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明心,安身心,不要將自己的心執著於任何觀念上

認識內心世界,首先要認識我們的心。由實心而找心,由找心而明心,由明心而安心。人若能悟道這一層次,就算是修行到了正真的境界。如果說心心念念柱某一種東西上,或住在某一種習氣上,始終不能解脫,就很難認清自己,更無法與世界形成和諧的關係。

尋明心,安身心,不要將自己的心執著於任何觀念上

因此,一個人看清自己,認識自己,看透外界的人,必須學會不要將自己的心執著於任何觀念和習氣上。

名師百丈和尚每次說法的時候,都有一位老人跟隨大眾聽講,眾人離開,老人也離開。老人忽然有一日沒有離開,百丈禪師於是問:“面前站立的又是什麼人?”老人云:“我不是人啊,在過去迦葉佛時代,我曾主持此山,因有位雲遊僧人問:“大修行的人還會落入因果嗎?”我回答說:“不落因果。”就因為我回答錯了,使我被罰變成狐狸身而輪迴五百世。現在請和尚轉一語,為我脫離野狐身。”

尋明心,安身心,不要將自己的心執著於任何觀念上

老人於是問:“大修行的人還落因果嗎?”百丈禪師答:“不昧因果。”老人於言下大悟,行禮說:“我已脫離野狐身了,住在山嶺,請和尚禮儀葬我。”百丈禪師真的在後山洞穴中,找到了一隻野狐的屍體,便依禮火葬。

尋明心,安身心,不要將自己的心執著於任何觀念上

這就是著名的“野狐禪”的故事,那個人為什麼被罰變身狐狸並輪迴五百世呢?就是因為他執著於因果,所以不得解脫。

執著就像一個魔咒,令人心想掛念,不能自拔,最後常令人不得其果,勞心費神,反而迷失了對人生、對自身的真正認識。就像一個人做事之前,必須要理解自身所長,才能放手施為地去做事。如果只看到事物的好處而忽略自己的能力,又怎麼可能將事情做好呢?這便是尋明心,安身心的魅力所在。

尋明心,安身心,不要將自己的心執著於任何觀念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