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了解下生產計劃

計劃調度一直是 MES 系統一個功能模塊,受限於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軟件功能,目前的 MES 排產功能大多都比較弱,也有些企業會通過 APS 來排產。不管通過什麼手段來排產,車間的排產計劃都要以 ERP 系統的生產計劃為依據,滿足車間資源約束,均衡生產資源,給出最優的排程計劃。所以今天先來了解下 ERP 系統中的生產計劃吧。

生產計劃的定義

生產計劃是製造部門為了製造產品而制定的計劃。通常是由銷售部門和生產部門共同制定。生產部門根據銷售部門的訂單數量或預測數量合理安排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人員、設備和其他必要的物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生產。

生產計劃的目的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所以企業總是願意用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收益。實際生產中資源總是有限的,當設備和人員投入到一種產品時必然無法再生產其他產品,所以就必須要分析如何最佳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計劃就是用來組織物料、設備和人員以達到最高效的生產,在保證客戶交貨期和滿足客戶滿意度的同時保證企業獲得最大的效益。

生產計劃的內容

我們提到計劃,會很快聯想到日程安排,認為生產計劃就是制定產品的生產日程。實際上,生產計劃要考慮的不僅僅是

生產日程,還包括生產步驟生產資源的分配。其中生產步驟用來指示產品通過何種工藝順序和需要哪些物料、設備等來生產。生產資源分配通常和生產日程相結合用來合理的分配製造設備和作業人員。所以生產計劃通常意味著要對生產步驟、生產日程、生產資源分配這三項來制定計劃。

在以上三個大方向下,生產計劃要綜合考慮生產數量、交貨期、庫存、生產資源、成本、利潤和資金等。

生產數量和交貨期在生產之前就應該確定了。此外在生產開始之前就要明確可利用的生產資源(物料、設備、人員),避免在生產時由於資源不到位影響進度。

生產計劃還要考慮庫存的影響,緩衝庫存也稱為安全庫存,可以用來協調交貨期,防止出現斷貨。此外半成品庫存、滯留庫存對生產進度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最後生產計劃制定的不同,會導致生產成本的不同。所以在制定生產計劃時要考慮到所花費的成本和所得的利潤,最大化的為公司創造利潤。

生產計劃的制定方式

根據不同的生產方式,生產計劃的制定方式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工廠的生產方式有以下三種。

1.備貨生產方式(MTS)

備貨生產是指根據市場預測提前生產產品,補充庫存。可以隨時滿足客戶的訂單需要。備貨生產對市場的預測的準確性和合理的庫存數量要求很高。在制定生產計劃時要考慮庫存和市場需求的平衡,防止斷貨。

2.訂貨生產方式(MTO)

訂貨生產是接到訂單以後才開始生產,一些訂單可能還需要重新研發、設計。可以較好的滿足個性化定製,同時減少產品庫存。但是這種生產方式生產週期較長,生產計劃對交貨期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3.訂貨組裝(ATO)生產

訂貨組裝就是提前生產零部件和半成品。當訂單確認後可以直接進行組裝。這種生產方式實際上是結合了上面兩種方式的優點,既能抑制庫存又能縮短交貨期。

最後,生產計劃還要考慮對物流運輸部門和外包供應商的影響,因為外包企業的經營情況很大程度上受到母公司的影響。如果對供應商提出無理要求導致外包企業倒閉,自己公司的生產勢必要受到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