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與書畫結緣的父母,為何冷落了我,卻讓我感覺很幸福

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 ——馬克思

01

由於單位搬遷至縣城,回家看父母的機會少之又少,最近因去公司辦事,就抓緊時間回家看望二老。

母親近期完成了一批畫稿,準備讓父親題字,兩人正在商量著如何題內容。

我坐在沙發上看著二老商討,母親不忘問我早上吃飯問題,真是操心啊!隨手拿起茶几上擺放的乾果和瓜子,母親才又和父親切入正題。

隨著二老的初步確認,父親也準備好了筆墨,母親坐在旁邊不停指點著字的大小和佈局,常能聽到母親高一聲低一聲的需求和指責。

故事:與書畫結緣的父母,為何冷落了我,卻讓我感覺很幸福

這老媽,還是年輕時的作派,急脾氣。近年來,隨著年事已高,脾氣漸好,沒有了大聲呵斥,收斂了諸多情緒。再回家,多是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和孩子們的學習。

唯有和父親相處時,總能聽到她的大聲叫喊。因為父親近年耳朵聾得厲害,需要大聲嚷嚷才聽得清。

父親常年練習瘦金體,寫的字以清細見長,母親喜歡圓潤飽滿的字,看到父親所題的字不合自己心意,就大聲叨叨,聽到耳中似埋怨又似撒嬌,讓我這當女兒的一陣好笑。

而母親更加變本加厲起來,不但聲音大連動作也跟上,又恢復她以前的氣勢,指著父親寫的字:“你看看,這個字這麼細,你穩住筆寫不行嗎?我要圓墩墩的字,你都給我寫的又細又長,不好看!”

故事:與書畫結緣的父母,為何冷落了我,卻讓我感覺很幸福

父親不知是聽不到,還是習慣了母親的說辭,仍舊不急不慢的在牡丹畫上題著字,母親也只是說說,絲毫不影響父親的運筆和姿勢。

每題一幅畫,最後一個字落筆後,母親就趕緊小心地把畫拿起,雙手捏緊畫紙左右角,把畫放在另一桌子上,然後再取一幅畫放於父親面前。這一拿一放很有規律,看來是兩人多次配合的結果。父親坐在位置上保持一貫的姿勢,母親放好後,才開始右手執筆,聚精會神地伏案題字。

故事:與書畫結緣的父母,為何冷落了我,卻讓我感覺很幸福

母親道:“這一幅牡丹圖有太陽,就題‘晨露凝香’吧”,母親口音偏重,唸的是“晨露(lòu)凝香”,父親不明其意,“什麼漏?哪個字?”

母親發急,“你也不想想,晨起的太陽,你說是哪個露(lòu)?”

父親仍是想不起,我聽了想笑,看著二老的配合,真真的感覺像在欣賞一幅有趣的寫真畫。我看母親急得無意表達,父親仍是茫然,我提醒道:“是雨露的露(lù),不是(lòu)”,父親笑對母親道:“你看你普通話不標準,還急頭怪腦地瞎嚷嚷。”

母親不服氣回敬:“我普通話不標準,你標準,不都是農村出來的,誰笑話誰啊!”

我哈哈大笑,父親也笑了:“我再不標準,也不會把露念成(lòu)。”

母親訕訕笑道:“我就這念法,你自己不理解,太笨。”

這老媽,我好像看到了她以前的影子,一種久違的感覺撲面而來,這樣的說辭,還是以前老媽的味道,很親切很暖心。

故事:與書畫結緣的父母,為何冷落了我,卻讓我感覺很幸福

02

陪二老吃過午飯,老媽急忙打開電視看書畫新聞。

“你們中午不休息嗎?”看著老媽舉動,我忍不住問。

老媽痛快回答:“看完再說!”

老爸老媽坐在沙發和椅子上,專注地看著書畫頻道,時間不長節目便可看完。我心想可以和老媽隨便聊些家長裡短,哪知緊接著又是書畫欄目。看二老的神情哪有和我這閨女聊天的興致,心想大老遠回來看你們,竟讓我一個人坐冷板凳,心裡微有失落。罷、罷、罷,家有老人是個寶,就讓我這個不喜書畫的人也勉為其難陪看吧!

只見老媽認真地聽,還拿著紙和筆做筆記,我一看這架勢更是沒聊天的機會,只好耐著性子陪他們一起看。

故事:與書畫結緣的父母,為何冷落了我,卻讓我感覺很幸福

看著電視,我心不在焉地觀察二老,滿頭白髮的母親和父親依舊目不轉睛盯著電視畫面。母親不停地寫著、記著,還不時點頭微笑,看來是解決了她心中的疑難問題。這樣的神情才是我熟悉的老媽,執著、勤奮、堅持不懈的精神尤其讓我敬佩。只是對於我這個毫無藝術細胞的女兒,看此電視實在無趣,時間一長就會發出不和諧聲音,老媽回頭看我還在坐著,就說:

你去睡吧!不用管我們。

無奈之餘,又有些欣慰。這二老,退休後各取所需,老媽迷戀牡丹畫,老爸痴情練書法,這老倆口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你畫我題,生活過得好不愜意,讓我這當女兒的真是羨慕。

03

母親今年83歲,退休前是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年輕時的母親很自立,不管條件和環境如何艱苦,她始終果敢和堅強。無論是學習、工作、為人處事,樣樣不落於人後,就連說話都鏗鏘有力。總在我們迷茫時指點迷津,她是我們這個家的主心骨和掌舵人,家裡的大事小事她都操心。

退休後她不甘寂寞,六十三歲,母親開始自學工筆牡丹花鳥畫,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母親,買來大量書籍,從書本中學習知識。訂閱書畫雜誌,從中汲取畫法,揣摩畫意。她大膽構圖,自創畫法,畫出的牡丹畫與眾不同。從構圖和顏色搭配入手,看後讓人賞心悅目。

故事:與書畫結緣的父母,為何冷落了我,卻讓我感覺很幸福

六十九歲,母親成功舉辦個人畫展。此後獲得獎項無數,2016-2018年曾三次被中央數字書畫頻道邀請展做專題報道,她的畫曾被各國友人或贈送或收藏,遍及東南亞和法國等世界各地。

父親今年83歲,在教師崗位退休後,先是熱衷於集石,家裡客廳和室內擺放全是父親收集的石頭,經他打磨後極具觀賞性,常被來訪者讚美和品評。

故事:與書畫結緣的父母,為何冷落了我,卻讓我感覺很幸福

後來,父親為了配合母親作畫,他犧牲自己的愛好,把精力投入到練字上。近幾年在書法上小有所成,為母親這朵紅花甘願做起了綠葉,母親每完成一批畫,題字就成了父親的專利。

閒暇之餘,二人結伴到洛陽各大美術館看畫展,和同行交流書畫經驗。每次回家不是看母親伏案繪畫,就是觀父親凝神練字,他們手中書寫的是不朽人生,嘴裡聊的是書畫之情。父母的老年生活如此豐富多彩,你追我趕的腳步,讓我們這些後輩不敢懈怠。

想著心事回頭看,二老仍對著電視看得津津有味,看來一遇到和書畫有關的事,老爸、老媽就把我忘記了啊!

我不禁感嘆:“真是子女不如畫呀!”可是心裡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