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前天的文章發了以後,還有不少朋友沒有搞明白,為什麼價格會差這麼多,上篇文章主要說的是不同廠家的藥藥效是否一樣,能否放心購買,今天就詳細說一說,為什麼藥效一樣,價格會差那麼多呢?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相信不少人都看過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藥神》,裡面提到的藥品“格列寧”,德國進口的要兩萬多一盒,而從印度購買就幾百一個,兩種藥藥效一模一樣,那為什麼價格就會相差高達200倍?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首先我們要清楚原研藥和仿製藥,電影裡的“格列寧”屬於德國廠家研發,而印度屬於仿製。那其中的價格相差就體現出來了。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德國藥廠為了研發藥物,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砸了很多錢,不斷地試驗,最終研發出了藥物“格列寧”,那麼前期這些為了研發投入的費用當然最後要體現在藥價上。所以,可能最終生產這個藥的原材料才幾十塊或者幾百塊,但是它的售價就兩萬多,主要就是加上了它的研發成本在裡面。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而印度廠家,屬於根據德國廠家公示在藥盒上的主要藥品成分來作為基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的仿製研發,所以它的研發投入相比於德國廠家的就會相差很多很多。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另外,印度的人工勞動成本很低,而德國的人工勞動成本很高,就比如你在我國一二線的工資可能一萬多,但是到了四五線城市,即使你做的工作相差不大,但是你的工資只有三四千。這用人勞動成本差距就出來了。

當然,仿製藥也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成功的,也並不是所有仿製藥的安全性都有保障。

因為畢竟仿製藥只是複製了原研藥的主要分子成分,原研藥中的關鍵工藝技術、關鍵試劑、關鍵步驟和關鍵輔料的控制是仿製藥難以完全拷貝模仿的。因此,仿製藥的安全性難以完全保障。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這種屬於第一種藥價差別的地方。


第二種,就是上篇文章說到的,該廠家的品種有沒有進入到“4+7集中採購”目錄,那這又涉及到關鍵詞:“4+7集中採購”,這是什麼意思呢?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通俗的來講,就是國家出面,以全國的藥品銷量作為保障依據,以此來和藥品廠家進行談判。

正常情況下,每個廠家的藥品銷量,都要取決於自己的業務拓展,取決於廠家自己在市場上做的工作,以此來達到自己每年的業務量。

而現在,國家直接給你保障你的銷量,直接告訴你,今年你這個品種我買1000萬盒,你給我多少錢吧。

廠家不必再為銷量上擔憂,因此可以在保障合理利潤的前提下,來對藥品進行降價。

那麼這個政策對藥品廠商來說有什麼影響呢?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帶量採購可以讓藥品廠家迅速佔領市場大部分份額,但所付出的代價就是降低藥品的價格。

因為,國家醫保總局在和藥廠談判的時候,心裡面是有一個經過很多專家計算過的藥品底價,藥品廠商想進入集採目錄,一方面必須達到醫保局專家心中的底價,另一方面要和競爭對手進行競價(因為是低價者中標),所以他們只能大幅度的降低藥品價格來爭取進入集採目錄。

這個之前抖音上有相關的視頻很火,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但一般人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只看到醫保局專家讓廠家不斷的進行報價,最後達到專家心中的目標才能達成一致。我們也看到,很多藥品廠家因此落淚,不斷哭泣。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因為這個價格可能僅僅夠他們的藥品生產成本,每盒藥只能掙幾分錢甚至幾毛錢。

但如果不拼著進入這個集採的目錄,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競爭對手佔領了大部分的市場,他們的存活會更加的艱難。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因此,如何在維繫價格和市場的平衡,是最關鍵的博弈點。

如果,你在這個政策之前,你這個品種的市場份額就很高,那麼此次政策,你的利潤肯定是大幅縮水。反之,你之前的市場佔有率不高,那麼如果通過這次中標,那麼就可以通過量的提升來繼續保證甚至提高你的利潤。

所以,不同的廠家,通過這個政策帶來的影響不一樣,有人歡喜有人憂。


同一種藥,廠家不同,為什麼價格會天壤之別


這下我們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同一個名字的藥,廠家不同,價格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

因為低價的藥,有政府在給你保障銷量,你雖然每盒藥的利潤點很低,但是你有量的保證。而那些沒有中標的廠家,他們只能去競爭餘下的極少的市場份額,所以為了保證利潤點,價格肯定低不下來。

但是呢,這些低價的藥品你只能是在醫院看病或者拿著醫生的處方在醫院買藥的時候才可以買得到,在外面的藥店你只能買到那些沒有中標的高價的藥。

這下,你們應該都明白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