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小述

前段時間,非洲蝗蟲大軍翻山跨海,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造成當地農業嚴重損失。而近日,我國雲南地區也發生了來自於境外蝗蟲的災害,讓蝗災又出現在國人的面前。

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小述


在中國歷史上,水災、旱災、蝗災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可見其破壞性之大。

根據著名昆蟲學家鄒樹文統計,自公元前722 年至公元1908 年的2630 年間,中國有史記載的蝗災共達455 次,其中每5.7年就爆發一次。

根據鄧雲特《中國救荒史》一書統計:中國近兩千年來,蝗災發生時間,秦漢時期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可見我國一直是深受蝗災之苦的國家。

我國蝗災最早記錄,是公元前707年,見《春秋》:“桓公五年、螽。”螽,一般認為當時就是指的蝗蟲。

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小述


在古代缺乏科學的情況下,古人難以對付蝗災,只能將其解釋為天譴。

比如漢武帝時期,關於“蝗大起”、“蝗從東方飛至敦煌”的記載不絕於書,由於蝗災嚴重,提倡“天人感應”的儒生董仲舒就將其視為上蒼的譴告:

“國家將有失道之敗,而天乃先出災害以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異以警懼之;尚不知變,而傷敗乃至。”

其後關於蝗災乃是“天譴”的說法開始在中國的知識界和民間廣為流傳,甚至將蝗蟲敬拜為神蟲或蟲王,認為蝗災乃是天意,不是人力可以戰勝的,對待蝗災,只能是統治者“修德禳災”,老百姓敬祀禱告。這實際上也是當時沒有對付蝗災的好手段,只好自我安慰,寄希望於鬼神了。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陝西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旱災和蝗災,為此李世民特地在長安皇宮中舉行法事“禳蝗”,在祝文中李世民向上天祈禱說:“人以谷為命,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但當食我,無害百姓。”

說完,李世民直接就抓了一隻蝗蟲吃掉,儘管史書對此稱李世民吃下蝗蟲後,“是歲蝗不為災”,但事實上,從貞觀二年到貞觀四年(628-630年)整整三年間,整個唐帝國都處於嚴重的蝗災襲擾下。

顯然,這種方法願望是美好的,但是不管用的。

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小述


唐玄宗開元三年至四年(715-716年),唐帝國再次爆發了大規模蝗災,宰相盧懷慎等人認為,蝗是天災,大規模瘞埋會“殺蟲太多,有傷和氣”,就是殺蝗違反天意,只有等蝗災自己過去消失。民間也普遍建立八蜡廟和蟲王廟祭祀蝗神,民眾甚至“或於田旁焚香膜拜設祭而不敢殺。”

就連大詩人白居易也天真地寫詩說:“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飢人重勞費。一蟲雖死百蟲來,豈將人力競天災”。

不過總有清醒的人,另外一位宰相姚崇發怒了,他說:“庸儒執文,不識通變!”如果蝗災不除,勢必導致“苗稼總盡,人至相食”,為此,姚崇堅決向唐玄宗請求滅蝗,他說,如果因為“救人殺蟲,因緣致禍”,那麼我姚崇就請求獨自承受上蒼的懲罰。在姚崇的力請下,唐玄宗最終下令滅蝗,“由是連歲蝗災,不至大飢”,“蝗因此亦漸止息”。可見,動手滅蝗比祈禱有用。

唐朝的滅亡其實也與蝗災很大的關係。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唐朝境內爆發遍佈整個帝國北部的大蝗災,唐朝的官僚群體秉持報喜不報憂的精神,忽悠唐僖宗說,蝗蟲“皆抱荊棘而死”了,就是蝗蟲知道你是明君,不忍作亂,全部自己絕食自殺了。

而就在這一年,王仙芝在蝗災最為嚴重的濮州(今山東鄄城)發起了大規模農民起義,三年後,黃巢大規模起事的這一年(公元878年),也正是唐僖宗時期蝗災最為嚴重的一年,對此,唐京西都統鄭畋在其討伐黃巢的檄文中就寫道:“近歲螟蝗作害,旱暵延災,因令無賴之徒,遽起亂常。雖加討逐,猶肆猖狂。”明確指出蝗災正是直接激發王仙芝、黃巢起事的重大原因。而唐朝也是在黃巢起義後走最終向終結。

宋朝出了個“蟲王”劉猛。比較可靠說法是指宋朝大將劉錡,傳說中滅蝗保穡之神。

劉錡是南宋抗金名將,他率兵打敗了金兀朮的金兵,取得豐碩戰果,但卻遭到秦檜的排擠,貶到地方做官。在任上,適逢百年不遇蝗災,他千方百計滅蝗,取得成績,宋理宗敕封他“揚威侯暨天曹猛將之神”。劉錡將軍廟有一對聯:“臥虎保巖疆,狂寇不教匹馬還。驅蝗成稔歲,將軍合號百蟲來。”

進而,民間就相傳劉錡(劉猛將軍)為治蝗的神靈,每遇蝗災,就要祈求劉猛保佑,這一風俗一直持續到民國時代。

明朝最後的滅亡,也與蝗災息息相關。

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小述


明末李自成等人的農民起義,其實就是當時氣候處於小冰河期,連年的大旱,接連蝗災,導致農業生產無法正常進行,大量的農民為了求生,不得不四處就食,稍有挑動,就造反起事。

史載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至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崇禎十年(1637年)至崇禎十四年(1641年),暴發了兩次連續五年以上的特大蝗災,特別是到了1640年,千年一遇的大旱災和大蝗災又襲擊了整個大明帝國,以致整個中國北部到處餓殍遍野,“兩畿、山東、河南、山陝旱、蝗,人相食”,到處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在這種情況下,本來已被明軍打的只剩下17人的已窮途末路的李自成,登高一呼,“遠近饑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得以迅速東山再起。很快就彙集百萬大軍,進發北京,滅亡了大明王朝。

清代,蝗災也是連續不斷,不過此時對蝗災也有了一些正確認識,康熙帝還專門編著了《捕蝗說》,來指導治蝗措施。康熙時代官方逐漸建立了治蝗的體系制度,有清一代,沒有發生過特別嚴重的蝗災。

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小述


不過,對蝗災的迷信還是有很深的基礎,道光十七年,山西朔州發生嚴重蝗災,當地知府竟然以政府告示的形式將蝗災發生的原因歸結到“神明”身上:

“照得蝗之為災,其害甚大,然所過田畝,有食有不食,雖田界毗連,而截然差有界限,是蓋有神焉主之。然所謂神者,州蝗中有神,率之往來,而有食有不食也。是即本境山川城隍里社厲壇之鬼神也。神奉上帝命,以守斯土,則地方豐歉,神必主之。此方之民孝弟慈良,不應受厄,則神必祐之;否則蝗以肆害。”

民國時期,蝗災也曾幾度肆虐,這也和當時社會時局有光,整個國家處於災難和顛沛之中,自然難以治理蝗災。

到了新中國建立後,其實仍不時有蝗災發生。不過,國家的重視和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讓蝗災治理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自60年代以來,國內再無發生過嚴重的、大面積的蝗災。

而非洲蝗災的大面積發生,其實是和當地社會不穩定有很大關係,沒有政府力量組織防蝗治蝗,所以蝗災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控制。

中國歷史上的蝗災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