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故鄉。

都說北方人寡淡,尤其在三晉大地:不拐彎抹角的方言、飽腹實在的麵食、或厚道或圓滑的商人等,是他們的符號。

樓不高不密,人不窮不富,一包紫雲煙,和掛滿茶漬的玻璃杯,夠兩個成年人談通透家長裡短和關於誰家拆遷補償的問題。


關於故鄉。


說這裡沒有藝術氣息嗎?

是吧,她沒有白皙透亮的肌膚,因長期興盛的煤礦行當,讓她總是灰頭土臉,且滿面坑窪。

更別說到現在仍不堪的十八線縣鄉鎮,發展落後,人均教育水平不高。

那些混跡在老街頭的小夥女子們,說不上學,就真的轉頭鑽進市中心那個舊商場裡,或去樓下的網吧裡叼起煙屁投入戰場,亦或是在二樓的潮人女裝店舞弄挑杆。


是吧,比起南方的溫婉麗人,她不優雅,愛好也不多。

唯一的娛樂項目可能是在下班後去棋牌室猛搓一頓,也有可能在“好望角”KTV高歌一曲了。

那文化來源?

估計是幾十年前被炮彈洗禮過的古城牆,或者是哪裡的大院和祠堂(在這片黃土高原上,秀山麗水確實是少的可憐)。


是吧,她好像絲毫沒有藝術氣息。

但硬說有的話,這個問題本身,好像是值得推敲的,但不可否認她孕育出無數尊重藝術、享受藝術、創造藝術的年青人。

他們、她們偶爾也羨慕別處濃妝豔抹的美,卻更享受家鄉真實地道的韻味。

在這樣一片土地上,想改變父輩的意識形態,無異於土樓裡造飛機。

但,卻不乏一代又一代少數年青人的努力,讓我們看清“自己”,也看清世界。

瞭解並正視“自己”,才是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