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樓下就業樓上住 搬遷群眾能致富

在全力做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建設中,萬山區積極幫助搬遷群眾解決就業難題,讓他們在新家園裡穩得住、能致富,實現“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

一大早,在丹都街道龍生社區服務中心,張進平正在忙著為前來諮詢就業崗位的搬遷群眾答疑解惑並提供幫助。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樓下就業樓上住 搬遷群眾能致富

張進平為搬遷群眾提供幫助

2019年8月,張進平一家四口從思南縣楓芸鄉紅星村搬遷到龍生社區。張進平就在自家樓下的龍生社區服務中心擔任就業協管員負責人,丈夫則在家附近務工,夫妻二人穩定的工作讓一家人的新生活愈發向好。

自己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時,張進平還積極地幫助搬遷群眾解決就業難題,入戶走訪成為了她的日常工作。在她的幫助下,龍生社區已有100多戶家庭找到了就業崗位,有了新的奮鬥方向。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樓下就業樓上住 搬遷群眾能致富

張進平在搬遷群眾家中瞭解近期情況

“在他們的推薦下,我在龍生社區內從事公益性崗位工作,工作比較穩定。”龍生社區居民梁燕鳳感激道。

另一邊,在丹都街道旺家社區服務中心,同樣是就業協管員的田興豔也正在為搬遷群眾介紹工作崗位,登記就業需求。2018年9月,田興豔一家從思南縣甕溪鎮搬遷到旺家社區,與大多數搬遷群眾一樣,就業、就醫、小孩就學,也曾是她的“心頭病”。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樓下就業樓上住 搬遷群眾能致富

田興豔在給搬遷群眾進行就業登記

“我們搬來之後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像我家小孩就在樓下第六幼兒園讀書,我和我的愛人在附近工作,看病和小孩上學都很方便。”田興豔表示,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以前擔憂的就業和上學問題全都得到了解決,她和丈夫不僅都有了穩定的工作,小孩也按相關政策在家附近上了學。

張進平和田興豔只是萬山區紮實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建設工程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萬山區嚴格落實省、市“新市民·追夢橋”工作部署,在全區10個安置點建立了“新市民·追夢橋”服務中心和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幫助搬遷群眾實現就業23679人,以“四點半課堂”、“愛心助學”、“義診進社區”等多種形式,讓搬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新市民·追夢橋】萬山:樓下就業樓上住 搬遷群眾能致富

田興豔在統計就業數據

“下一步,萬山區將繼續發揮黨和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服務工作,創新服務方式,充分利用社區之家、黨員之家、婦女兒童之家等陣地,經常性的開展活動,幫助協調解決困難,切實維護搬遷群眾的合法權益,增強搬遷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共創居安、業安、心安、身安的四安家園。”萬山區婦聯主席、區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專班副組長柯大芳如是說。

隨著“新市民·追夢橋”工作的不斷推進,萬山的新市民們正逐步融入“新家園”,迎接“新生活”,朝著幸福的康莊大道奮勇前進。(萬山區融媒體中心 麻洲 張家琳(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