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結婚率創歷史新低,不結婚是因為窮?

《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去年的結婚率僅為7.2%,創下了10年來的歷史新低。此外經濟越發達地區結婚率越低。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表示不結婚是因為窮。

然而從人均收入來講,經濟發達的地區,人均收入高很多。我不禁疑惑,不結婚真的是因為窮嗎?

2018年結婚率創歷史新低,不結婚是因為窮?

01 不結婚是因為窮?

對很多人來講,結婚意味著要步入穩定生活,共同為了一個家庭的發展而努力。

然而社會迅速發展,年輕人的慾望還沒有滿足,簡單說,就是還沒玩夠,怎麼會有心情去組建一個家庭。

此外,婚後,孩子的撫養費是很大的問題。生活在大城市,隨隨便便一個幼兒園,每個學期就要交幾萬,普通打工族真的付不起。

2011年韓國《京鄉新聞》在一篇報道中,將青年一代命名為“三拋世代”。報道稱:

“當今的青年一代飽受臨時崗位、學費償還、就業準備以及房價高漲之苦,因而不得不無限期延緩甚至放棄戀愛、結婚及生育,即所謂的‘三拋’。”

2018年結婚率創歷史新低,不結婚是因為窮?

相比較來講,在收入不那麼高的地區,生活成本降低,人本身的慾望也降低,年輕人倒是更希望步入婚姻來相互取暖。

然而,我們也看到一些黃金王老五,不做婚姻狗,不願意被家庭舒服。不結婚的生活確實自由了不少。

《我的前半生》中賀函和唐晶收入高,地位高,有車有房,還有不菲的收入。兩個人相戀10年,沒有走向婚姻,卻走向了分手。

因為窮才選擇不結婚這樣的理由在他們那裡不成立。

02 女性的經濟獨立

經濟發達的地區,女性也經濟獨立。結婚不是她們要去奮鬥的事情。

有了經濟實力的女性,就獲得了安全感。她們不在寄希望於男人來提供麵包,也不介意年齡的增加,一心一意要找一個各方面都合適的,可以過一輩子的人。

這大大減少了結婚的概率。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寫道,

除了經濟發展創造的財富,以及現代國家福利提供的社會保障外,更關鍵的是自由、適應性、個人選擇,在現代道德準則中最受人們珍視。個人最主要的義務在於對自身負責,而非對他的伴侶或者孩子。

2018年結婚率創歷史新低,不結婚是因為窮?

自由和個人選擇在當代社會是備受尊崇的品質,媒體的宣傳也使得很多年輕人認為不結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崇拜個體,一個單身社會正在到來。

03 沒有結婚不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陸傑華說,

“互聯網使得年輕人看到了外面的社會,瞭解到世界的發展。結婚生子不再是必要的人生經歷,而是個人選擇的結果。”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客觀理性的對待婚姻,不在以不結婚為恥。即便有著長期穩定關係的戀人,也不會倉促的步入婚姻。

張若昀和唐藝昕的戀情為眾人羨慕,可他們也是經過了10年的戀愛長跑。婚禮地點選在了愛爾蘭,而愛爾蘭是一個不允許離婚的國度。他們的浪漫真真羨煞旁人。

2018年結婚率創歷史新低,不結婚是因為窮?

轉念一想,這是他們應得的。10年堅守,深入的瞭解彼此,也磨合的恰到好處,這樣的他們應該得到眾人的羨慕。

素有“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的俗語,如今,男女都害怕找到不對的另一半。

人們對待婚姻更加的慎重,更加仔細思考自己想要什麼,而對方能提供什麼。

04 為什麼要結婚?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更在意是什麼促使新一代的年輕人結婚。奇葩說的編輯劉可樂曾希望在登記處蹲守一天進行採訪。不知道她實現了沒有。

相對於鋪天蓋地關於離婚的報道,我們現在好像不太關注結婚的理由。也可能準備結婚的人生活幸福,不大在網上刷存在感了。

為什麼要結婚?這個問題簡單又複雜。當那個人不合適的時候,這個問題要愁死人了,當那個人是你想要的人時,這個問題聽起來是個很傻的問題。

《生活大爆炸裡》對情感最淡漠的謝耳朵,碰到Amy之後,也跟她義無反顧的步入了婚姻。

2018年結婚率創歷史新低,不結婚是因為窮?

很多時候,我們在網上聽了太多的離婚故事,反倒沒有了進入圍城的慾望。

當你想跟伴侶結婚的時候,不會想為什麼,反而是心裡眼裡只有這個人,決定要向世界宣佈,我們兩個在一起了。

婚姻回到了最本真的含義,意味著承諾,承認對方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生死與共。

你現在在哪一個階段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