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後,我更想成為“魏瓔珞”

有了孩子後,我更想成為“魏瓔珞”

明白這兩點,我們都是“魏瓔珞”

這段時間大熱的《延禧攻略》中魏瓔珞是一朵黑蓮花,她從一進宮就說自己脾氣爆,不好惹,給自己制定規則,始終掌握著人生的主動權。我們自然看的過癮,為什麼?因為這是我們女子心中想做而沒有做的。

可現實是:

整天蓬頭垢面、睡眠不足,生活質量直線下降,脾氣也變得一點就著,這是大多數媽媽生完寶寶後的生活寫照,“生寶寶到底是為了什麼?”“生完寶寶之後我就成他的奴隸”媽媽們都有這樣的無奈,可又無力改變。

Leo麻麻曾經也是這個狀態,但改變的原動力在我們自己“他者即地獄,自律即自由”。

有了孩子後,我更想成為“魏瓔珞”

他者即地獄

“他者”是什麼?就什麼時候生寶寶這件事來說,迫於父母壓力,妥協於丈夫的意志或是意外懷孕而生,就在你妥協的一瞬間,你就成了婚姻中的“他者”,失去了自由意志成為婆婆、丈夫甚至是寶寶的“奴隸”,墮入了“地獄”。

“受害者天堂”學過心理學的都知道這一說法。在這個“天堂”裡我永遠不用改正自己的問題,我的痛苦,都是他人造成的。許多人,太喜歡沉溺在受害者天堂中無法自拔,因為可以逃避對自己的指控,對自己的否定,卻沒有發現,這“天堂”本質上也是一個“地獄”,因為在這裡,你的價值,你的悲喜,全由他人對待你的態度來決定,你成為了“他者”而不自知,只能束手就擒,毫無反抗餘地。

我們表面上極其在意自己在是否被他人尊重,可內心從來沒有尊重過自己。

“婆媳關係緊張”,“夫妻不和”都是我們成為“他者”的後遺症。

我看過窈窕媽媽的一篇推文“我成為潑婦,都是你逼的”。裡面的妻子或媽媽不是丈夫的“他者”,就是婆婆的“他者”,最後通過情緒的爆發才成為了自己,可這樣的狀態真的好嗎?婆媳關係仍然緊張,丈夫變得唯唯諾諾或愛搭不理,這樣的環境難道是你想給寶寶創造的?

有了孩子後,我更想成為“魏瓔珞”

自律即自由

“自律”又是什麼?就是自己給自己制定規則,其關注的是自由意志本身,而不是事情的結果。首先,我們要明白,睡覺睡到自然醒,餓了就叫餓了麼,寶寶睡覺後刷朋友圈到半夜不是自由,成為媽媽後定點起床,規定自己和寶寶一天該幹些什麼才是自律,雖然開始形成這種規則的時候會遇到各方面的阻力,堅持住,最後這種“自律”就影響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婆婆丈夫會成為你的“他者”,你也就成為了像“魏瓔珞”那樣的女子。

那具體的“自律”又是什麼呢?

1. 做計劃

在做準媽媽之前就要考慮好之後寶寶出生給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根據自己家庭,事業的境況選擇生寶寶的時間。

2. 與家庭成員的溝通

現代社會的生育成本巨大,並且總是女人會犧牲更多的個人時間來照顧家庭,那制定“爸爸也要參與到寶寶的照顧中來”計劃就要認真的貫徹執行,下班後帶寶寶散步,洗澡,睡前故事等等都可以讓爸爸參與,給予媽媽一定休息時間的同時也給了爸爸換位思考的機會。

有了孩子後,我更想成為“魏瓔珞”

3. 堅持

“成功是持續的自律,而我們是間歇性的自虐”堅持是任何事成功的的必要前提。延禧攻略》中魏瓔珞還有一個最重要特質就是“能抗”。我們在“自律”計劃中必定會遇到一些阻力,有時我們放棄了,就成為他人眼中只有三分鐘熱度的“自虐者”。

有了孩子後,我更想成為“魏瓔珞”

Leo麻麻

每個家庭的都有不同之處,改變別人先要改變自己,希望成為媽媽們都能輕鬆面對寶寶出生後給我們生活習慣的巨大變化,儘快完成媽媽這個角色的轉變。“他者即地獄,自律即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