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社會來了,老齡經濟準備好沒?

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5至10年後,全國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將邁入中高齡,養老服務將接受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龐大的老年群體是否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老年消費群體有哪些特徵?銀髮產業面臨的人才短缺、政策缺失等問題將如何解決?在國內大循環的背景下,銀髮產業如何抓住機遇?在近日由九如城集團主辦、以大循環與銀髮產業為主題的2020上海朱家角康養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共話養老事。


老齡社會來了,老齡經濟準備好沒?

  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截至2019年年底,65週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76億人。在民政部10月23日舉行的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李邦華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老年人口增長曲線將相對平緩,經濟社會不斷髮展,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做好養老服務準備的寶貴窗口期。

  “老齡社會的一個重大轉變就是年輕經濟向老齡經濟轉變,需要我們給予老年群體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以把握更多機遇和發展。”蘇州市民政局原副局長鄭利江在論壇上指出。在他看來,老年健康、老年文化、老年服務等領域都充滿機遇。

  微醫通首席執行官、微醫集團高級副總裁邵晨曦在論壇上分享了企業的發展歷程。他表示,醫養結合目前在市場上還存在成本、運營、規模化上的痛點,微醫提出了包含互聯網醫院專科問診以及醫療專業的中央供應體系的搭建,以滿足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慢病醫療。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康養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賽道,發展可期。

  浙江逸和源康養醫管理集團董事長汝才良則表示,養老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前途無限,但是真正的黃金爆發期應該在2025年以後。根據他的調研,目前接近80%的養老機構都處於虧損狀態,真正實現盈利的只有12%,另有10%左右正在盈利的路上。

  “整個養老行業都在關心三個問題,一是客戶群體,二是現金流,三是盈利點。”在汝才良看來,正常享受退休工資且子女不需要“啃老”的老年人是民營養老機構最大的客戶群體。

  “逸和源十年來摸索出的一個定價原則是,包吃包住按照當地平均退休工資的80%。”汝才良說道。

  同心合力促行業發展

  在長三角一體化以及長三角經濟相融、地域相連、交通便利、文化趨同的背景下,養老領域的跨區域合作發展更加值得重視和推進,也為其他區域養老產業一體化發展提供了示範經驗。

  據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會長徐啟華介紹,上海市目前已經有14個區與長三角區域內的24個城市開展了結對簽約。通過簽約,使得多地加快養老資源整合、信息整合。

  為加快區域內養老人才培養,由區域內37所培訓機構所組成的長三角養老人才培訓的校級工作平臺已經搭建完成,提升了養老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針對康養人才短缺的問題,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副院長、民政部培訓中心副主任趙紅崗表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培養高質量康養人才的有效途徑。通過加強校政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共建師訓基地、加深團隊融合、探索創新機制、做強做優服務等多方並行,優化產教融合、共育康養人才。

  九如城集團董事長談義良在論壇上倡議,以60歲為新起點,制定“四個五年計劃”,成為“活力自主型養老”的提供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發展的貢獻者,以呈現生命的價值。“社會各界應當同心合力搭建銀髮社群生態圈,保障養老行業穩健發展,為天下長者搭建生命重新勃發的舞臺。”他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