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痛批美團“落井下石,吃相難看”,大家怎麼看?

近期,央視及各大媒體接連炮轟美團,呼聲一片,各有說辭。有人大呼美團”太黑“,有人則為美團喊冤,

且看各方觀點↓↓↓

01

“天下苦美團者久矣!”有人這樣形容餐飲業對美團的態度。

確實,像美團這樣的企業,和餐飲企業應該是一種寄生關係,在美團沒有成立之前,餐飲業本來經營得好好的,就像池塘裡的魚,自由自在的自我成長。

有了美團之後,餐飲企業覺得日子應該越來越好過,結果卻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在度過了初期的蜜月之後,餐飲企業和美團之間的利益衝突越來越明顯,這次疫情發生之後,甚至到了難以調和的程度。

近日,廣東省餐飲協會給美團發了一封交涉函,認為美團涉嫌價格壟斷,控訴美團在疫情期間上漲佣金,讓很多餐飲業不堪重負,尤其是在疫情之後,本來餐飲業就壓力很大,現在更是雪上加霜,要求美團取消合作限制,減免外賣佣金。

央視痛批美團“落井下石,吃相難看”,大家怎麼看?


除了廣東之外,其實已經有多地方因為佣金的問題和美團進行過交涉,美團的佣金先是從4%上升到13.4%,然後又上升到26%,從最初的低價讓餐飲企業入駐平臺,到現在的挾用戶以壓榨快餐店,尤其是新冠病毒疫情之後,餐飲業剛剛恢復元氣,因此被批吃相太難看。

我有兩個朋友都曾經幹過餐飲,它們對美團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和客戶之間溝通非常方便,恨的是自己賺的錢還不如美團抽成多,其中一個因為外賣費用太高,一直堅持自己配送,但是,個人配送不成規模,效率確實太低了,最後幹不下去;另一個朋友說通過美團賣一份快餐只賺一兩元錢,聊勝於無。

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問題是,美團自己不去做餐飲,而是寄生在其他的餐飲企業之上,就好像其他電商平臺類似,可以利用平臺優勢賺錢,過分考慮了消費者的感受,而忽視了經營者的感受。

從這裡,我們其實可以聯想到金融行業,老百姓到銀行去存款,銀行再把錢借給企業,如果中間沒有約束,那麼銀行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壓低存款利息,抬高借款利率,所以銀行監管一直是高壓態勢,現在的美團是不是也有這種問題呢?

我認為任何事情必須在管理部門監督之下,如果缺乏監管,資本就會氾濫,為了利益不惜落井下石,將來不僅是吃相難看,有可能會變本加厲,進而影響實體經濟發展。

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雖然給我國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活力,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為了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電子商務監管現在已經迫在眉睫了。

——優質財經領域創作者 互通直通車

02

我為美團喊個冤!

大家真的去研究一下,你會發現,大部分嚷著美團無恥的,是哪些商戶呢?

我們分析一下,美團外賣針對的兩種商家:

第一種,堂食餐飲。比如商場商圈的餐飲,面積大,提供大量堂食餐位,賺著堂食的錢,又想賺外賣的錢。

第二種,無堂食餐飲。往往面積小,位置偏。沒有堂食餐位,或者即便有少量,也不便於客戶上門。外賣,幾乎是這類餐飲的唯一收入來源。

關鍵在於,對堂食餐飲來講,外賣不應該是主營收入。沒有外賣,如果就活的不好,早就撤出商場降低房租成本了。

而對無堂食餐飲來講,成本低,能夠承擔26%的美團抽成。這些餐飲,才應該是美團的主要商家用戶。

大家應該很清楚,比如我家附近的龍湖天街,一個餐廳500平,15元每平每天,一年房租500×15×365=2737500元(近274萬元),還不說物業管理費等等。

如果是純做外賣,可能只需要一個廚房的面積,100平算大的。再換個便宜的寫字樓,每平每天5元,一年房租是100×5×365=182500元(18萬)。

房租成本對比:274萬vs18萬

就不用說堂食餐廳需要一大堆服務員,而只做外賣不用服務員等等…

所以,大家會發現…

吵吵嚷嚷罵美團的,全是堂食店啊!

——老君先生

03

美團在特殊時期沒有對商家做出一定的扶持也就算了,還加大力度去“壓榨”,也難怪會被央視以“吃相難看”痛批一頓。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把美團敲沒了,辯證地看問題,

人家是民營企業,盈利性組織,提高佣金也是在自己平臺,不偷不搶,只是會引起怨氣

先引用原新聞簡單介紹下美團被批的背景:

央視痛批美團“落井下石,吃相難看”,大家怎麼看?


央視指出,在疫情對國內經濟造成重創的當下,餐飲業損失最為慘重,"僅春節七天假期,全國餐飲行業就損失了五千億元的營業收入",依靠外賣維持經營成了很多商戶疫情期間的"唯一出路"。然而與努力堅持的商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掌握著巨大流量的美團不僅不降低佣金為商家解困,反而進一步提高佣金,甚至高達26%。

毫無疑問那時候是餐飲業的危難期,而美團不僅沒有去幫餐飲業度過危難,而提高佣金,這不合情也不合理,也難怪會挨批。

美團做錯了什麼?

顯然央視評論員給了我們答案,美團藉助市場份額的優勢行壟斷抬價之事。

美團這家公司主要盈利業務就是外賣,也是目前中國外賣領域數一數二的企業,唯一能與之抗衡的目前只有餓了麼,曾經的百度外賣基本上逐漸被擠出舞臺。

於是美團藉著自己是外賣屆的一哥,有點像曾經的古惑仔,這條街都要給他保護費,而2020年年初這個特殊時期,商鋪都經營困難利潤直線下滑,他這個老大哥覺得自己收保護費的比例雖然沒變但是總額變少了很多,到手的錢越來越少,於是提高保護費的比例,提到26%。有的商鋪吐槽,我做一單隻能賺2毛錢利潤,於是矛盾從這裡出來了。

美團本應該怎麼做?

其實美團即使不談什麼社會責任感,也可以多學學阿里系的餓了麼。

餓了麼是個活生生的教科書,它在復工初期給每個餓了麼使用者提供復工紅包,金額平均有7塊錢,前陣子餓了麼還包下80城的廣告牌免費給中小型餐飲商家做宣傳。

這一比,美團在道德層面確實不及餓了麼,王興終究還是差了馬老師一截。

美團本應該怎麼做?以我們的期待,本應該比餓了麼做得更好才對吧。

美團未來會怎樣?

美團遭到央視批評,顯然也會引起很多商家和用戶的共鳴,損失一部分流量怕是不可避免,但是美團也不會因為這次的難看行為打垮,餓了麼表示自己蓄勢待發,美團這次彷彿給了自己機會,畢竟餓了麼背後是阿里,而美團只有美團。美團抬價顯然也是看到自己的財報大打折扣,唯一想出的不妙的招數就是漲佣金,或者還有一招也是美團去年用過的——裁員。

如果美團一直走著有失偏頗的招數,被阿里的生活服務佈局圍困也是在所難免。

當然,我們對美團還是期待變好,想要立足於互聯網,需要盈利的同時也需要口碑支撐,對商鋪多一些理解和扶持,對用戶多一些福利和回饋,這樣才能長期在外賣行業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