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今天,小編要介紹浙江的一個小鎮子——亭旁鎮。鎮子雖小,但因為風俗獨特而聞名於世。

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亭旁楊家祭冬:傳承七百年的古老習俗

記得小時候看到過一本關於亭旁楊家的地誌,說是楊家村村民楊姓氏族是古代一皇族後裔,他們善禮節,善吃食。

地誌記載楊家祭冬起始於明初洪武年間,傳承了700多年。我讀小學時寄住的姨母家是楊家本村村民,記得冬至那天,姨母一家大概會在凌晨二三點就要起床開始做準備了。我們小孩一般會等到晚上楊家祠堂開大戲的時候過去看大戲。

冬至晚上的楊家祠堂燈燭通明,熱鬧非常,人山人海。我們小孩好奇心強,往往喜歡往祠堂的後面去擠,越是人多熱鬧越是要去,那後面其實就是楊家祠堂的中堂,只見那裡擺滿了各種祭品,排在最前面的祭品是五祀,接著是五牲、五穀、五葷、五素依次類推排列在供桌上,那些祭品都被村民們做的非常漂亮生動,並且在祖像前及祠堂周圍點滿了蠟燭,大的有一個成人那麼大,小的也有小孩的胳膊那麼粗。

看了一圈祭品、滿足了好奇心之後,又拼命的往前擠,擠去戲臺附近,看今年的小旦、小生的演員是否好看,然後跑去包家祠堂看戲,然後討論一下哪邊的戲班子更好看。

小孩會興奮的到處亂竄,當時的大多數小孩都是沒有零花錢,只能看著祠堂門口的攤販流口水,過眼癮。

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楊家祭冬由取水、祭天、拜祖、祝壽戲和老人宴等儀式組成。

楊家村民會在半月前就開始為祭冬作準備了,修繕祠堂,把祠堂裝扮一新,貼上對聯,掛上彩燈。

直至冬至的前一天,參加取水儀式的村民會舉著大旗,抬著五獸,拿著刀棒劍戟之類的古老兵器,敲著鑼打著鼓,來到大龍嶺的高山龍潭,就是從這裡取水。在取水前,村民還要舉辦一個結拜儀式,用來表達對大自然恩賜的感謝。

村民會把取來的龍潭水存放在一個青花瓷壇裡,用紅布包裹青花瓷壇,送回楊家祠堂,以備祭冬時淨手、灑水之用。取水寓為族氏源遠流長,子孫延綿不斷之意。

接著就是冬至日的正式活動了。在冬至日那天三門縣內外的楊姓族人都會趕到楊家祠堂參加祭祀。冬至日凌晨三點的時候,更夫隊就出門敲鑼了,提醒村民儀式即將開始了,讓村民們快點做好準備。參加祭祀的人都會在開始前沐浴更衣,更換唐裝,以示對天地祖先的尊重。

在凌晨4時40分,儀式正式開始。

首先由主祭者先朝東、南、西、北對天叩拜,行三拜九叩禮,讀祝詞感恩。

接著就是舉行拜祖儀式。所有在場族人起立,鳴炮奏樂,現有德高望重的主祭人帶領眾人行三拜九叩禮,行三獻,讀祝詞,禮畢之後,其他族人依次進行拜祖。之後,由邀請到的戲班到中堂像前行三獻讀祝禮。以上儀式結束後,主祭人接過蟠桃獻於祖像前,這時才真正禮畢,這時好像已是入夜了,接著就馬上開演祝壽戲了。

在冬至日中午還會舉行老人宴,邀請所有60歲以上的楊家村老人,品嚐冬至美食,80歲以上老人還可以領到5斤豬肉。這寓意著要敬老愛老。

這一套完整的祭祀活動流傳下來,在2014年列入了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名錄,又在2016年的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亭旁楊家板龍: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

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在過去,基本上每年的正月十四都是要迎龍的。

楊家板龍始於明朝龍慶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

每次板龍出迎時都需要600-800名壯漢共同託舉,因為太重舞不動,而只能盤行。

亭旁楊家村民為了能夠在正月十四元宵節迎龍,過年前就會開始準備了。

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上,更夫就會全村巡邏敲鑼告訴大家今年正月十四有迎龍活動,獅子會在他身前身後的跳著舞者,跟著更夫活靈活現的舞一圈,大家就都知道十四那天有迎龍活動了。

這個消息就會很快的向四周散佈出去,周圍的十鄉八里的村子也都知道這個消息了。

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正月十四下午一點左右楊家板龍會從楊家祠堂出門,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擺上一張小桌子,放一些乾果貢品,點上蠟燭香菸,來迎龍神。只等龍頭走近就開始放煙花爆竹,迎龍了。

村民們只要聽哪裡煙花爆竹放的最熱鬧,就知道板龍到哪裡了。

只見那板龍離家越來越近,只覺得那龍頭高大威猛,猙獰中又帶著威嚴。

仔細看那龍頭原來是以木板為底座,板座上以竹篾做成龍頭的樣子,糊上白布,再裝上龍鬚、龍眼、龍角、龍珠等,龍頭高8米,長2米,頭頂上伏著一隻三角金蟾,口吐金錢,後面的龍身龍尾也是以木板為底座,在兩端鑿圓孔,以木棒穿孔,把兩段龍身連接在一起,斷段段相連,把龍頭、龍身、龍尾連成一體。

每個板座上也是用竹篾做的龍身、龍尾,再裹上白布,再以亮片彩紙剪成龍鱗龍鰭的形狀貼上去,還會繪上精美圖案,貼上剪紙等工藝品,整條龍看起來像群山一樣雄壯威猛。

板龍從祠堂出發,大象在前開路,獅子縱躍前行,來回迴護,接著是旌旗、龍筅前導。緊接著龍頭就出現在了眼前,只見龍頭高大神武,後面緊接著龍身,龍身很長,很是壯觀,聽說龍頭已到家門口但龍尾卻還在祠堂那邊,慢慢的看著龍身、龍尾慢慢地過去,後面緊跟著麒麟、犀牛、梅花鹿、頭牌、鼓亭、臺閣、演奏隊徐徐而來。

小時候,最喜歡看梅花鹿上面的表演了,小小的女孩子被打扮的非常漂亮,靜靜的坐在上面,表演著動作,當時真好羨慕啊。後面跟著的鼓亭臺閣上都有打扮的很漂亮的小孩,有的裝扮成古時的皇帝,東西宮娘娘,有的裝扮成將軍,還有裝扮成諸葛亮的,當然少不了的是楊家將了,化上漂亮的妝容,這些小小孩都很認真的在表演。

印象最深刻的是姑父站在大鼓前一下一下的敲著,很是用力,敲出來的鼓點很有韻律,咚咚咚,或快或慢,聲聲入耳,很是震撼,直至這麼多年過去了,其他的映像都已淡忘, 只記得正月十四很是熱鬧,很多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看龍的人群。

唯獨姑父敲大鼓的樣子還是那麼的清晰。

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這時這條龍來到了鎮政府的操場上歇息,已是下午5點左右了,舞龍的村民們先回家用過糟羹,吃過麥焦回來已經是晚上6點之後了,這時龍頭會以走8字形,在操場上迂曲來回游上一圈,慢慢的出來,往四周的村落緩緩而去,而這時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也會跟著龍的隊伍一個村一個村的游過去然後回到自己村子。

晚上了,龍燈遠遠照射出去,足有二三米遠,人們在龍身上掛著彩燈,或在裡面裝上電燈,遠遠只見一條五彩斑斕的巨龍迤蜒而行,緩緩遠去。

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亭旁楊家板龍非常榮幸的,在2004年列入了《英國吉尼斯紀錄》,成了世界上最長的一條龍。2007年列入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在,楊家板龍也已成了當地的非常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了。

浙江亭旁鎮風俗奇特,八百壯漢託舉一條龍,04年入選吉尼斯紀錄

這麼一個小小的鎮子因為祭冬和板龍而聞名海內外,作為其中的一份子,感到與有榮焉,非常的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