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寫作十講》:只用十講就能讓你開始學會怎麼寫時評

公允而不中庸,執著而不自負,包容而不無原則,成熟而不圓滑,符合常理但不流於淺薄,智慧而非耍小聰明,幽默而不滑稽,深刻而不苛刻,感性而非情緒化,激情而非濫情,謹慎而不保守,冷靜而不冷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著名的時評家曹林在他的《時評寫作十講》中把上面的內容概括為評論的分寸:情理、法理邏輯上恰到好處。而這也應該是一個好的時評的評判標準。

《時評寫作十講》:只用十講就能讓你開始學會怎麼寫時評


看這本《時評寫作十講》的是因為喜歡曹林的評論風格,就像他自己說的,他的評論很有分寸感。

這一點在他的評論《“容忍生活所迫”與錯位的法律人性化》中可窺一二:一個年輕人為了母親的病而去行竊,而法律是否應該因為年輕人的孝心而對他從輕處罰。在這個事件中,從輕處罰於法不合,從嚴處罰又會讓很多人感念年輕人的孝心而認為處罰過重。曹林是如何平衡兩者的關係的呢?他認為違法的年輕人應該受到處罰---法理不可輕廢;對年輕人的母親應該得到社會的幫助----情理得到弘揚。

這就是曹林所說的分寸。

《時評寫作十講》:只用十講就能讓你開始學會怎麼寫時評

曹林


《時評寫作十講》,正如書名所提示的,曹林用十講來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時評是好的時評,怎麼樣成為一個優秀的時評人。

首先,怎麼樣的一篇文章才能夠稱之為一篇好的時評呢?

著名時評人李方認為時評有四重境界:一、把眾所周知的道理講清楚;二、講出別人想不到的道理;三、權威;四、有情懷。這四個境界很好的概括了我在文章開頭提到了評論的分寸。而作者在書中也對這四個境界有一個很完整的闡釋。

一、把眾所周知的道理講清楚

把道理講清楚就是說表達的要有效率。把要講的內容用盡可能少的字把你的觀點表述清楚,不能文章寫完了,你還沒有把要對讀者說的東西說清楚。

二、講出別人想不到的道理

在評論的角度這一講裡,作者認為一個時評的角度非常重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事情不可能只存在一個角度,就像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切入問題的角度也都是不一樣的。角度有好有壞,重要的是你能找到那個最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角度,才能讓你的時評在讀者的心中產生化學反應。

三、權威

權威,即你的時評的附加值。也就是你的時評的深度。就像買汽車會上汽車之家網站了解車型車價一樣,只有讀者認定你,你的時評才會有價值,才會讓讀者生出你的文章比市面上其他文章好太多了的感慨。

四、有情懷

香港著名時評人梁文道在一次採訪中說:“我覺得我並不是百分百肯定自己那麼對,我的平和是在於,我常常覺得我可能是錯的,我常常有這種自我懷疑。”自我懷疑,才能在寫時評的時候更清晰的看清楚自己,對於事情的判斷才能夠更忠實於事實,在評論的時候才能夠保持應有的理性。

《時評寫作十講》:只用十講就能讓你開始學會怎麼寫時評

梁文道


其次,怎麼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時評人呢?

一、多讀書、多寫作

評論寫作是一個不斷吸收新思想,不斷形成新觀念,不斷習得新經驗的開放過程。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遇到問題時產生自己的判斷和思考。而寫作可以培養評論的語感。寫作就是訓練文字表達能力,很多事情,自己想出來的和說出來的會有很大的不一樣,而寫出來的與說出來的又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多寫,有助於培養個人的語感和訓練行文的邏輯結構,幫助你的時評素質的提高。

二、多看新聞

新聞是你瞭解世界的窗口。多看新聞,可以促進對這個世界的瞭解,讓你明白自己處於怎麼樣一個大環境當中。看新聞同樣可以培養你的評論的思維。看別人評論新聞,結合你自己對這一事件的評價,時間久了,就能培養自己對時事評論的思維,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

三、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

許多學習時評的人,很多都是大學生或者自己買書看,結果理論知識學了一大堆,在實際應用中卻出現了問題:遇到一件事先想理論,然後生搬硬套,時評就顯得不倫不類。

四、培養積累材料的習慣。

作者寫時評很多年,但是他現在依然保持著積累材料的好習慣。要使文章言之有物,就要有自己的思想,而真實生動的素材就是你思想最好的支撐。

總而言之

,我們應該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一次來促進對時事的觀察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知識,讓有志於時評寫作的你在時評這條路上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