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浙江作文文采了得,作者作文常45,高考滿分,語文140,有原因

這篇滿分作文《輕嗅文骨的芬芳》是浙江省金華一中雷琦所寫,語文140分,雷琦以總分725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法學院錄取。

雷琦高考前幾次大考的作文分都只有45分左右,她很苦惱,問語文老師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老師告訴她,考試作文和隨筆不同,講究章法、規範,有自己的樣式,要開頭結尾點題,還要段段點題,主旨要明顯,而平時作文寫得好的才子、才女,因為有大量的閱讀基礎,所以寫文章一般有思想,有個性,有文采,但也比較含蓄,而考場作文太含蓄就是冒險。雷琦在高考前一個月學會了考場作文的寫作方式,沒想到拿了滿分。

這篇作文在知乎被多人推薦。

此浙江作文文采了得,作者作文常45,高考滿分,語文140,有原因


輕嗅文骨的芬芳


傅庚生先生在《中國文字欣賞舉隅》中拋問:“後生學者,文與心道契否?”有人筆底波瀾萬丈,心中槁木死灰;有人拊掌大樂,文飾不堪,徇名逐利;有人天生潔癖,抱璞守真,留戀理想國;有人拍案而起,剖心燭照,敢放一把野火,澤被寰宇,筆談間氣吐霓虹!

此浙江作文文采了得,作者作文常45,高考滿分,語文140,有原因


“性靈彰道著,文骨載風儀。”這是梁漱溟先生《究於決穎論》中對我輩殷殷的企盼,文品人品,誠有二律背反之意。我們這一代的寫手,又該如何認識此間命題,如何安放自身,達到兩者圓融之境界?

此浙江作文文采了得,作者作文常45,高考滿分,語文140,有原因


不可否認,作者格調趣味與作家人品背離並非罕見。艾布拉姆斯於《鏡與燈———文學批評原論》中將其斥為“解密過程”,作者、載器、讀者、時代四者循環返流,四元素也難以逃脫“橫態性欺瞞”。冷眼旁觀,《被禁錮的苦惱》中朱沃什·切瓦夫執借鷹隼雙目,銳意指出集權時代俄羅斯作家淪為“夜鶯群像”,文骨分崩離析,人格成為悲劇附庸;縱觀中國文脈史,沈括著《夢溪筆談》,可謂等身皇皇,卻在政壇迷霧中墜落朽垮,鬻聲於物,為蘇軾的坎坷仕途復添艱險。究其根源,這些作者並非將心魂血肉潛入文章;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將文字作為可恥的工具,即雅克·巴爾贊《從黎明到衰落》中指摘的“橫態木偶”。毫無敬畏,毫無熱忱,毫無神聖與崇高,他們就像敏銳而貪婪的漁夫,慢慢拉起漁網,渴望從虛空中找出某種寶物。文章為其操縱奴役,其本身復為功名利祿嘲弄把玩,果真是莫大的諷刺與侮辱。

此浙江作文文采了得,作者作文常45,高考滿分,語文140,有原因


我們這一代,又該如何保持文學的純潔性,達臻“真文學”的藝術之境?我以為一在讀者,讀者可謂是卡夫卡式的“判官”,得秉持著清醒與鎮定,不被妖豔可人的文辭灼作而眩暈,可以借鷹隼銳利之眼,剖開藝術的真境實例。北大有個傳統,叫“沉潛”,沉入藝術的源頭根蒂,潛進人生的幽微百態,從而抵達人品文品熔為一爐的高超境地。做到“沉潛”,便能撥開重煙迷障,直與作者對話。

此浙江作文文采了得,作者作文常45,高考滿分,語文140,有原因


二在寫手,即我們本身。就像《中國哲學史》中胡適先生所說:“文”道不是漂亮虛榮的外衣,而是本性的吶喊與沉思。這聲吶喊,理應震撼天地,就應發聵矇昧之心,我們在屈瑞林大師《真摯與誠實》中聽見,我們在福柯《瘋癲與文明》的“失落天真”裡聽見,《俄狄浦斯王》中的勇士啊,不願沉湮於鼾聲、風,趁筋骨未鈍,腕血未冷,向世間問一問為此的意義,不正是我們的寫照?

此浙江作文文采了得,作者作文常45,高考滿分,語文140,有原因


父親曾笑談,年輕的夜晚,躺在床上渾身戰慄,想到什麼,半夜爬起來點蠟燭,光著膀子抓起筆就寫,我從小便“雄心勃勃”想成為作家,每當獲得師長的肯定、外面的嘉獎,父親總要提醒我不能讓文骨背離了人的風儀,拿出季羨林研究吐火羅文的真摯,陳寅恪力挽史瀾的魄力,梁啟超冰鑑灼灼的溫度,感化他人,圓滿自身,所以說是“幾時借得沖霄浪,雖死望峰亦從容”。

行文至此,輕嗅文骨的芬芳,詩人的聲音也不必低吟:

爬學史乘扶叢殘,文章存軼堪顛沛。

拋棄詩興青雲見,自誓夜闌熱腸心。

足跟踏破關山路,眼底空懸海月秋。

龍泉隱篋鋒未減,勢將重拳拋煙冥!

此浙江作文文采了得,作者作文常45,高考滿分,語文140,有原因


2015年高考浙江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則為文侷促,品性澄淡則下筆悠遠。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應該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問《論詩絕句》卻認為“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藝術家筆下的高雅不能證明其為人的脫俗。這意味著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離的。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你的觀點。

【注意】①題目自擬,觀點自定。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