還穩定,這樣的工作便利好好利用,轉變觀念,你的未來充滿各種可能。

工作體面穩定卻沒上升空間,堅持還是放棄:為啥不試第三種可能?

工作體面穩定卻沒上升空間,堅持還是放棄:為啥不試第三種可能?

既不忍也不滾,簡單三步重新定義你的工作

1、轉變工作觀念

如果僅僅只是因為體制內工作的種種顯性、隱性的利益而選擇“忍”,實則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久而久之,內心的期望和現實的衝突、分裂,仍然會讓你上班如上墳。

我們需要轉變觀念,讓內心期望和現實達到平衡,才能在當前的工作崗位中找到成就和樂趣。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接受我們的不完美,接受我們只是普通人,接受我們即使只是大體系中的螺絲釘,也有存在的意義。

不完美也許是我們人生的常態。

生活不完美,工作不是很如意,我們可能也根本不瞭解自己內心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更可能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厲害,我們的水平也許註定就無法成為那20%金字塔尖的人。我們終其一生走到最後就是一個普通的人。

但我們全力以赴,可以在某一點上儘自己所能,把它做到最好,讓這世界也留下我們自己一點小小的痕跡。你做的工作再瑣碎,都是在這個大的社會機器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外面的世界也沒有我們想象的完美,二八定律無論是在體制內、還是私企都是一樣,能夠走上高層的仍然是少數人。外面的世界還有很多我們從來未曾碰到過的麻煩,比如遲遲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是毫無徵兆地就裁員,996是常態。

如果你當前的工作已經滿足了你經濟和尊嚴需求,個人價值實現完成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去滿足。

在做公益組織志願者時,我認識了一位朋友。看他朋友圈,經常忙項目,加班到一兩點還沒回家,早上8點又要趕到單位;或是微信的截屏,顯示有幾百條未讀信息。我只知道他是公務員,一直沒搞清楚他到底是在哪個單位。因為參與的項目有的是團省委,有的又是其他省直機關其他部門。

等在微博上知道他真實的工作單位後,我大為吃驚。他是省會城市下面一個區衛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員,工作沒多久就被借調到團省委,一干就是七八年;借調這麼多年,工作相當出色,卻始終沒給他正式調令。這不,剛結束借調,返回單位工作沒幾個月,又被其他省直機關借調。

我問他,一直這樣借調,既失去在原單位發展的機會,又沒有轉正的機會,不覺得委屈嗎?他回答:到哪都是做事呀,工資又沒少我半分,而且我喜歡做這樣項目協調工作,每次都能長見識,學到新東西。比老呆在一個單位有意思多了。

如果換個人,可能感受會大不一樣。一件事是好還是壞,很多時候,都是由我們自己的觀念來定義。

2、重塑工作內容

如果工作給你的感覺一直是瑣碎、毫無價值、毫無意義,我敢說,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你自己的責任。

不論在什麼崗位,我們都有自我選擇的權力,你可以選擇把工作做到什麼樣的水平,也可以主動去拓展對單位更有價值的的工作內容。

我有個朋友在這方面就做得特別出色。

她在國有銀行負責員工培訓,原來的這個角色定義就是給新入職的員工做業務培訓,有新員工入職,攢夠一批,統一做一次培訓,就算是完成例行公事,領導對於這一點也沒有任何異議。這也使得培訓師在公司中一直毫無地位,經常培訓師正上著課,領導進來,就把參加培訓的人叫走;或是原來定好的培訓時間突然就被領導變為宣講大會,培訓工作不了了之。

她接手後是怎麼做的呢?她放棄了原來照本宣科的課件,而是深入一線做調查,收集了很多客戶常問的問題,把產品知識融入到銷售話術中,讓新人經過一次培訓就能馬上上手,比原來的培訓效果大大提升。

為了獲得老總的支持,在原來對新人的培訓基礎上,她針對中層領導都是野蠻生長的狀況,制定了預備幹部培訓規劃,製作專門的課件,為有潛力走上管理崗的員工提供提升培訓。

把方案提交給領導後,領導大為讚賞,直接要求所有內部提升的員工都必須經過預備幹部培訓。

她這些積極主動地行動,不僅為公司建立了完備的培訓體系,也為自己贏得了發展空間和機會,原本只是人事部門一個微不足道的小模塊,後來獨立成立了培訓部,負責各分公司的業務培訓。

你也可以。比如你是負責公司材料撰寫的,你能不能摸索出自己的套路,讓每次寫出的作品一稿過,成為單位領導的御筆?你是組織活動的,能不能制定出一套操作標準書,讓每個人只要照著操作書,即使沒有經驗,也能出色完成?

當你在工作中有所創新,有所成就,原來枯燥的工作也會變得有趣。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因為喜歡某項工作才能有所成就,而是有了成就後會讓我們對它更有興趣。

3、發展副業人生

也有可能你能夠做到在本職工作中兢兢業業,但就是沒有辦法喜歡上這項工作,並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這很正常,我們沒有必要因此而慚愧。

安身立命的工作和我們的內心追求不一定統一,只要我們自己心裡平衡就行。

工作八小時之外,屬於你自己,你可以借這個機會去追求自己那些未曾實現的理想,發展自己的副業人生,活出另一個版本的人生。

我的很多微信群寫作網友就是體制內的人。工作很悠閒,把事情做完後,他們就寫作或看有關寫作的書籍。問有沒有做專職的打算,大部分都表示有一份安穩的工作來養家餬口,他們就可以踏踏實實磨文字,不會因為生存壓力而做一些急功近利的事。

我有個發小,也是事業單位的,正是30多歲意氣風發,準備大展身手時,卻遇到單位長達十年的編制凍結,什麼意思?就是這十年內,不招新人,不提拔。這幾乎就給30多歲人的晉升生涯判了死刑。最初她也動了心思,要不要離職,尋求在外面發展的機會。不過最後權衡後,她還是決定留在原單位。

就在這十年,她完成了研究生學習,又獲得了博士學位,徵得單位許可後,在一些學校教授課程。凍結期一結束,在一個特定崗位提拔中,就只有她一個人同時符合女性、少數民族、黨員、博士學位四大硬性條件而勝出。

所以,不要覺得當前工作不能實現夢想,你的一生就都已經定型,在8小時外,你可以自主定義你的人生。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投入進入,把它當作你人生的第二次翻轉機會。

也許經過實踐,你會發現原來的美好夢想只是海市蜃樓,從此就會心甘情願地扎入當前的工作中;也許經過實踐,你的兼職收入持續性地大大超過本職工作,兼職的單位時間貢獻遠遠超出本職的水平,你就大可以辭掉現在的工作,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新事業當中。

工作體面穩定卻沒上升空間,堅持還是放棄:為啥不試第三種可能?

傳統的教育讓我們養成了習慣做選擇題的思維,總覺得糾結時,只有非此即彼的選擇機會。其實,我們不妨貪心點,魚和熊掌要兼得。只要你有這樣的想法,總會有辦法去達到;再忙碌時,你也可能把時間優先安排在你自己認為最重要的事情上。

下次再遇到選擇時,不妨多問問自己幾句,除了顯而易見的選擇,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