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怎樣給別人起名字(三)

給自己、父親取名只有一次,給兒子取名,取了26次。子孫後代的名字怎麼起呢?

朱元璋子孫後代的命名

26個兒子的名字,雖然用了一些生僻字,也還算好說。但是,如果這些兒子都來個“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那起名就太麻煩了。朱元璋心想,得定個規矩啊,不定個規矩沒幾年就亂套了。那定個怎樣的規矩呢?他從中國的傳統找到了解決辦法:排字輩(也叫派語)。

排字輩的創造者,據說是另一位開國皇帝——宋朝的趙匡胤。

《譜牒學研究》中載,趙匡胤用一幅對聯對字輩進行了規定:“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包括他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代。(趙匡胤沒有想到的是,皇位傳到第13代——趙顯、趙昰、趙昺哥三個,南宋末代三帝——大宋的江山也斷送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怎樣給別人起名字(三)

宋太祖趙匡胤

在當代還有這樣的例子。比如: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怎樣給別人起名字(三)

現在還有些地方起名時排字輩

朱元璋考慮得更多,他26個兒子,一共26房,如果只用一條派語,還是容易亂。思來想去,他要為每一房寫一條派語。一兩歲時就掛掉的老九朱杞、老二十六朱楠就算了;老八朱梓畏罪玩自焚,也沒有留下後代,也算了。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些每一房20個字的派語: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怎樣給別人起名字(三)

23房派語

算個數學題:

(26-3)×20=460

一下子找出460個不重複、意義又好甚至還押上韻的字,可能還真難為這個放牛娃出身的皇帝了。(當然這事也不是他親自出馬,宗人府專管這事。宗人府的人學問可能不如翰林院裡的翰林、博士,但找千八個字不成問題。)

[朱元璋似乎給人起名起上了癮,除了給兒子定派語,他還給至聖先師的第56代到65代後人定了派語: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胤。這是題外話,不予探討。]

派語定了下來,每一房每一代都按派語中的字取名。但這個規矩還只是確定名字中的第一個字,第二個字也不能瞎起,也得定個規矩。

朱元璋肯定是信五行的,他將五行中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的原則運用到了自己子孫的命名當中。朱元璋的兒子們都以木字旁的字為名,這在五行中屬木,而木生火,那麼朱元璋的孫子就應當以火字旁的字作為名字的第二個字;其餘後代以此類推。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怎樣給別人起名字(三)

五行相生關係

朱元璋給後世子孫的取名定下了規矩,但他肯定想不到的是,經歷十世之後,自己的後代能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這還不包括斷了香火的幾房(朱柏、朱楹、朱棟都沒有兒子,派語也就沒用武之地;太子房到了文字輩,因為朱棣上位的原因也終斷了),還有被李自成、張獻忠和清軍滅門的一些宗室。

這時規矩也遇到了問題:漢字不夠用啊。名字的第一個字,各房各代都不會重樣,但木火土金水為偏旁的字總歸是有限的,還要考慮到前人用過的,尤其是同一房內,可選餘地到後面會越來越小。不得已,遵循祖制的朱氏子孫只好生造字了,元素週期表中金屬元素的名字早就被朱元璋的後人們給造出來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怎樣給別人起名字(三)

前面提到過,其實現在在中華大地上依然有著朱元璋的不少後世子孫,最著名的當屬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這一房(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禮原諮訪,寬鎔喜賁從)。注意其中倒數第四個字(釒+容),前面再加上姓氏,很容易想到一個人吧。沒錯!就是他。(之所以說得這麼隱晦,是因為過審需要,之前有個版本沒有通過審核。)

從網絡的相關資料可以查到,他的父親名寬澍,祖父名訪緒。名字的第一個字是按照朱元璋定的派語起的,而名字的第二字則有些亂了。“鎔”字輩以“土”為名字第二字的偏旁沒有錯,但“寬”字輩應該是火字旁,“訪”字輩為木字旁。澍和緒並不符合這一規定。也許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朱元璋的一些後人並不嚴格按照朱元璋定的規矩起名了。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