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炮打戰機,沒打中得炮彈都去哪了?看完就知道了

自1870年普法戰爭中首次出現用於對空作戰的"氣球炮"以來,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演變,如今的高射炮已經成為防空作戰的主力武器裝備。眾所周知,戰機在空中飛行速度非常快,加上各種機動規避動作的影響,高射炮彈的命中率並不高。除了少部分高射炮彈命中敵機之外,大量炮彈在擊空之後並不會迅速落回地面。因為考慮到這些炮彈誤傷平民的隱患,早在設計之初,高射炮炮彈就普遍裝有延遲引信與自毀引信兩種裝置。這樣的防護措施,也保證了數量眾多的高射炮彈基本會在高空自爆,不會落到地面造成人員傷亡。

高射炮打戰機,沒打中得炮彈都去哪了?看完就知道了

高射炮在19世紀末被各國大量使用後,其型號和類別也得到了不斷提升。一般來說,通常情況下,高射炮一般分為中口徑和大口徑高射炮。當然,受制於研發技術的影響,早期的高射炮射速、最大射擊高度普遍不高,無法形成火力網,導致命中敵軍戰機的概率非常低。基於此,為了能準確命中敵機,高射炮炮彈的延遲引信就應運而生了。因為高射炮彈爆炸後在周圍空域數米內都能形成殺傷力,因此炮彈延遲引信的出現,讓高射炮的殺傷範圍與射擊高度都大大提升。

高射炮打戰機,沒打中得炮彈都去哪了?看完就知道了

與此同時,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命中目標的炮彈來說,由於沒有在預定空域爆炸炮彈會繼續飛行一定的高度後自動爆炸,這樣也有效地防止了誤傷平民事件的發生。因為除了一些軍事基地、野外高地之外,高射炮最大的舞臺就是城市防空作戰。由於高射炮被安裝在城市中,除了延時引信設計之外,自毀裝置也成為必備的設計。因為各國防空部隊部署防空陣地都會事先經過精密測算,根據高射炮的射程、射高等進行綜合考慮,嚴格控制了落彈區的範圍。因此,裝備了自毀時間引信的高射炮彈,特別是大口徑高射炮彈都會在落彈區內進行自爆。

高射炮打戰機,沒打中得炮彈都去哪了?看完就知道了

事實上,早在二戰時期,機械化延時引信、自爆裝置已經成為了高射炮彈的標準設計。特別是延時引信,其工作原理類似於常見的定時炸彈鬧鐘。炮彈在發射之前就已經預先設定好"響鈴"時間點。時間點一到,引信就會觸發炮彈的戰鬥部,準時在預定空域爆炸。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高射炮彈延時引信需要手動操作,隨著後來技術不斷完善,出現了專業的引信裝定槽。這種設備被直接安裝在高射炮上,不需要額外的人工操作,炮手們只需要把炮彈安裝好,引信裝定槽內部的電動機械裝置就會自動設置好延遲引信。

高射炮打戰機,沒打中得炮彈都去哪了?看完就知道了

此外,和主動調整模式的延時引信相比,美國海軍還研發出了配備給艦用高射炮炮彈的被動式VT引信。這種引信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自身發射與回收無線電波,實現多普勒效應。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下,一旦空中目標靠近高射炮彈,VT引信發出的回波就會產生信號指示,當信號強度達到一定量級的時候,引信就會觸動戰鬥部產生爆炸。據歷史數據統計,二戰後期美國海軍的艦用127毫米高平兩用炮炮彈,就使用了這種近炸VT引信。實戰表明,以這種炮彈擊落一架敵機消耗的高射炮彈僅僅只有500發。與此相比,常規高射炮彈至少需要2000發炮彈才能擊落一架敵機。特別是在登陸日本作戰期間,面對日軍"神風敢死隊"的自殺式進攻,裝備VT近炸引信的高射炮彈大顯神威,有效地避免了美軍艦船與人員的傷亡。

不僅如此,在二戰後,隨著武器裝備電子化的潮流影響,高射炮炮彈引信也出現了電子操作模式。在數字化火控系統的配合下,空中目標的飛行速度、高度等數據經過數據編程及時傳輸給炮彈引信,高射炮炮彈也可以更加精準地做出主動判斷,在最合適的時機與高度進行爆炸。可以說,隨著各種配套設計的使用,高射炮炮彈不僅在命中率方面不斷優化和提升,其安全精準性能也得到了充分保障。(舍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