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在接受騰訊文化採訪的時候,作者卡勒德·胡塞尼這樣說道:

“寫《群山回唱》的時候,我比寫《追風箏的人》時年長多了。那時我的父親已經去世。我真正懂得了失去至親是怎樣一種感受,真正理解了死亡不是一個學術概念,一切如何輕易地完結。”

的確,胡塞尼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隨著年齡的成長,我們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死別,會越來越懂得人間唯有親情可貴的道理。

而這點,我們能在胡塞尼的小說《群山回唱》中深刻感受到。

卡勒德·胡塞尼出生在阿富汗喀布爾,後隨父親移居到美國。他是全球現象級暢銷書作家,曾獲得聯合國人道主義獎、約翰·斯坦貝克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並受邀擔任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最重要的是,在普通的阿富汗民眾眼中,他是“阿富汗的代言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庭在阿富汗人心目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而這一直是胡塞尼寫作的主題。用胡塞尼自己的話來說,“拋開了家庭這個線索,幾乎無法理解自己,無法理解周圍的人,無法弄明白整個世界中自己的位置。”

胡塞尼的處女作《追風箏的人》和第二本書《燦爛千陽》在全球賣出了4000萬冊。這兩本書以家庭為中心,前者揭露了少數族裔遭人歧視,後者則關注了阿富汗女性面臨殘酷家庭暴力。

在第三本書《群山回唱》中,胡塞尼同樣延續了他對家庭和人性的理解。恰好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他作為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回到了故鄉阿富汗,走訪了許多貧困家庭,瞭解了阿富汗人民生活艱難的現狀。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這次的返鄉之行深深地觸動了胡塞尼,很多創作的靈感也來源於此。因此,這本書比《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更壯闊,它用跨越了阿富汗60多年的歷史,不僅詮釋了家庭的概念,更突顯了人性的冷暖。

《群山回唱》以一對兄妹60年的離散為主線,圍繞父母、兄妹、表親等家庭關係,講述了他們如何去愛,如何作出犧牲,甚至是相互背叛的故事,最終向我們展示出家庭的力量和親情的永恆。

在讀這本書前,也許你會疑惑這本書為什麼會叫《群山回唱》,它回唱的究竟是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書中內容。

作者並未直接呈現阿富汗戰爭帶來的悲慘景象,而是以阿卜杜拉和帕麗的離散為主線,將與兄妹倆關聯的重要人物一一串聯起來,為我們講述了群山之中的人生百態。

書中不同的章節分別講述了不同的人生故事,比如父親為了家庭生存,無奈將親生女兒送給別人,比如姐姐為了成全妹妹的幸福選擇自生自滅,比如大伯為了爭奪家產,對侄女狠下殺心。經歷了一連串家庭變故,一系列戰爭後,有的人逃離,有的人面對,有的人迷茫。

雖然讀完這些故事之後,你的內心或許會隨之湧上悲傷的情緒。但細細評味,你會發現字裡行間始終洋溢著愛的輝光。因為這些不同命運、不同心理的背後,其實都是與"愛"相關的事情,以至於《紐約時報》將《群山回唱》這本書評為胡賽尼最具信心、在感情上最扣人心絃的小說。

選擇、背叛、和解、失去等等,這些是我們在成長中始終繞不開的問題,也像是阻礙我們前進的群山。但是隻要我們大聲吶喊,群山便能給出壯闊的回應,能指引我們找到前進的路。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接下來,我就取書中的三個關鍵點來介紹書中的主要故事,分別是“為了至親,選擇犧牲”、“遭受背叛,以善原諒”、“久別是為了重逢”。


1、為了至親,我們願意做出犧牲

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薩布爾,生活在貧窮的沙德巴格村,他有一個10對的兒子阿卜杜拉,一個3歲的女兒帕麗。妻子因為生帕麗的時候難產大出血,不幸離世。薩布爾一人難以照顧兩個孩子,所以給孩子們娶了帕爾瓦娜做繼母。靠一人賣苦力養活一家四口人,薩布爾舉步維艱。

“砍掉一根手指,才能把手保住”。在城裡給一戶富裕人家當司機的親戚納比,在這個艱難的時刻向薩布爾提出自己的女主人願意撫養帕麗,承諾會給她最好的生活條件,但前提是薩布爾一家人要和帕麗永遠斷絕聯繫。面臨同樣的困境,薩布爾選擇將3歲的帕麗送去富裕人家當養女。

想給孩子美好的未來,這位父親都為了愛做出了抉擇。雖然他曾後悔過,但最後都沒有給自己回頭的機會。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在這本書中,也有願意選擇為愛犧牲的故事。

在沙德巴格這個貧困村,小時候的薩布爾因為會講很多有趣的故事,成為了許多少女暗戀的對象,馬蘇瑪和帕爾瓦娜便在其中。

姐姐馬蘇瑪和妹妹帕爾瓦娜是一對孿生姐妹,姐姐擁有出眾的美貌。但因為一次意外從樹上摔下來,從此半身不遂。

自從父母過世後,帕爾瓦娜承擔起照顧癱瘓在床的姐姐的責任,還要日日夜夜幹著餵雞、劈柴、換洗床的活兒,看不到未來。

姐姐馬蘇瑪想借著去城裡轉轉的藉口,讓妹妹帶她進城看看。進城的路上都是廣闊無垠的沙海和連綿的群山,帕爾瓦娜推著坐著木板車的姐姐,走了整整兩天。在休息的時候,姐姐突然開口對妹妹說:“你走吧。我的存在對咱們都是一種折磨。”

原來,姐姐馬蘇瑪不想成為妹妹的累贅。一直以來,馬蘇瑪知道知道妹妹帕爾瓦娜深愛著薩布爾。在薩布爾失去了前妻,另尋依靠的時候,她選擇成全妹妹,讓妹妹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願意犧牲自己,放棄苟延殘喘的生命。但是帕爾瓦娜無法任由姐姐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自生自滅。

“走吧,不要回頭,不要讓我求你。”馬蘇瑪再三勸說帕爾瓦娜。也正是這句“不要回頭”,帕爾瓦娜選擇毅然離開,解脫了這對姐妹的痛苦。

不要回頭,不要後悔。在亂世之中,人就像被現實碾壓的螻蟻,為了活下去,就必須抉擇。抉擇了,就不要給自己回頭和後悔的機會,而為了至親,我們願意做出犧牲。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2、可怕的不是戰爭,而是遭受親人的背叛

阿富汗經歷了不少戰爭的創傷,這些創傷也是對人性的考驗,比如說背叛。

伊德里斯和鐵木爾是堂兄弟,因戰爭輾轉逃離到了美國。聽說現在父輩的房產要升值了,20年來,他們頭一回重返家鄉。他們在走訪阿富汗一家醫院的時候,見到了一個小女孩:羅詩。

羅詩靠在角落蜷縮成一團,剃光的頭頂是一道裂縫,拳頭大的腦組織從裡面漏出來。看到這幅模樣,兩個大男人差點吐了。這位僅僅十歲的小女孩,究竟經歷了什麼?

不同於塔利班,基地組織這些暴恐份子帶來的殘酷蹂躪。羅詩遭遇的,恰恰是人性的背叛。

羅詩的大伯,為了羅詩家的房子,一直以來和羅詩的父親存在不和,僅僅是因為父親把財產分給了弟弟。

“無畏的施暴,無畏的謀殺。”一心為了爭奪家產,羅詩的大伯居然藉機拿斧頭將羅詩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殺害。倖存下來的,只有頭被砍破的羅詩,和大面積燒傷的小弟。

這個世界存在無窮無盡的野蠻,殘忍和暴力,而最令人震驚的往往是隱藏在人內心深處的惡。這種惡,一旦找到出口,便足以摧毀某些美好。原本幸福的一家人,被一把斧頭砍掉了所有美好。

雖然羅詩存活下來了,但她不僅僅是身體受到重創,還有一輩子難以癒合的心靈創傷。有時候可怕的不只是戰爭,更是人性的背叛。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伊德里斯是名醫生,出於職業的同理心,他每天都去照顧羅詩,慢慢地兩人成為了“親人”。沒多久伊德里斯需要回美國了,在臨走前他承諾羅詩會在美國尋找好醫生,一定治好她。

回到美國後,伊德里斯到處請求醫生卻被多次拒絕,因為沒人願意支付這麼大的一筆醫藥費,而自己也有家庭,如果資助了羅詩,自己所努力建立的家庭可能就會破碎。後面,羅詩給他寫信的時候,他再也沒有回覆過了,他選擇背叛了自己的諾言。

直到很多年後,他們再次相見。得到其他好心人幫助的羅詩,成為了一名作家,她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了一本書。在一次籤售會上,伊德里斯鼓起勇氣,想請求羅詩原諒,又怕自己曾經的背叛被當眾“揭穿“。可是,當他拿著書走到羅詩面前時,羅詩認出了他,可是她什麼也沒說,只是微笑地在書上寫了句“放心,書中沒你”。

這句話雖然很短,但可以說是救贖伊德里斯的好心之舉。無論經歷了什麼,無論時間多長,最好的救贖莫過於人性的大善。


3、所有的踉蹌前行,都是為了久別重逢

阿富汗地處動盪的中東地區,自古就是世界的“火藥桶”。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使得這裡的人們飽受戰亂之苦,被迫流散,甚至此生不能相見。然而故事中的阿卜杜拉和帕麗兩兄妹是幸運的,儘管他們也曾被迫分開,但命運終究讓他們重逢了。

相隔近60年的時間裡,阿卜杜拉和帕麗又有怎麼樣的人生?又是在何種機緣巧合下重逢的呢?

阿卜杜拉幼年喪母,雖說父親又給他和妹妹找了繼母,但還是繼母身上感受不到真摯的母愛。於是,他將所有的情感寄託於與母親很相像的妹妹帕麗身上。10歲的他,一直以來就像父親般把妹妹帕麗拉扯長大,有著如同父女般的情感。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自從3歲的妹妹帕麗被送走後,阿卜杜拉無法承受分離的痛,但只能強忍著思念和痛苦不去看望妹妹。最後,他選擇離開無可留戀的家鄉沙德巴格,開始新的生活。

戰爭中的人們,總是要經歷各種別離的痛。然而,時間總能撫平人們內心的傷痕。阿卜杜拉輾轉去了美國,開了一家烤肉館,也有了自己的家庭。

漫長的歲月,阿卜杜拉從未忘記過最愛的妹妹,他將自己唯一的女兒取名帕麗。

在阿卜杜拉60多歲的時候,上天又開了一個玩笑,他得了阿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常說老年痴呆症,發病初期會出現記憶力衰退、思維遲緩、容易迷路等症狀。在得知自己的病況後,阿卜杜拉寫了一張便條給妹妹,還用報紙裹了好幾層,將它塞進鐵盒裡。

他在便條中寫道:“他們告訴我,我必然要走進水裡,很快就將沉沒。出發之前,我把它留在岸上,給你。我懇求你找到它,妹妹,所以你一定會知道,在我沉入水中時,心中想著什麼。“

對於阿卜杜拉來說,他永遠也不知道妹妹帕麗能不能看到這封信。在記憶即將消失的時候,他最牽掛的還是60年前杳無音訊的妹妹,這個出現在自己生命最初的人。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然而,對這一切一無所知的妹妹帕麗,能看到這封信嗎?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3歲的帕麗當初被親生父親送走的時候,才剛開始學會說話。對於年幼的她來說,童年的記憶不過是從養母養父家開始的,而自己出生的家鄉,自己的親生家庭,已全然忘卻。

九十年代,阿富汗的戰亂從農村蔓延至城市,彈藥橫飛,死屍橫躺街頭,許多家庭開始逃亡。為了躲避戰爭,養母妮拉帶著帕麗逃到了法國巴黎,所幸保全了性命。

妮拉是個詩人,在業界也小有名氣。她不僅帶帕麗遠離了可怕的戰爭,還給了她最好的教育和生活。得到良好栽培的帕麗,長大後在一所大學裡教學,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庭。

一晃幾十年,退休後的帕麗在巴黎過著安逸的生活。儘管如此,帕麗對自己的過去一無所知。

直到有一天,一位在阿富汗工作醫生的馬科斯找到了她。

馬科斯告訴帕麗,她的舅舅納比和自己是摯友,在納比在去世之前給自己留了封不尋常的信,信中詳細地回憶了帕麗童年時遇到的種種遭遇,包括怎麼成為了養女,與哥哥阿卜杜拉分離的事情。

馬科斯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帕麗。可以說,馬科斯的這通電話,彌補了帕麗生命中缺失的那部分空白。很久以來,她覺得養母對自己的身世撒了謊。

掛了電話,她的腦海裡,彷彿浮現出家鄉那連綿的群山,那個彎腰砍柴的身影,那些生命之初的事物。

所有的踉蹌前行,都是為了久別重逢。

當白髮蒼蒼的帕麗站在哥哥阿卜杜拉面前時,患上老年痴呆的哥哥,幾縷白髮耷拉在腦門,表情憂鬱而茫然。他已經不認得這就是他牽掛一生的妹妹了,只知道這位婦人是女兒帶來的客人。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4、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死別,越來越懂得世間唯親情可貴


故事的最後,兩個帕麗坐在一起,像是姐妹一般說著悄悄話。年輕的帕麗對姑姑講述了爸爸阿卜杜拉的故事。她說,爸爸總是會做同一個夢,夢見自己和妹妹躺在開花的蘋果樹下,迷迷糊糊地開始午後的小睡,太陽暖暖地照著他們的臉。

而這個夢,在今天也實現了。

《群山回唱》:你會面臨越來越多的生離離別,越來越懂親情的可貴

姑姑帕麗,阿卜杜拉,還有年輕的帕麗,一起相處了一個月。她們早上一起做早餐,一起帶著阿卜杜拉出門散步,一起在陽光下的躺椅上聊天。

雖然是姑侄關係,然而,同名字的她們,更像是一對孿生姐妹。

年輕的帕麗對姑姑說:“我常把我倆想象成兩片樹葉,從同一棵樹上飄落,被風吹散,相隔數里,卻依然找得到深深糾纏的樹根。”而姑姑帕麗卻感到相反:“你能感覺到我的存在,我體會到的卻只是一種缺失。”

幸好,帕麗最後找到了自己失去的那一部分。待在哥哥身邊,和他在一起,帕麗足以感到幸福。

在阿卜杜拉突然在躺椅上用胳膊肘撐起身體,揉了揉眼睛,看著她倆,問了一句:“你們這倆丫頭在搗鼓啥?”說完便咧嘴笑了。

這一笑,化解了所有悲傷。我們每個人不過是零散的拼圖,若不是和其他親人朋友聯結在一起,我們無法察覺自己生命的不完整。

無論命運多麼兜兜轉轉,終其一生,我們只為尋找最初失去的那個人。那個人或許是失散已久的親人,是付出真心的初戀,抑或是最本真的自我。

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錯過了也許就是一輩子,願我們都能找回最初的美好,珍惜可貴的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