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疫情早復工驚喜不斷!

從一個餐飲小白,到擁有7家餐飲店,謝京城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

2018年2月,他在老家贛州的瑞金市開了第一家肉蟹煲餐廳,並自創了筷樂碼頭肉蟹煲這個品牌。這間餐廳在6個月後回本,年營收350萬元,純利110萬元。

謝京城本以為在老家有一家賺錢的餐廳,可以悠閒地生活。可是,不安分的心,並沒有讓他停下繼續前行的腳步。19個月後,他已經拓展了6家肉蟹煲連鎖店(其中1家已經關閉),以及加盟了1家小龍坎火鍋店。

遭遇疫情衝擊後,肉蟹煲門店復工前半月意外地增長了30%的營業額。隨著復工小高潮落下,餐廳營業額有所下滑,但仍能維持日常營業額的70%左右,“至少能夠保本”。

內參君和謝京城聊了聊,將其開店經驗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選對賽道,意外的收穫

謝京城曾經是典型的北漂,在寫字樓裡當一名普通的銷售員。

2014年他決定回老家創業,嘗試過駕校、電商等項目,紛紛折戟。由於小城市可選擇的創業範圍有限,謝京城考慮到了開餐廳。創業前,謝京城並未涉足餐飲業。

2018年,正值肉蟹煲流行之際。謝京城考察了贛州的大部分商圈,發現各個商圈都有肉蟹煲的店,客人絡繹不絕。

看到這個品類在這裡大受歡迎,市場教育也相對成熟,於是他義無反顧地開了第一家肉蟹煲餐廳。

案例分享:疫情早復工驚喜不斷!

其實謝京城的肉蟹煲門店並不只做肉蟹煲,也配有不少家常小炒。不過肉蟹煲還是客人最鍾愛的一道菜。“只要保證這道菜的口感,就可以擴張。”

恰好肉蟹煲對廚師的依賴程度不高,可複製性相當強,擴張新的門店顯得更加順暢。

2018年2月,謝京城開了第一家肉蟹煲餐廳。此後每3、4個月,他就拓展一家新的連鎖店。至2019年年底,謝京城已經開了6家連鎖餐廳。

他不禁感慨,一開始誤打誤撞選擇了肉蟹煲這個品類,對快速做連鎖餐廳還是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有不錯的運氣成分在裡面”。


在縣城選址,

一定要看當地人均消費水平

謝京城的餐廳都開在縣城。

“市區已經有不少肉蟹煲餐廳,經營情況也很好,市區和縣城的人流有很多交叉,說明肉蟹煲在縣城也可以做起來。選擇開在縣城可以避免市區已有的激烈競爭。”

他將縣城的位置分為3種類型:第一類是老城區商圈,第二類是新老城區交界處,第三類則是新城區商圈。

縣城的商業區域雖不大,但謝京城認為三個商圈都可以作為開連鎖店的選址。比如第5家肉蟹煲門店位於瑞金市的老城區商圈,屬於中心繁華地段,與位於新老城區交界處的第1家門店相距4公里左右。“這兩個商圈服務的就是不同的消費群體。”

案例分享:疫情早復工驚喜不斷!

不過,謝京城在選址上也遭遇過滑鐵盧。第3家門店,他開在一個並不繁華的縣城。一年下來雖然沒有虧損,但一直在盈利邊緣徘徊。2019年9月,他索性關掉了這家門店。

“在縣城選址,不僅要看位置是否位於縣城的中心,還要看餐廳定位和縣城人均消費水平能不能符合。”謝京城總結道。

菜品口味是餐飲的生命

即便做到了精準的選址,謝京城還是在開第5家店初期,就收到了不少客人的投訴。

謝京城說,這家店剛開就有不少老顧客光顧。那天他在門店幫忙,一天下來就有四五個老顧客過來反饋,“口味沒法跟老店比”“以後就只去老店吃”。

查找了一番原因,謝京城發現原來問題出現在灶具上:老門店用的是燃氣灶,新門店用的是電氣灶,廚師用電灶的時候,火候拿捏得還不夠精準,導致菜品口味略有偏差。

這次菜品上的失手讓謝京城意識到:“新店開業不怕沒客進店,就怕吃完不再來了。很多顧客都是因為餐廳不專業、不穩定而流失的。菜品的口味是餐飲的生命,如果沒有這個前提,營銷做得再好只是把餐廳往懸崖邊上推。”

他總結道:“前廳後廚人員和餐廳裡的工具磨合,需要一段時間。”他們會將招來的新員工放到老門店中培訓,開業前也必須到新門店試著操作三五天,之後再營業方能減少失誤。

案例分享:疫情早復工驚喜不斷!

此外,餐廳廚師的人員變動比較大,對保證菜品口味也是一大難題。

餐廳一開始開店是人教人,後來謝京城巡店發現菜品已經走樣。“我們建立了圖文並茂的SOP 流程,將分量、口味、顏色都做出了標準,每個店都配備了統一的刻秤、調料勺,將燒製菜品的操作流程都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固定下來。”謝京城說道。

在選品、選址足夠精準的情況下,穩定菜品口感,謝京城認為正是這三個核心的原因,讓自己能夠較快且穩定地擴張門店。

復工後,營業額提升30%

正值一家一家開店,紛紛準備在春節期間大展拳腳的時候,疫情來了。

從大年二十九開始,謝京城的所有門店被迫歇業。“每天1萬多元的營業額,6個門店就是小十萬元的收入泡湯了。”

不僅如此,每天還要支付房租工資。每個月10號是公司發工資的日子,1月底,謝京城算了一下接下來要支付的費用,開始發愁。

因為以前每個月都有穩定的收入,所以他手上並沒有多少現金流。1月底開始沒有收入進來,一方面已經快發不出工資,另一方面他也開始擔心供應商會不會來催款。

這個時候的他只能等待。等到政策一開放,他就馬上開店,這樣才有現金流進來。

1.復工後搶得營業先機

2月22日,瑞金市通知可以開放堂食。謝京城立馬復工了瑞金市的兩家門店。

“生意比預期的好一點,收入4811.11元。前廳後廚安排了5個人,到了晚上還是有點忙不過來。”這個時候,周邊開業的同行零零星星,只有一半左右。

復工後,門店營業額一天比一天高。第一週單店日營收平均7000元,最高峰的時候單店日營收達到9000元。

案例分享:疫情早復工驚喜不斷!

這段時間,很多餐飲界專家都說到復工後不要馬上開工,這樣會虧更多錢。不過,謝京城的親身經歷告訴他,早復工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復工一週多的營業額甚至讓他感到驚喜。

2.精簡人員,節約30%員工支出

復工的業績喜人,不僅是因為把握了時機,還要得益於員工的精簡。

謝京城解釋,一般來說,春節前員工流動率比較高,會有一部分員工在這個時候辭職。寒假期間,店裡就聘用寒假工,到了節後再招聘新員工。

他算了一下,這段時間,員工工資照發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省下之前工資的30%。節省的這部分開支大大減少了這段期間謝京城的營業壓力。

3.外賣門店升級,營業額提升30%

謝京城並沒有興奮很久,10天后,消費小高潮過去了。3月11日,紅都廣場店收款2537.02元,原因是周邊餐飲同行全面復工,導致客人被分流了。

“除了週末,週一到週五慘淡得還不如去年十一、十二月份的生意。”業績不斷下滑,現在已經下降到平均日營業額4000多元,還有可能繼續下滑。

想到很多大店剛復工,接下來一個月面臨高房租和高人工費。尤其是南方,接下來兩個月都是雨季,謝京城感覺堂食生意不容樂觀。

案例分享:疫情早復工驚喜不斷!

為了增加收入,曾經以堂食為重的門店開始研究外賣。

謝京城總結了一下以前做外賣的狀態:有單就接,沒單拉倒;上傳菜品,照搬菜單;不做活動,不看後臺;閒時不研究,忙時還關店;菜品正常做,包裝求簡單;丟三又落四,評價無人管。

研究學習了外賣策略之後,謝京城完善了菜單圖片;調整了消費場景,以前賣的都是100多元的產品,現在也推出了一人食;做了物料升級,從純白的塑料袋,定製了帶有品牌logo的袋子。

在升級了外賣門店之後,外賣的營業額整體提升了30%。整體來看,這時候門店的營業額恢復到了年前的70%,已經可以覆蓋所有成本。

雖然能夠活下來了,疫情的衝擊還是讓謝京城對餐廳的未來充滿疑慮。他看見這段期間周邊的大餐館經營狀況都不好。“這些餐廳模式都太重了。”他對照自己的餐廳,也算是相對重資產運營。

看到像酸菜魚、大盤雞等品類紛紛開始研究一人食,謝京城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趨勢。再結合外賣的啟發,他計劃開一家外賣門店,主打一人食蟹肉煲。

疫情給謝京城帶來了不少難題,但也讓他學會了如何應變突發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