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女性身體,似乎一直處在被壓抑被規訓的狀態下。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中國古代的“三寸金蓮”、獨龍族的紋面、舊時歐洲的束腰、非洲女性的割禮......

而生育,作為一項女性的特權,也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被用作對女性的盤剝。

比如美劇《使女的故事》裡,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迫成為統治階級的生育工具。

藝術來源於現實,下面這部電影所展示的,就是真實歷史中的一具具鮮血淋漓的女性身體——

《四月三週兩天》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影片的導演是克里斯蒂安.蒙久,是“羅馬尼亞新浪潮”的主將之一,《黃金時代的故事》、《山之外》、《畢業會考》等都是出自他手。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可能很多普通觀眾對這個名字不是太熟悉,他的作品更是一部都沒有聽過。

這也難怪。

雖然蒙久一向是戛納電影節的寵兒,但羅馬尼亞電影在國內還屬於大冷門。故此除了狂熱電影愛好者和影視專業的師生,普通觀眾根本不會去注意。

今天要介紹的這部《四月三週兩天》奪得了第 60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時代》雜誌把它評為了 2008 年十佳影片之一。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影片的背景是1987 年的寒冬,此時距離柏林牆倒塌、齊奧塞斯庫的獨裁政權垮臺還有兩年的時間。

1966 年,齊奧塞斯庫實施了禁止墮胎的政策。

他宣稱:

胎兒是社會的財富,不生育孩子的人就是背叛國家的人。

同時還規定,禁止離婚,每對羅馬尼亞夫妻至少要生四個孩子

緊接著,國家頒佈法令,節育和墮胎都屬違法,不能受孕的女性要交納稅金,墮胎者將受到判刑和囚禁,婦女月經期要受到嚴格地檢查與盤問。

為保證政令暢通,依據齊奧塞斯庫的指令,執法者紛紛進駐機關、工廠、農村、學校以及各個單位,對婦女進行嚴格的監控,督促她們每月必須做婦科檢查,以確保沒有使用避孕工具;對那些避孕的婦女和默許墮胎的醫生一經查出,嚴厲打擊、處罰監禁。

羅馬尼亞的老百姓把這些執法者鄙夷地稱作

“月經警察”

在高壓政治下,二十年內有大概五十萬婦女死於非法墮胎。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影片所講述的,就是女大學生Gabita在朋友Otilia協助下找到了一位名叫Bebe的男醫生進行非法墮胎的故事。

其實電影的內容就這麼多,反映的也只不過是一天之內發生的事情。

但導演通過對長鏡頭和景深鏡頭超高水平的運用,營造了一個無比真實的灰色的空間,反映了獨裁統治對於女性身體慘無人道的盤剝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1998年畢業於布加勒斯特電影學院的蒙久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學院派,這一點在片子裡已經反映的非常明顯了。

一部將近兩小時的作品,總共只有不到70個鏡頭,幾乎全是長鏡頭、景深鏡頭、手持攝影。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這也是一部沒有音樂的電影,雖然如此,但片子裡的音效卻精彩絕倫,細緻入微。

例如墮下的胎兒從垃圾管道里跌落時令人揪心的沉重的聲音,例如男醫生在酒店房間裡皮夾克摩擦發出的窸窣聲,無一不在烘托環境氛圍,表現人物心理。

在這裡,音效也成為了一個敘事元素。

就是這樣一部“簡單至極”的電影,卻能令觀者產生痛苦的、難以忍受的焦慮、壓抑和無助之感。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為了精確地重建齊奧塞斯庫統治下的羅馬尼亞生活,美術設計師沒有采用任何色彩鮮豔的物體(除了男醫生的紅汽車),影響色彩還用底片沖印過程中的濾鏡特效程序和後期數碼技術進一步去飽和。

因此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

灰色調的空間。當然,這並不是單純指電影裡只有灰色,而是指一種基本色調。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於是在這個壓抑的,幾乎相當於福柯口中那個全景敞式監獄的空間內,我們目睹了極權統治對女性身體無處不在的虐待及監視。

在這裡,女性失去了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甚至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國家通過法律強行將女性身體納入其管制之中。

這樣一來,墮胎是非法的,月經是要受到監控的。

就連酒店的前臺,也失去了其“服務人員”的職責,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權威人士,對顧客Otilia各種盤問。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那個自稱Bebe的男醫生進入到酒店房間之後,他所有的言行舉止都彷彿高高在上一般,對兩個女孩各種逼迫。他以一種對待愚蠢下人般的憤怒,來迫使Otilia和Gabita以自己的身體作為他墮胎的報酬。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值得注意的是,整部電影裡,Gabita的男友不僅沒有出現過,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提到過,處於完完全全的“無名”的位置。

既然是無名,那麼他就可以是是那個環境中任何一個男人,甚至是所有男人。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福柯在《性史》一書中提出:

性話語的壓抑,在壓制性享樂的同時又滋生了性享樂。

之後,吉登斯對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因為福柯忽視了性別和愛。

我們借用吉登斯的觀點來審視《四月三週兩天》會發現,的確如此。

片中的男性,他們在墮胎的禁忌中得到了性享樂——例如男醫生bebe可以以此逼迫女學生與與其發生關係;再比如Otilia的男友根本不考慮避孕問題;Gabita的男友更是在她懷孕之後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女性,就成了最終的受害者。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是她們的身體要失去自主權,是她們的身體被強姦、被無保障的非法墮胎所損害,是她們成為了極權國家的生育機器。

當Gabita酒店門口問路過男人要一支菸時,他的眼神概括了在這樣一個家長制和極權主義的社會中女性所承擔的所有偏見——

一個徘徊在酒店門口的單身女子,多半是令人唾棄的賣淫者。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在那個長達7分16秒的生日宴會中,飯桌上那些看似無意義的談話中,卻反映了整個極權社會對於女性、尤其是女性身體的壓迫。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四月三週兩天》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沒有任何一場對話直接涉及到“性”、“墮胎”這樣的字樣,但是,正是以上那些空間中所呈現的一切,讓人明顯感受到女性的身體正處於一個“斯坦福監獄”

般的監視及刻寫之下。

所以,即使影片並沒有解釋兩位女性之間的深刻關係,並沒有給出Otilia為Gabita做出那樣巨大犧牲的原因,我們更能理解為什麼Otilia會不厭其煩地幫助Gabita——

她們是站在同一陣營裡的,她們必須互相幫助。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正如蒙久所說:

“重點在於一個人不應該只因為與某人有著深厚的、特殊的關係就願意做出犧牲。”

是共同的命運把她們推到了一起。

影片的結尾呼應著開頭,兩個女孩子就像是魚缸中兩條將死的金魚,被來自四面八方的攜帶權力的目光所凝視、所規制。

取材於羅馬尼亞史實,這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把我嚇出一身冷汗

重要的不是歷史講述的年代,而是講述歷史的年代。

《四月三週兩天》在墮胎政策過去了整整40年之後,再一次將鏡頭對準那段遍佈女性鮮血的時代。

這不僅是對當時羅馬尼亞政府的控訴,更是對今天人們的警醒。警醒權力和男性尊重女性的身體,警醒女性捍衛好自己的身體。

近年來,國內輿論對於女性身體的關注愈發密切,但是這種關注彷彿又處在一種巨大的、分裂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是女性要健身,要化妝,要做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

許多視頻軟件的誕生,也讓有些女性抓到了將自己身體“變現”的機會,從而在視頻裡各種展示以吸引大量粉絲和點擊率。當然,這種展示很大一部分是帶有偽裝的展示。

另一方面,是女權意識的覺醒。很多接受了西方女權主義思想洗禮的女性,開始試圖反抗那些似乎已經是鐵板一塊的規訓。

例如,她們開始意識到女性可以有不同的美而不是僅僅“瘦就是美”、開始知道自己可能並不需要婚姻和孩子、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穿著而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開始對各種不同場合不同程度的性騷擾大膽說不,就像之前的“ME TOO”運動,開始對“月經羞恥”這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進行重新審視......

或許這種覺醒依舊帶有一些不理性的色彩,但也只有經歷過這個階段,一種健康的、逐漸成為人們共識從而進入大眾潛意識的女性主義才會在中國大地上生根發芽,才會讓女性真正擺脫“第二性”的地位,和男人們平起平坐。


文/倒映電影作者:映映原創

文章著作權:倒映電影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