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炎症原來是直腸“破了個洞”

43歲的李女士陰道反覆炎症,嚴重的時候疼得徹夜難眠,多處求醫才查出“真兇”——直腸陰道瘻。“直腸陰道瘻臨床上少見,因為病情發展緩慢也容易被人們忽視”,湖北省中醫院肛腸科吳漢泉副主任醫師解釋,久蹲久坐、反覆炎症和分娩損傷等都可能引發直腸陰道瘻。

家住恩施州利川市的李女士自兩年前肛周、陰道反覆發炎,“每次吃一些消炎藥就好了,一直以為就是普通的婦科炎症,就沒有太在意”,李女士說,沒想到今年年初開始,復發的頻率明顯增加了,而且症狀嚴重了許多,經常伴隨著疼痛,最嚴重的的時候疼得坐立難安。“也不是持續的劇痛,就是小腹那裡一陣陣地疼,白天夜裡都一樣,做不了事情,睡不好覺”,李女士這才引起了重視,10月8日到湖北省中醫院肛腸科就診。

“根據李女士的主訴和她提供的病歷資料,我初步懷疑是直腸慢性感染。但是進一步做肛門鏡檢及指診發現事情並沒那麼簡單”,接診的杜燕紅醫生說,李女士的包塊位於直腸前壁和陰道後壁之間,質地偏硬,直腸前壁腫塊上面可以看到一個小洞,中間隱約可以摸到管道,推測是直腸陰道瘻。通常直腸陰道瘻通過核磁共振可以確診,但是李女士近期手骨骨折打了鋼板,不能做核磁共振;因直腸前壁與陰道之間組織薄弱,為了避免人為損傷,不推薦盲目探查。杜燕紅想到了一個辦法——亞甲藍染色法。“從直腸包塊上的小洞口注入的亞甲藍液體直接從陰道壁流了出來,很顯然就是直腸陰道瘻,那個腫塊也是慢性炎性反覆刺激引起的”,杜燕紅說。

吳漢泉與杜燕紅為李女士進行了粘膜修補術,將直徑約1毫米的“漏洞”封住。術後,經過三天的抗感染治療和中醫調理,李女士康復出院。

“除了先天性瘻口,分娩損傷、炎性損傷、手術併發症等都會導致直腸陰道瘻,多發於女性”,吳漢泉解釋,原理就是直腸前壁與陰道後壁之間形成潰破,導致直腸汙物通過潰破口到達陰道,引起生殖系統和泌尿系統的反覆感染。若瘻口較小,陰道常有氣體排出;若瘻口較大,則陰道會排出糞便和氣體。市民要特別關注炎性損傷,複發性肛周膿腫、腸道炎症等導致腸道反覆損傷後,就比較容易造成瘻口,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日常生活中避免久蹲久坐、定時排便防治便秘、保持會陰肛門清潔,都可以預防直腸陰道瘻。(文/胡夢 萬凌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