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新文學 李曉珞長篇小說《落幕的敘事》出版

據悉,李曉珞的長篇小說《落幕的敘事》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了,近期將在各大電商平臺和部分文藝書店上架。

李曉珞是新生代作家,屬於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她少年時期學習舞蹈,畢業後在東京、斯德哥爾摩、哥本哈根等地繼續深造戲劇、音樂與文學,多才多藝,眼界寬闊。自2008年起,隨作家、詩人、導演張廣天先生學習,曾出版有歌集《羽蘭亭街》與《豐饒之鍋》,獲當年華語金曲獎。近年來,李曉珞專心從事文學創作,歷經三年時間,寫就處女作。


新生代新文學 李曉珞長篇小說《落幕的敘事》出版


這本《落幕的敘事》,文氣充沛,內容紮實。初讀起來,有似是而非的感覺,但卻是新生代首次以全新的敘述方式做了全新的思想登場。文學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西學東漸的節奏里拉開了序幕,以介紹、註解、模仿西方現當代作品為路線,轟轟烈烈地展開,豐富並繁榮了文壇,然而,到了青年一代長成的時候,彷彿並沒有接續,並沒有強烈的呼應,人們總是說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李曉珞的這本新書,對這一現象做了理所當然的回答,因為,在她和她的同代人看來,一切發自上世紀80年代的敘事落幕了。這個說法的底層邏輯是,那些慾望、傷痕、江湖、財富成功、粗蠻城市化以及模仿反城市化的話題都已然終結,新的敘事必須亮相,正呼之欲出。這看起來似乎雄心勃勃、痴人說夢,但卻是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的水到渠成。每一個年代有每一個年代的需求和話題,當中國從粗放經濟時代走向深化改革的今天,那從物質、精神雙雙貧乏走出來的焦慮、掙扎、迷茫必然不是新生代所關心的,比如這些年被炒作起來的“低欲”調查,李曉珞認為,並不存在低欲現象,只是曾經釋放的慾望被誇大被扭曲了,而人們如今迴歸慾望的正常反而被誤讀了。正常的慾望在瘋狂的慾望的解讀下成了低欲,這就是第一重敘事的落幕。按照這個思維,作者展開了對上世紀所有熱點問題的反思和批判,諸如藍色海洋文明與黃色土地文明,成功學,社會進化論等等。


新生代新文學 李曉珞長篇小說《落幕的敘事》出版


小說以一個南洋來的長輩王逸凡和一個上海長大的姑娘紀遖經歷的事為線索,從歷史性需求和原生生命需求的角度入手,從文學故事和審美交錯的角度領我們穿過了那些熟悉的往事和停滯的歲月,並直指撲面而來的未知。全書分為往事,凝固的事和來事三冊,由王逸凡、作者和紀遖三重身份來敘述,讀來既輕鬆又沉重。作者精心而巧妙地從熟知的體驗漸漸引人進入未知的體驗,不是常規的引人入勝,反而有些引人入險。從入勝的角度講,那些迷離的情事、上海輪渡上口角之爭的喜劇和未名的城市郊外山巔的財神霸凌,都寫得津津有味,入木三分;而從入險的角度講,那形影相隨的瓢蟲、朝夕相處的跛者、斜眼,都有鐵幕銅牆的阻隔。如果按照“純文學”之前的閱讀經驗來讀,是不知所云,如果按照“純文學”的套路來看,是尷尬、堵塞和鬱悶,但是,文學是變化的,生長的,按照文學進化的邏輯,“純文學”之前的文學老了,那麼,“純文學”也有老去的時候。因此,李曉珞的創作意義非凡,她並不是吹響號角、揮舞大旗的宏大敘事,也不是恃才傲物、咄咄逼人的驕慢得意,她正如她現實中的風情與美貌一樣,不期而遇,淡然而令人不能釋懷,自然蒞臨,卻揮之不去。

是的,一個新的敘事的時代到來了,父兄一輩的審美漸漸落塵,孩子們總要長大,新的玩具不再是老人的趣味所向。(文/瞿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