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風光的背後,難掩廣西食品工業尷尬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廣西的第一大產業不是汽車,也不是鋁業,而是食品工業。早在2015年末,廣西的食品工業產值就突破3000億元。2017年,廣西食品工業增加值佔全區規上工業的比重為16.1%,穩坐廣西七大支柱產業首位,比位居第二位的汽車產業高7個百分點,在全國的排名很靠前。但同時,“缺少叫得響的品牌”成為廣西食品工業發展的短板。

螺螄粉風光的背後,難掩廣西食品工業尷尬

近日,央視以《7.5元螺螄粉如何撬動30億元產值》點讚我市螺螄粉產業。廣西衛視更是以《路邊攤的華麗轉身》《一根米粉串起一條產業鏈》《瞄準雙百億的螺螄粉》為題,連續打call螺螄粉的晉級攻略。據統計,柳州袋裝螺螄粉日銷量已達80萬包,電商平臺網店數量1萬家,2017年產值達30億元。不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每天無數吃貨相繼為這神奇的“黑暗料理”入坑。然而,螺螄粉風光的背後,卻是廣西食品工業的尷尬。

螺螄粉風光的背後,難掩廣西食品工業尷尬

產糖大省,只會初級加工

廣西糖產量佔全國6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糖產區,區內擁有湘桂糖業、南華糖業、南寧糖業、農墾糖業、東糖集團、鳳糖集團等龍頭企業。廣西的製糖業與雲南菸草業、東北的米業、貴州和四川的釀酒業,是國內極具特色地方四大食品工業產區。但云南有玉溪、雲煙,貴州四川有茅臺、五糧液,東北有五常大米、稻花香,廣西糖業呢?恐怕連廣西自己人都說不出有那個白糖品牌吧!究其原因,廣西糖業僅僅停留在價值較低的工業成品糖初級加工上,少有涉及到深加工的消費級糖品。徐福記、大白兔、阿爾卑斯、雅客等這些高價值消費級糖果品牌全都不在廣西。眼睜睜看著座擁全國產量最大的食糖而未能在糖果製造業中立起有影響力的品牌

螺螄粉風光的背後,難掩廣西食品工業尷尬

賣自己的貨,貼別人的牌

優勢產業沒有自己的品牌,只能引進區外品牌,賺取低廉加工費用。青島啤酒、珠江啤酒、百威啤酒、可口可樂、統一、娃哈哈、康師傅、伊利、蒙牛、雙匯等市場知名度高的食品企業紛紛在南寧投資設廠。看似一座西南食品加工基地即將呼之欲出,背後的尷尬卻是“賣自己的貨,貼別人的牌”。

外來品牌湧入,桂系品牌節節敗退

廣西食品品牌也不是沒有風光過,但隨著一批批區外知名品牌搶灘登錄廣西,而逐漸淡出消費者的視野。曾津津樂道的荔浦罐頭不敵廣東、上海、浙江等省份的罐頭品牌;曾引以為豪的東園家酒、神浮酒被各地名目繁雜的保健類酒擠出主市場;鐵鳥、花橋等老字號調味品在與海天、廚邦、味事達、魯花等區外品的牌市場消費戰中苦撐;茶花山、麗琅、活泉等礦泉水品牌被湧入廣西的娃哈哈、恆大、農夫山泉、百歲山等品牌逐漸擠出市場;廣西企業生產的啤酒均被貼上燕京、百威、華潤雪花、青島、珠江等區外品牌。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南寧皇氏集團,也將旗下負責乳業的廣西皇氏甲天下食品公司變賣資產,逐漸轉型電影文娛產業。

螺螄粉風光的背後,難掩廣西食品工業尷尬

柳州螺螄粉模式,有標杆作用

螺螄粉產值30億元,相較於整個廣西食品行業的3000千億元產值,不過百分之一。但柳州螺螄粉的發展模式,對打造廣西自主特色食品品牌卻有著重要的標杆作用。首先,這種地方特色食品具有先天的競爭優勢,不會擔心出現一個“長沙螺螄粉”、“武漢螺螄粉”出來競爭。其次,發展當地特色食品,能夠帶動當地一二三產整體發展。柳州螺螄粉以由當初的單純袋裝螺螄粉加工,初步發展成上游原材料基地,中游袋裝螺螄粉生產,下游電商、營銷、文創等全產業鏈。最後,地方特色食品由於具有特色,往往自帶流量的網紅特質。網上每天關於螺螄粉的話題,已超過了產品本身。廣西特產可以螺螄粉為窗口,藉助螺螄粉的東風,順勢推出更多優質特色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