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下“安家”

《安家》的開播第一天就遭受到很多網絡媒體的非議,我看了幾篇文章和一些自媒體寫的內容後覺得還是有些批判過頭了(甚至有點無腦黑)。比如,有幾個影評和自媒體說“抄襲”,我在網絡上搜索了新聞,這部劇在開機前就買了日版的版權,說“抄襲”倆字的算是無稽之談了。

還有些人對情節有質疑,我倒覺得不如冷靜下來看看在做判斷,不能說“房地產銷售圍追堵截”“地產銷售不喊口號”就等於“情節不現實”,不能說“一個店裡有兩個店長”“不穿正裝”就等於“不接地氣”,不能截取故事中的一段(還未必是主線、重要的一段)就判斷一個故事的好壞,這樣定義好與壞,未必有點片面了。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界限的,不能用自己的認知來代替全世界的認知。

況且,故事的魅力本來就在於“不斷的衝突”,要是意想不到的事件、意外,甚至違背常規認知的事發生都沒有了的話,那也算不上故事,就是一個事件了不是嗎?如果抱著這種心態去看電視劇的話,社會新聞或者紀錄片更能更適合觀看需求(某些社會新聞更是比故事還誇張,編劇都編不出來)。

吐槽下“安家”

我們都看了這麼多年國產電視劇,很多一個特點那就是特別長,你看國外的很多劇都採取短平快的策略,季播、邊拍邊播,像日劇經常會有20幾分鐘一集的,美劇、韓劇一集時間雖然45-60分鐘不等,但總集數差不多都20集以內,有的更短,這樣的形式更適合現代人快節奏的快看需求,內部這種邊拍邊播的試水機制也是優勝劣汰的體現,一切都在於好不好看,收視率不好直接調檔了。倒不是說國產劇進場40、50集一定不好看,但是給出的信息量或者情緒基本都是在重複之前的內容,到最後有些橋段、臺詞我都能猜到了,後面有一集基本上成了“樓山關傳”感覺編劇和剪輯因為故事太長了都有點累了。

我來一個不負責任的支招,希望以後這麼好玩的題材能少談戀愛,少吐槽原生家庭,一集打一個怪(一集一個問題)。徐姑姑和房似錦天天都在一起,他倆談戀愛不用那麼多鏡頭你儂我儂,一個眼神一句臺詞觀眾就懂了,原生家庭的問題誰家都帶點,但是總把女主整的那麼苦覺得沒必要,本來應該是個好玩的喜劇啊,節奏上海清、郭濤飾演的角色到最後還在出來,我真覺得沒必要,沒人想知道她們生老病死都怎麼處理,房子賣完好的壞的都在那就行,不用非得囉裡囉嗦,觀眾會自己想象的。

吐槽完畢,再說點好的,也是我剛開始看的時候留下的印象,基本在看完之後還能覺得它不錯的地方,《安家》總的來說還是槽點與好看的點同在,看你吃哪口了。

看到第9集了,我覺得目前為止和我看前三集的判斷差不多,就是“有趣中帶著點遺憾”。徐文昌和張乘乘這一對我挺吃的,羅晉也有點韓國歐巴那意思,留著個小栗子頭挺是那回事,還有張承承一口一個哥哥那騷兮兮的嬌嗔樣都給這部劇帶來點喜劇的意思,不違和。劇情推進的也算順,每當一個情節橋段出現,我問一個“為什麼”的時候,都還算解釋得通(因人而異)。

遺憾的地方在於《安家》裡較日版裡沒有過多突出的辦公室員工之間關係的處理上,我認為他們關係比較合適的氛圍應該像《編輯部的故事》或者《武林外傳》裡那樣,大家一定要團結,再由房似錦當大姐頭出面,來攻克一個個難關,現在感覺這些人還沒捏起來,所有的鬥嘴、打鬧都有點像真的關係不好,沒凸顯“喜劇”幽默的那一面。唯一有點團結作戰的部分是樓山關被打,大家一起鬧事那塊,這樣的橋段我覺得應該仔增加一些,讓這夥人擰成一股繩。如果後面能增強的話,不僅看起來更有意思,房似錦的人設也立得住,會更討喜,現在有點一味的使強。

不過不管後面變化與否,這部劇還是有些節奏上還是沒有預期的快,我更覺得這是目前我們看電視劇習的需求造成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看劇大部分時候是需要“很極致的情緒”來達到“爽”的目的,節奏快是讓“爽”達到預期的一個方式,一直憋著、拖著到最後卻實是能爽,但前面沒鋪墊好的話很可能就棄了。接下來馬上要說房似錦的原生家庭了,也是社會議題的一個投射,我看到預告裡丁嘉麗出現還是挺帶勁的,她“撒潑”的形象對上房似錦,我想看看她怎麼處理,期待一下。(最新補充:丁嘉麗演的真好看啊,想給她寫個番外《惡女潘貴雨》)

看過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就該知道,雖然《安家》根據其改編,但其實沒啥可比性,兩個劇在故事構架上相同,但在人物的塑造、故事的安排上相同之處不多,而我認為所想要傳遞的情緒、觀感更是完全不同,都不在一條賽道上,要說比較基本沒有一致的標準。《賣房子的女人》更偏向“滑稽”“無厘頭”“有點中二”的感覺,比如三軒家的冷漠臉,在原版裡她都是一個表情,基本看不到她另外的情緒,這是故意設計的。還有每當說出那句“Go”這句經典臺詞時,都帶著一股風迎面而來,聽這句話的同事都聞風喪膽的樣子,以及光速敲擊鍵盤為了突出工作玩命、熬個通宵第二天依然神采奕奕的畫面,都是在形式上刻意的突出誇張的風格,確實讓很多人覺得特別搞笑,這種“中二風”更是被北川景子演繹的超級到位。

吐槽下“安家”

和日版的故事構架相同,《安家》也是用不同的單元故事外加辦公室固定職員們的生活日常建立起整個故事的龍骨,通過女主角賣房這件事,來反映買主背後的不同故事,刻畫一些不同的城市肖像,比如前兩集的海清演的這個醫生家庭、後面預告裡看到的老年人買房事件,都能比較真切換還原當代都市買房人群的心態想法。而諸如一些能引起熱議的社會議題也在劇中有體現。

就像第一個故事,海清演的這個博士畢業的二胎媽,因為是個產科大夫,沒有那麼多的假期好休,自身的需求又多(高學歷所帶來的環境認知、第一個孩子要上小學),再加上本身就是想置換房子的情況下,就連夫妻看房都成了一個困難,挑了很多套房子都不如意,就已經開始灰心了。

而房似錦憑藉自己的專業能力與表現(自制區位地圖、拍攝房子的技巧)以及有耐心的“死纏爛打”,都打動了這個女醫生,讓她對房似錦產生信任,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家。通過這些熱門的社會議題展現,讓這部劇還是比較接地氣的,二胎、職場女人、置換房、夫妻關係這些關鍵詞在第一個故事裡都展現了,想必其它單元故事還會在社會議題上做增量,這是有看頭的。

吐槽下“安家”

《安家》還有個亮點,就是更多的展示了辦公室的人物關係,在日版里人物關係相對臉譜化一些,不上進的女孩、沒主意的下屬、刻薄的老同事等等同樣也輔助展現日版幽默、無厘頭的風格特點。《安家》讓辦公室這些人的關係再次被放大,像房似錦和王子之間的業務衝突、和徐文昌之間暗藏的不僅是合作關係,也暗藏要取代他的一條暗線,估計後面還有感情關係,這幾個人在這間小屋子的故事,交錯的社交關係,對每天格子間裡的我們來說也算感同身受。

我個人對這部劇挺想看下去的,但不得不說還是些疑慮。我對六六這個編劇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就像開頭的新聞所講,她要掌控故事構架、人物線和本土化的內容,你看她在微博上一向言辭犀利,包括過往作品《雙面膠》《蝸居》《王貴與安娜》《寶貝》基本上都是社會上最熱度的話題被她寫出來了,他也擅長這些有點婆婆媽媽的事兒,《安家》裡面也有各個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的買房案例,在這些案例中,他們也遭遇到了中國式的買房困境,比如公婆給兒子買房要不要加準兒媳名字?二胎要不要換房?諸如此類問題的探討,我覺得是很難得的了,不過這部劇會將這些問題挖掘多深?這點我還存有疑慮,希望在將來的劇情裡看到更多。

我們喜歡日劇的理由也是這樣,即便到最後,女兒不會原諒沒盡責的父親,妻子不會原諒出軌的丈夫,但這些人還是努力的過好現在的、以後的生活,儘可能的展現出真實又美好的自己,讓我們覺得荒唐又滑稽,積極又幽默。因此,對《安家》來說,我儘可能想象它千萬別最後來一個皆大歡喜、人人狂歡,這樣的“一元化價值觀”的內容我們真的看夠了。

再有,關於故事節奏的問題。目前看來,確實有拖沓的可能性,就我看到預告第7集還出現第一集裡的女醫生,不知道是不是預告剪輯的錯誤,要真是這樣的話,除非故事內容增量更多(比如女醫生又出現新問題等等),不然我就覺得節奏還是有點慢,這樣也會影響可看性,讓人沒耐心。

最後,對於孫儷的表演來說,我覺得這個角色本身就挺有難度的,像日版三軒家那種強硬的誇張與女強人形象有點雙劍合璧的意思,有1+1>2的效果,但孫儷需要在房似錦身上找到矛盾平衡點,既要突出整部劇溫暖的、詼諧的基調,還要保證她女強人的人設不倒,就挺難的。目前為止,孫儷在這個角色的演繹還是很恰當的,沒有將自己的行為與動機進行過度誇張的演繹,而是用一種較為平靜、沉穩的方式,讓我對“房似錦”這個人物產生更大的好奇,想要繼續看下去,想要了解她的原生家庭、人生經歷、情感經歷。在這點上,娘娘的演繹是成功的。

我看前兩集還不錯,對著女醫生雞湯的那一段讓人覺得不是房產銷售忽悠客人的雞湯,更像是平等的朋友互相說些私房話善意的勸說。所以說,房似錦的微笑與三軒家的冷漠正像是兩部劇定格畫面的代表,一個強硬誇張,無厘頭又幽默,一個溫暖平和接地氣,兩種並不對立,也沒太多可比條件,看出不同的感同身受,不同的樂趣最重要。

對這部劇,我希望大家能少一些對比與苛刻,多一些平和與欣賞。

吐槽下“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