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三線企業2348工程的前世今生

當年我軍大型石化“合成纖維”基地建設概況

位於湘北嶽陽的中國石化巴陵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嶽化)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2348工程指揮部,其歷史至少要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三線建設”時期。

1965年1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絕密”中發(65)45號《關於批准建設大同、岳陽兩個煉油廠的通知》:“同意建設山西大同、湖南嶽陽兩個煉油廠,建設規模均定為每年加工原油150萬噸。”根據三線建設“山、散、洞”的戰略佈局,石油工業部選址在湖南省臨湘縣陸城、路口人民公社的長嶺地區,興建150萬噸/年,時為我國第三套大型煉油廠——岳陽煉油廠。

1965年5月25日,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簽署人大常委會決定“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統一使用“一顆紅星頭上戴(五角星)革命紅旗掛兩邊(領章)”的“革命化”新式軍裝。


代號2348|曾經三線企業2348工程的前世今生

此舉給解放軍總後勤部帶來了“廢軍銜易軍服”的要求,原各軍種、兵種自行解決軍需供給的體制、方法遠遠落後於形勢發展。因統一軍服,需要大量布匹等原料,總後將軍們的眼光盯住了“石油化學合成纖維”的前瞻。

於是,一個利用煉油廠“廢氣”生產“化學合成纖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首家石油化工聯合企業誕生了。1969年9月7日,經周總理批准,巴陵石化公司淵源原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2348工程指揮部”在北京誕生,地點定址岳陽臨湘的云溪。工程指揮部成立臨時黨委,隸屬於總後勤部企業部黨委領導。

1969年10月31日解放軍化學工業部軍事管制委員會(69)化軍生綜字第999號《關於北京合成纖維研究所交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企業部管理的通知》下達:

“1969年11月1日起,北京合成纖維研究所(綜合車間除外)的全部人員、設備、儀器、儀表以及有關合成纖維的研究資料等,均交由總後企業部2348工程指揮部管理。”

張西蕾——中國革命早期領導人張太雷烈士的二女兒,時任北京合成纖維研究所長等職,被造反派打倒的“走資派”,軍管會立即恢復她的職級崗位,令她率全所400餘人,分乘兩列軍列,以部隊移防速度,於1969年10撤離北京,開赴三線建設2348軍事工程基地。1969年11月至1972年10月,張西蕾任2348工程指揮部設計研究院院長。

1969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通知》:“經總後黨委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七日討論通過,任命新斧同志為二三四八工程指揮部政治委員。”後(69)企黨字第108號決定:“經企業部黨委研究決定由馬力、新斧、凌學義、霍子耕、王永和、王濱棠、鄭功、齊敬文、劉繼永、耿祥等十位同志組成二三四八工程指揮部委員會,馬力同志為書記、新斧同志為副書記。”

1969年12月13日總後以機密(69)企計字第87號《關於二三四八工程指揮部第二籌建處(蒲紡)領導關係的通知》:“為了加強領導,做好合成纖維化工廠和紡織廠的協同配合,以及工廠籌建工作,經研究決定:二三四八工程指揮部第二籌建處(蒲紡)隸屬二三四八工程指揮部領導。指揮部各組有專人主管第二籌建處的工作。今後第二籌建處的有關事宜,均請示指揮部審查辦理。”


代號2348|曾經三線企業2348工程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自網絡


1970年11月後,在“文革”長嶺煉油廠因造反派“武鬥”被“軍事管制”期間,總後2348收編“石油工業部長嶺煉油廠”,命名為2348第三籌建處。

1971年4月,2348黨委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化工生產管理局黨委。機構設政治委員和副政治委員,政治工作部。政治工作在局黨委領導下,由局政治委員負責,局政治部具體組織實施。

同年6月,總後研究決定,將化工生產管理局所屬工廠(企業)直接編入軍需企業序列,依次給2348的工廠實體授予總後勤部化工生產管理局3101至3110(工廠)軍隊序列番號。

即:3101廠—(長嶺)煉油、3102廠—錦綸、3103廠—滌綸、3104廠—腈綸、3105廠—橡膠、3106廠—環氧樹脂、3107廠—供排水、3108廠—熱電、3109廠—機械、3110廠—(蒲圻)紡織。3110廠下轄3552廠、3553廠、3554廠、3616廠。其他如基建大隊、設計大隊(院)、運輸大隊、五大隊、試驗研究所(院)、職工醫院等單位,直屬指揮部或所屬工廠管轄。


代號2348|曾經三線企業2348工程的前世今生

當年嶽化建設的場景 圖片來自網絡


1969年9月至1974年,幾乎與三線重點項目“十堰二汽”建設的同時,2348工程基本建設也正處於高峰階段。那個年代最激動人心的口號是: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基建高峰時期,參建人員在相距百里的三個工地上有近10萬之眾。直接參加2348(云溪部分)建設的單位分三類。

軍隊系統:6538部隊成建制團的3300名官兵(後改為工程兵222團)、0748部隊運輸營(近300名官兵及配屬軍用車輛)、0606部隊79分隊、東海艦隊及南海艦隊焊接技術專業隊等單位。

兄弟省份單位:廣東工程建設總隊近5000人、大慶煉建隊近5000人、上海紡織安裝公司近1000人、化工部第四化學建築公司3000人、第十五冶金建安第二、第三公司;交通部第二港務工程局、武漢城建局、華南電器安裝公司等單位。

省內單位:湖南省安裝公司、長沙供電局施工隊、岳陽電廠,臨湘、岳陽、湘陰、汨羅、平江、華容各縣派出的近萬餘民兵、民工。

1971年5月15日,為慶祝毛主席《五七指示》發表五週年和2348煉油、化工、紡織聯運成功。在工地(云溪五七廣場)召開試車投產萬人慶祝大會。出席大會的有:總後勤部政委張池明、副部長王希克、輕工部部長錢之光、冶金部副部長林澤生、燃化部副部長徐今祥,廣州軍區副政委卜佔亞、副司令員陳海涵、湖南省軍區政委張立憲、湖南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組負責人孫治國等。

有關2348軍工三線建設時期的規模及形象,總後1971年9月20日向軍委《關於建設岳陽石油化工聯合企業的情況報告》是這樣述說的:

2348岳陽石油化工聯合企業是我國目前一座大型的綜合性企業,由煉油、化工、紡織三大部分組成。建成後的初步規模是:每年煉製250萬噸原油,用煉油產生的“廢氣”提取二十多種化工原料15萬噸,年產三種高強度合成纖維2萬噸(滌綸5000噸、錦綸5000噸、腈綸1萬噸),三種合成橡膠(丁腈、順丁、異戊)2.8萬噸,合成材料2萬噸。每年紡織“三元混紡”(滌綸、錦綸、棉花)軍用布4千萬米。企業總投資約7億元,定員職工3萬人,建成後年度總產值可達17億元。


代號2348|曾經三線企業2348工程的前世今生

當年嶽化建設場景 圖片來自網絡


這座企業生產能力比較大。年生產合成纖維2萬噸相當於1970年全國總產量的三倍,其中滌綸和錦綸的年產量,可供全軍指戰員每人制作兩套軍服(包括單衣和罩衣)。每年生產合成橡膠2.8萬噸,相當於1970年全國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其中順丁、異戊兩種合成橡膠的產量,可供製作17萬輛汽車內外輪胎及全軍所需的解放膠鞋。

這座企業是按照“靠山、分散、隱蔽”的原則建設的。煉油部分和化工部分,分別建在湖南嶽陽的長嶺和云溪山區,分散在十幾條山溝裡,紡織部分建在湖北咸寧地區蒲圻縣山區,距化工生產基地六十公里。廠房建築和生產裝置,依山就勢,因地制宜,符合戰備要求。

1971年9月,發生林彪“九一三”叛逃事件。

1973年12月17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國發(1973)181號”文件,決定將原屬總後勤部管理的(岳陽)化工生產管理局及其所屬建制單位,實行“部供省管”(國家部委負責原材料供應,省委領導管理)體制,全部移交國家;由燃化部和輕工部負責接收,接收後分別下放給湖南省和湖北省革命委員會領導;企業產品方向不變。同年12月28日,燃化部、輕工部、總後勤部按照“國發(1973)181號”文件精神,於1974年1月1日開始辦理移交接收工作。


代號2348|曾經三線企業2348工程的前世今生

2348文工團表演場景 圖片來自網絡


1974年11月,中國從國外引進的十三套大型化肥裝置之一——“化工部洞庭氮肥廠”,在岳陽破土動工。

1975年1月前後,總後勤部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國發(1973)181號文件精神,將總後勤部化工生產管理局後字277部隊(2348工程指揮部),所屬各工廠、單位移交地方管理。

湖南省臨湘縣境內陸城地區的3101等工廠、單位,云溪地區的3102、3103、3104、3105、3106、3107、3108、3109等工廠、單位移交湖南省革委會領導,成為省管、國家部委直供企業。

番號3101(石油工業部直供)等工廠、單位更名為:湖南省長嶺煉油廠。

番號3102至3109(化學工業部直供)等工廠、單位更名為:湖南省岳陽石油化工總廠。

湖北蒲圻縣境內3110(紡織工業部直供)的工廠、單位更名為:湖北省蒲圻紡織總廠。

1975年7月23日,石油化學工業部、輕工業部、總後勤部向國務院、中央軍委提交了《關於(岳陽)化工生產管理局交接情況的報告》:

遵照國務院、中央軍委國發(1973)181號和(1974)130號文件和中央首長有關批示精神,總後會同湖南省、湖北省革委會辦理了總後勤部岳陽化工生產管理局及其所屬單位全部移交給石油化學工業部、輕工業部,並同時由石油化學工業部、輕工業部分別下放給湖南省、湖北省革委會領導。對軍隊幹部也作了適當安排。湖南省、湖北省革委會已分別於2月1日和3月8日起實施領導。該局及其所屬單位軍隊序列的部隊番號,部隊、工程、工廠代號,相應地作了撤銷。在交接中貫徹了毛主席關於安定、團結的重要指示,堅持以黨的基本路線為綱,著重抓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職工、幹部,幹部絕大多數是安定、團結的。除辦理了人員、資金、房地產、物資等交接下放外,同時對生產建設也做了適當安排。現在交接工作已全部完成。(《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史資料選編》(1966—1976)2002年版總後軍需部編)


代號2348|曾經三線企業2348工程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自網絡


湖南省岳陽石油化工總廠於1988年2月,經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石化總公司黨組研究決定,以發展岳陽“石油乙烯”工程為目標——組建巴陵石化公司。1988年6月,由長嶺煉油化工廠、岳陽石油化工總廠、洞庭氮肥廠聯合組成巴陵石化公司。2000年長嶺煉油化工總廠從巴陵石化公司整體中單列為直屬企業,長嶺煉油化工總廠改製為長嶺煉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其他單位繼續維持原巴陵石化公司的聯合格局。形成新的巴陵石化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巴陵分公司)。這家由“老三線軍工”發展為巴陵石化公司的企業,如今擁有現代化的煉油、石化生產線和先進的生產裝備,成為中石化行業的一家大型綜合性企業。


代號2348|曾經三線企業2348工程的前世今生

2348工程由解放軍戰士站崗 圖片來自網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湖北省蒲圻紡織總廠號稱“十里紡城”,年上交利潤過億元,多年躋身於全國工業企業500強,2005年卻因種種原因宣佈破產倒閉。

撫今追昔,當年為建設2348軍事工程,三線建設者披荊斬棘,艱苦創業,櫛風沐雨,克難進取,在兩年時間內,不僅在湘北、鄂南分別建起了現代化的石化城和十里紡織城,並且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圖文來自網絡 )

【免責聲明】文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為傳播三線文化,弘揚三線精神,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