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文/攝

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人是萬物的鏡像。徜徉過高山大海,最終還要到人山人海里尋找答案。小時人物,給你奉上與眾不同的人物故事。在這裡,讀懂世相。

杭州鬧市河東路聯華超市門口,有一個小小的書報亭。

幾本陳舊的雜誌陳列在窗口,不少發刊時間還是去年的。

相比雜誌的隨意,十多把二胡和越胡都被整整齊齊地掛在上方,隱約擋住了一排手寫的字體:嵊州市三江琴藝杭州河東路工作室,製作出售修理配件。

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來來往往不少人,但很難能打擾到正專注於手裡活的老人。

長柄深色木頭,被固定在臺鉗上,他一手拿著雕花鑿,刀口抵在木頭上,另一隻手舉著一把短斧,用磨光的斧面去敲雕花鑿,“咣”,一刀下去,木屑掉落。

老人就這麼調換著各種角度,細緻地雕刻著木頭。

他扶了扶眼鏡,把木頭舉得稍遠些說:“這是鳳頭,下面都要雕空,就能顯得靈巧些。”他越看越滿意,搓搓被老木頭染黑的手指,好像能看到,這根還沒被雕刻完整的越胡主體。

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每一根木頭在他眼中都是寶物,因為可以根據木頭的特性做成不同的二胡和越胡。

17歲學做木雕,45歲遠赴廣東做紅木傢俱雕刻,55歲學習二胡製作,75歲開了人生中的第一家工作室。

2020年,76歲的何達源,想給自己找個繼承者。

1】從木雕轉行做二胡,同樣是做手藝

“何師傅,這是我尋來的上好的小紫檀木,我想做一把二胡。”60多歲的姚師傅經人介紹找到了何達源。

他是筧橋街道的文藝骨幹,擅長太極拳、攝影和拉二胡。“我有好幾把二胡,但已經很舊了。這次正好有塊好木頭,就想做把好二胡。現在很多都是機器加工出來的,純手工的太少了,我就看上了何師傅的老手藝。”

他的二胡差不多成型了,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打磨處理。

何達源一一記下,讓姚師傅星期天來拿成品,保證滿意。他總是笑,“本來就是在做開心的事呀。”

何達源是嵊州人,家裡三兄弟,他最小,3歲突發高燒,後來患上了骨髓炎,沒有錢醫治,導致後來右腿短了一截,走路一跛一跛的。他還記得上學第一年,都是大哥揹著他去的。

初中畢業,他就去做木雕學徒,學了好幾年,手藝很好。嵊州出口的木製工藝傢俱,第一塊樣板,就是何達源做的。

憑藉著好手藝,他又被廣東老闆看中,帶著他去了廣東一家紅木傢俱廠裡做雕刻。

隔壁就是一個琴行,一來二去,他和老闆熟悉了。白天他做木雕,晚上,他就去琴行幫忙,在琴上做雕刻。“手法是相似的,木頭有點不同。”

自己一點點琢磨,他也學會了做琴。因為家裡的二哥會拉二胡,小時候自己也喜歡,後來他給自己做了一把二胡。

2】租下書報亭開出人生第一間工作室

何達源的60歲,退休了。從廣東回到浙江,他在老家住上一段時間,又到杭州的子女家住上一段時間。

在杭州人生地不熟,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西湖邊一公園。帶上心愛的二胡,坐在湖邊拉上幾曲,是他最開心的時候。在那裡,他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他驕傲地跟他們說,這是我自己做的二胡。

朋友說,你去開個作坊吧,現在就缺你這樣的手藝人,我們都來捧場。

何達源心動了。既然以後要跟著子女生活在杭州,也得找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他將想法跟子女提了一句,一兒一女都很支持,“只要你開心就行了。”

他到郵局租了這麼一個書報亭,年租金8500元,是兒子出的錢。

他去東陽,去寧波,收購紅木的舊料,買來各種所需要的工具,還網購了一些東西,一切準備就緒。

2019年10月1日,工作室開張了。

每天7點不到,他就從蕭山兒子的家中出發,坐一個半小時的公共交通到這裡,開鋪。下午4點多,他就關門。午飯就從超市裡買點吃的,工作室裡有一個電飯鍋,他自己隨意弄點吃。

風雨無阻,每天跟上班一樣。可他一點都不覺得辛苦。“我身體很好的,一身的力氣。”他擺擺手臂。

每天都有人來他工作室看稀奇,跟他聊聊天。有些人找他來修修二胡,他也不收錢,對方還給他送來紅薯,他都記在心裡。

3】紅木、蛇皮,1300元一把二胡不賺錢

何達源的工作室,主要製作二胡和越胡,這兩樣他最拿手。

而他的獨創,就是越胡上的龍頭,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都會提前畫好草稿,這樣更穩妥些。”

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製作一把二胡,不容易。木頭開料、定樣、毛坯、雕刻、打磨、安裝、蒙皮、試音等等,前前後後要花費十多天,都是何達源一個人完成。“現在能這麼做出一把二胡的,估計也就我一個人了。”

工作室的門口,掛著幾張蛇皮,都是他收來的。很多人都覺得很有意思,會去摸一摸。“做二胡一定要用背脊上的蛇皮,不同的蛇皮,聲音也會不一樣的,很講究的。”

不少人慕名而來,一把二胡,他賣1300元左右,不貴。“我就圖個開心,賺不賺錢的不要緊。”何達源說。

疫情期間,他算閒下來了,“沒事做,沒地方去,難受。”3月底重新開張,他又開始了以往重複的小日子。“你看看,這些都是客人訂的,這叫喜上眉梢,這叫松鶴長春。”

小時人物|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75歲的他,在杭州河東路書報亭開工作室做二胡

他說,唯一可惜的地方,他怕這手藝找不到繼承者。他的一雙手,滿是老繭,左手食指上的膠布鬆了,他也不管。“受傷是正常的事情。這門手藝很難學,也賺不到什麼錢,所以沒人想學。如果真有人想學,我特別樂意教。”

何達源說,這就叫老有所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