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滬深300已經1400億

基金投資,到底是主動還是被動,已經討論了很多年,沒有明確的結論。


但對普通人來說,我認為指數化投資才適合。


為什麼這麼說?


權益投資要盈利,除了解決策略問題外,風險管理、心理素質都不可或缺。


所以簡單成了指數化投資的出發點,讓投資簡單化。


現在,遇到無法解釋的行情,大家首先關注的指數的變化,進而再深入到行業。


但這種發展規律並不是從一開始就確定的,對整個市場的預測和描述是主流,這也是為什麼主動基金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原因。



沒想到,滬深300已經1400億

數據來源:漲樂指數投資白皮書


但近些年,指數基金的投資力度、資金流向和持倉都在上升,這說明指數基金越來越受普通人的歡迎。


指數基金最著名的案例當屬巴菲特打賭事件,最終老巴勝了,這可以當作指數基金戰勝主動基金的優勝例子。


但我們需要記住一點:


1、如果你沒有專業投資能力,普通人請選擇指數基金

2、選擇指數基金,請長期持有。


指數基金作為被動化投資的標的,從成立以來,一直受歡迎。


與主動化相比,它費率低、透明度高、風格穩定,正由於不依賴專業的投研團隊,才足以有吸引力。


不可否認,優秀主動基金的超額收益確實可以超越市場平均水平,但強依賴投研團隊及背後基金公司的支持,需要研究成果與市場保持高度的一致。


這種情況,不適合大多數普通人。


當下A股指數化投資中,大多集中在主流寬基指數、行業指數、主題策略、風格指數中,已經形成了較為豐富的指數跟蹤體系。


從資金的集中度來看,以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和創業板等寬基指數為主,行業指數次之,風格和主題策略指數規模相對較小。


沒想到,滬深300已經1400億


沒想到,滬深300已經1400億

數據來源:漲樂指數投資白皮書


上表為當前規模最大的10只指數及追蹤標的,證券公司是唯一一隻比肩寬基指數的行業標的。


仔細比較數量和規模佔比,10大指數的數量佔有17%,但規模佔比超過了50%,可想而知,權益投資中很難靠數量取勝,規模越大對增量資金的吸引力很明顯。



如果說指數投資的構成,規模上ETF還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沒想到,滬深300已經1400億

數據來源:漲樂指數投資白皮書


指數基金最大程度複製指數走勢,擬合程度更高,保障追蹤效果。



簡單來說,正如老子和兒子,並不是所有兒子都像你,而ETF就是這個從性格和愛好上最接近你的。


這就保證了產品的收益與投資者利率是一致的。


我其實一直關注市場上的基金公司,實力強勁大多集中在華夏、博時、嘉實、華泰柏瑞、易方達、南方、富國、匯添富、廣發、國泰等。


這裡面每個基金公司的佈局方向並不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


比如:


1、華夏、嘉實和華泰柏瑞,單寬基指數寡頭,維持著重點指數產品的賽道優勢。在此基礎上,華夏重點佈局港股指數、嘉實發展基本面系列指數、華泰柏瑞主要發展紅利相關指數。


2、易方達和南方,選擇在寬基指數廣泛布均衡發展。另外南方基金重點佈局恆生系列指數。


3、富國基金的行業、主題指數佈局廣泛


4、匯添富差異化發展主題和行業指數,尤其在醫藥行業重點佈局。國企ETF則是它重要的承接國企資金平臺。


每家基金公司的發展側重不同,深耕的能力也不一樣。


比如今年醫藥,如果你選擇匯添富或者其他在醫藥板塊深耕的基金公司,長期看不會吃虧。


我之前統計過,指數基金的發行數量越來越多,高達幾千只,許多同質化的產品,可能你還沒接觸過,它已經退市了。


指數基金雖多,不一定都適合。


從長期投資的角度考慮,規模大、有實力、過往業績好、追蹤誤差小、基金經理經驗豐富、成本低自然成為首選。


不同維度,選擇的產品自然不同。


比如ETF追求高精準的誤差,代表它的個性化和主動性都非常弱,你得“老老實實”的捂著。


比如,成本低,代表了基金公司可能為了追求規模和客戶量,放棄了收入,但它需要通過業績來留住客戶。


最終,我們選擇,還是要看指數基金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如果保證了投資人和發行方的利益一致,肯定會成為個人投資人的選擇。


那麼,對於ETF、LOF和場外指數基金,工具的選擇很重要。


比如能覆蓋各類寬基、行業、主題策略指數,具備完善的指數市盈率數據歷史參考、定投、智能條件單等智能工具。


除了硬實力外,軟性實力的專業投研、產品篩選、投顧服務、大咖對話更重要,對普通投資人的輔助決策,一定是如虎添翼的。


這些在華泰證券旗下的漲樂財富通APP中都有整合呈現,也是這次漲樂指數投資白皮書的發行方。


當然,最便捷的一點可以實現場內外基金單一賬戶全覆蓋,手續費更低一些。


最後,感謝華泰證券推出的漲樂指數投資白皮書,讓普通投資更數據化了解指數基金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需要側重關注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