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區探索建立五項機制 賦予“和平夜話”活動持久生命力

和平區探索建立五項機制 賦予“和平夜話”活動持久生命力

樓道燈不亮,社區路不平,樹上掉小蟲……這些生活裡的“小事”通過居民百姓與幹部茶餘飯後的聊天兒得到了解決。這是和平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推出的“和平夜話”實踐活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為了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魚水關係,更好發揮黨同人民群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的政治優勢,持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和平區明確要把“和平夜話”實踐活動作為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一個有效橋樑,探索建立五項機制,讓實踐活動深植於人民,保持“和平夜話”實踐活動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探索建立“黨員樂於參與、群眾真心接受”的長效機制。落實“向群眾彙報”機制,讓區級領導到社區報到“入列”、處級領導到困難群眾家中“入門”、年輕幹部到社區擔任第一書記“入職”、黨員幹部到包聯社區“入網”,融入基層“工作圈”,融入群眾“生活圈”,做到“身”入群眾,更“心”入群眾,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同時堅持用群眾聽得懂、易接受、草根式的語言和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黨的聲音,引導群眾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

探索建立“群眾有訴求、馬上有回應”的問題解決機制。堅持把開展“和平夜話”實踐活動作為融解問題的平臺,做到小事即知即辦、重要事件特事特辦、普遍問題建章立制,特別是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或者社會治理的頑疾,立即轉入“吹哨”報到機制,多方聯動集中攻堅,讓群眾的合理訴求“痛快辦、馬上辦”,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

探索建立“突出民意導向、群眾說好才是好”的考核評價機制。堅持把群眾受益滿意作為評價黨員幹部開展“和平夜話”實踐活動的標尺,探索建立群眾定期參與實踐活動的評價機制,讓群眾真正成為參與“和平夜話”實踐活動的主體、評判效果好壞的“考官”、作風好壞的“監督員”。同時把“和平夜話”實踐活動延伸拓展到為企業服務上,加強對企業的走訪服務,當好“店小二”,以“夜話”促合作,用交流解難題。

探索建立“主題鮮明、貼近實際”的融合創新機制。堅持把開展“和平夜話”實踐活動的用力點,放在促進發展、凝聚民心、集聚智慧、激發活力上,根據中心工作和階段性重點任務,著眼群眾的需求變化,聚焦常態化疫情防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做好“六穩”“六保”、推進創文創衛創城、編制“十四五”規劃等重點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民意導向、需求導向,科學設定活動主題。

探索建立“黨建引領、多方參與”的共建共治機制。發揮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作用,強化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主導作用,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在人民群眾中的存在感、影響力、感召力,築牢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根基。堅持以“和平夜話”實踐活動為載體,調動駐區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構建共建共治的社會治理格局。同時強化居民在社區治理中的主體作用,讓居民群眾有獲得感的同時,更有發自內心的感恩之情,激發他們參與社會治理的主人翁意識,引導他們從“觀望者”變為“參與者”,進一步凝聚社會治理的最大共識,形成社會治理的最大合力。

津雲新聞記者 段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