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田芳和袁闊成,風格截然不同,都是一代評書大師

說起評書,這是中文獨有的藝術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加上引人入勝的模仿,評書曾經是很多人茶餘飯後的主要消遣。中國傳統曲藝善於用人少表現人多,比如京劇空城計,幾個人就是一出千軍萬馬的大戲。二人轉的口號是“千軍萬馬,就看咱倆”,兩個人也能表演一群人。而評書就更厲害了,一個人就可以上下五千年娓娓道理。

要說評書大師還真不少,比如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等等。但這些人裡公認的藝術巔峰,就是單田芳和袁闊成。

單田芳和袁闊成,風格截然不同,都是一代評書大師

兩位的擁躉都很多,普通的評書愛好者往往喜歡單田芳的更多,因為單田芳的作品流傳更廣,“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據說單田芳一生錄過115部評書作品,單集1.5萬多集。

而評書的內行觀眾,則喜歡袁闊成的偏多。袁老的代表作是《三國演義》,靠一部三國封神,他被老百姓稱為“袁三國”。郭德綱在講單口相聲的時候常說,《三國》《水滸》《西遊》和《紅樓》這四大名著是最難講的,因為老百姓太熟悉,很難講出花樣。袁闊成能把三國講的出彩,足見大師功底之深厚。

單田芳和袁闊成,風格截然不同,都是一代評書大師

條條大路通羅馬,大師各有風格

  • 嗓音極具風格,語言幽默,短打書非常精彩

單田芳和劉蘭芳絕對是評書嗓音的兩個極端,單田芳嗓子粗,像鑼一樣,劉蘭芳嗓子亮,像鈴一樣。憑藉這個特點,單田芳的相聲容易被外行記住,哪怕你只聽過一集單田芳的相聲,下次碰到這個聲音馬上就能知道誰是在播講。

另外單田芳的相聲獨有一種幽默,比如壞人被殺了,單田芳經常這樣說“身子一看腦袋都沒了,還是死了啵”,這種“單氏幽默”即能推動劇情,還能緩解緊張的氣氛。

單田芳擅長播講武林俠客的評書,也就短打書。這類評書武打場面多,聽起來非常熱鬧,單田芳也很善於播講比如招親、打擂、破陣這類宏大的場面。

單田芳和袁闊成,風格截然不同,都是一代評書大師

  • 袍帶書的巔峰,千金評,四兩說

袁闊成是袍帶書的集大成者,袍帶書講的是帝王將相的故事,《三國》就是典型的袍帶書。相比於短打書,袍帶書的人物內心更加複雜,所以內行的觀眾更愛聽袍帶書,因為能看出播講人的功底。

另外袍帶書非常要求“評”,即評書不僅要把內容講的清楚,還要有獨特的點評。袁闊成說劉備流淚的時候點評“劉備別的不行,哭倒是很在行,他就是用哭籠絡人心”,一句話直擊要害。

單田芳和袁闊成,風格截然不同,都是一代評書大師

如今兩位大師都已仙逝,評書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懷念大師輩出的年代,懷念抱著收音機追評書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