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石潭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霞坑鎮。石潭,原名石溪,又名石川,居華源河畔。因該河段分佈有有“關爺廟潭”、“九千潭”和“楊樹潭”,三潭均峭石林立,潭水清澈,深不見底,故名“石潭”。

石潭村歷史悠久,自然風光旖旎,山清水秀,人文景觀燦若明珠。古石潭人善於經商,造就了發達的商業,村中店鋪林立,是旌德、歙縣徽商從水路經新安江往杭州的重要通道。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石潭始建於宋建炎年間(1137),延碩公北遷宣城,其後裔再北上江北定居六家畈,形成六家畈吳氏,其弟吳唯就近南遷石潭村。兄弟自北宋未年從富饒村(巖寺塔下)分遷後,經宋、元、明、清、民國至今已近800餘年。

石潭村在歷史上是以吳氏宗族關係為紐帶,經過八百餘年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至今仍保留一姓一村,歷史上人口最多時號稱千灶萬丁。至今,石潭村仍完好保存著近千年歷史的吳氏宗譜,足顯其文化底蘊之深厚。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石潭舊時設裡,稱“德潤裡”,後改製為社,稱“新置社”。民國時設石潭鄉,管轄“上四保”和“下六保”。1949年解放時,設石潭小區。1953年劃建石潭鄉,1956年建立石潭高級社(所在地),1957年隸屬霞坑鄉,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隸屬霞坑公社,設石潭管理區,1962年劃建石潭公社,1983年行政改制後,稱石潭鄉,1992年撤區並鄉,併入霞坑鄉,置石潭行政村。

石潭村利用自身的自然環境抱河(華源河)而築,依山(後山)而居,以天然的河流為脈、交錯的街巷為絡,以小巧自由佈局的徽州建築院落為肌,與特有的風俗人情有機交融。“水”是生命之源,瀕水而居是村舍建設的鐵律;“便”也是選擇宜居之地的重要條件,既要便於汲水,便於外出走動,便於勞作等;“聚”乃人性使然。儘管石潭村落的形成沒有事先統一規劃,千百年來各姓族的自然發展融合仍然顯現著這些可循的“序規”。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石潭佈局頗具特色,村中河流稱華源河,華源河東西兩側民宅依河而建,並有古埠頭深入河旁,村內青石鋪路,小橋橫臥河上,連接東西人家,使人感覺身處山村,卻又似在水鄉。村東一條小溪,從山谷流出橫穿村東,彎曲蜿蜒,碧水淙淙,由村中出,匯入華源河,給村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形成一個天然的護村網絡。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村中存有數百年的古祠堂、古民居、古水口、古廟、古橋、古埠頭等,特別是被堪稱為古祠堂典範的敘倫堂。敘倫堂建於明嘉靖年間,距今400多年曆史,有房梁100根,為國內建築史上奇觀,號稱“百梁廳”。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石潭村形如燕窩。疊巒重嶂,四面拱圍,環繞周密。村中樓房高閣,一望巍然。石潭村靜謐幽深的街巷,詩情畫意的村邊水口景觀,淡雅明快的建築色調,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景,精湛華麗的裝飾風格,與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和諧統一,融為一體,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中國傳統村落——安徽黃山石潭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