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國象棋名手---(二十二)“江南七星”之一張觀雲

二十年代末有“錦馬超”之譽的南京萬啟有,在訪問北京時,和北方棋壇名手張德魁、那健庭、錢夢吾等結下了友誼。在賽後的座談中,縱論全國棋壇和當今名手時,萬就提出“杭州”張觀雲堪稱全國第一!應該說,萬啟有走南闖北,和上海、浙江、江蘇、湖北、江西的眾多名棋手較過藝,戰績較好,他的評價受人重視。萬啟有還說:其棄之不可及處,在於善持先手,不論與何人對弈,總是持此一先,以身份論,不知高出幾許矣!這話說得很絕對,很難商榷了。基本可以認定,張觀雲具有國手水平。

不過,萬啟有也有三處疏忽:一是萬沒有全面地瞭解張觀雲的棋藝素質。張的棋藝水平雖高,但偶有不穩定之時,杭州棋界稱他不能著“重頭棋”,包括著大彩時常要失態。如1929 年“西湖博覽會象棋比賽”,冠軍獎金為一千銀元,張因心理緊張,負給平時讓長先的蔡阿福;在上海謝俠遜家中夜弈,因輕敵而連負數局,比陪同前往的徐葆康的戰績差。二是張非杭州人,稱浙江張觀雲或餘姚張觀雲均可,稱杭州張觀雲或寧波張觀雲卻是以訛傳訛。三是張雖是名棋手、江湖棋人,但他對棋場角逐及棋壇的風雲變幻比較冷靜,中年以後選擇了見好就收的做法,最後息隱棋壇,成了“半載子職業棋手”。

張觀雲,浙東省餘姚人,約出生於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身材頎長,面龐微有麻點,性格隨和,待人接物誠摯。張是個以棋為生的江湖棋人,主要足跡在餘姚、寧波、杭州、紹興等地,亦到過揚州、上海、南京。

張觀雲的出生和成長之地餘姚,清末民初時,是浙江丘陵地區的一個小鎮,人口僅兩三萬。張現雲少年時即愛好象棋,常在鎮上和人對弈爭勝。其時,寧波方面常有幾個擺殘局為生的江湖棋手,往來於餘姚、嵊縣、新昌、紹興等地,這引起少年張觀雲的興趣。他常常在棋攤邊觀弈,並記下局勢和排演著法,日積月累,張觀雲的弈棋水平有所提高,促使他以後走上以棋為生、飄泊江湖的道路。

大約在一十年代中期,張觀雲的棋藝已在餘姚鎮稱為第一,並掌握了不少的江湖殘局。為了棄遊各地,張常乘埠船往來於寧波、紹興等地,以擺棋攤、布殘局謀生,並與當地的好手弈滿盤。在紹興時,他曾和開元寺的月印和尚及士紳汪挹青等對弈過。張第一次到杭州,約在1915年,其時,杭州的弈棋中心地喜雨臺剛開張,正屆青壯年的張,既為了遊歷西湖,又想在杭州闖蕩。他常在城隍山東嶽廟前、清河坊、昭慶寺前及旗下廣場設攤,所擺的大都為“七星聚會”“野馬操田”等大路殘局,偶爾也換一下戴了帽的“蚯蚓降龍”“雙擒四將”等。是張觀雲在杭州擺棋攤時的“雙擒四將”。

舊時,在杭州街頭擺棋攤,或在茶館中弈棋,都能碰上一個中等個子的人,他叫尚春和,人稱尚先生,是江南的殘局名家。因祖上房產多,民國時期以出租房屋為生。尚愛好象棋,特別喜愛研究殘局,至三十年代中期,就收有七百多局棋譜。凡有江湖棋人來杭州設攤,他總會在街頭和之攀談、交流並探討象棋殘局;對於已熟悉的棋友,還會借給一間空房免費居住。張觀雲在杭州就受到這種待遇,省了住五等旅舍的錢,這對一個跑碼頭的窮棋手來說已是感恩不盡了。

張觀雲和尚春和交上朋友後,來杭州設攤的次數就更多了,基本是每年三、九月都來,過年過節才回去。那時錢江大橋尚未建,火車、汽車未通,只能乘夜航船再渡江來杭。由於張觀雲的對局水平較高,有時張也去喜雨臺或四海第一樓弈棋,在喜雨臺和“五虎一豹”對弈中,大都讓長先。張和外地來杭的棋手弈戰中,最有影響的當數對南京萬啟有之戰,數次交鋒均萬負,萬向張請教棋藝,張提出“仙人指路”三要著。這次弈戰,對張和萬的影響都比較大。

1929年8月,杭州西湖博覽會舉辦“博覽會象棋比賽”,冠軍獎金為一千銀元,其時張觀雲不在杭州,由尚春和通知他來杭參賽。一般預測,張將獲得冠軍,但因患得患失的心理,臨場發揮不夠好,最後由蔡阿福獲得冠軍。張在杭州時,尚春和還介紹少年劉憶慈向張請教,為此,劉成名後自稱張觀云為其師。

作為一名江湖棋人,跑碼頭是他們的“天職”。弈滿盤為主的江湖棋人,跑大城市為主;擺殘局為生的江湖棋人,多以中小城市及離家鄉不遠為圈。張觀雲的棋藝雖然高超,但由於生長在浙東的小城市裡,為此他走的是以擺殘局為主的路子。

在張觀雲三十多年的弈棋生涯中,以到寧波的時間為多。在寧波他除了擺殘局謀生外,也和當地的棋手棄棋角藝,既給交棋友,又為寧波棋史留下業績。

寧波是個中等城市,二十年代時,有近二十萬人口。雖然寧波人頗為聰明,但弈棋人口中的佼佼者,在藝技大成後大都離開家鄉,到大城市求發展,為此,留在本地的棋手,高的也不過大城市中的大二路水平。有段時間,南昌江湖棋手鄧春林弈遊寧波,口出狂言:寧波棋界無人能和他下對手棋。據《寧波棋活》載:“鄧春林身背一塊寫有‘象棋訪友,天下無敵’的紙牌,在寧波找人挑戰。”寧波的第一手徐葆康雖可一戰,但取勝無把握。此時,張正在寧波,徐就請張出馬,和鄧春林約定對弈四局。結果張以二勝一和一負擊敗鄧春林,摘掉了鄧的“無敵”牌子。

1932年,寧波象棋活動開展較好。寧波青年會函約上海,不久,有羅天揚、竇國柱及朱劍秋三員大將的上海隊來寧波。寧波出場人員為張觀雲、徐葆康和謝鴻元。比賽為分先二局,在江北青年會進行。當棋訊傳出後,從四面八方趕來許多觀戰者。結果張觀雲對朱劍秋二局弈平,徐葆康對竇國柱以一勝一和告捷,而謝鴻元對羅天揚以二負結束,總比分打平,但論盤數上海多勝一局。張的棋藝成長雖在杭州,但由於他的家鄉離寧波較近,就以到寧波弈遊的時間為多。在寧波他和一般棋手可讓雙馬、單馬,對著名棋手徐葆康讓長先,而實際水平徐謙稱約差二先。由於徐傾慕張的棋藝及張的為人,徐葆康常請張到家中對弈,還待茶待飯,成為較好的棋友。徐還約張同去上海找謝俠遜弈棋,介紹張去揚州張毓英處攻擂,使張的足跡遠及江蘇、上海。

舊時有“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之諺。一個窮棋手要出遠門,常感力不從心。張觀雲曾去過上海,但那次是由徐葆康作東才成行的。此外,張曾兩次弈訪過揚州。

第一次約二十年代中期,由徐葆康舉薦才成行。徐葆康由於經濟條件較好,常去上海弈棋而小有弈名,為此,他收到過揚州張毓英的邀請函,於是就舉薦張觀雲前往。據《揚州棋活》載,張到揚州後,先在教場和“小鹽豆”沈文熒等對弈獲勝,到“張宅”攻擂時,連破三關,但最後沒有攻破王浩然的擂臺。不過,張觀雲弈出的棋很得張毓英的賞識,在離開揚州時,“棋孟嘗”例行贈送盤纏。

張觀雲第二次訪問揚州約在1932年左右。張經過“西湖博覽會棋賽”的失敗後,調整了情緒,恢復了弈棋的信心,得悉揚州張它仍有象棋擂臺,就籌足了盤纏,再次去張宅攻擂臺。這一次張觀雲出手不凡,先後擊敗了守門大將朱錦堂、楊萬源等,直通主帥張錦榮。張錦榮看過張觀雲的出手後,又使出了慢功夫。有一局棋進入殘局時(如圖)張錦榮持黑棋已有多三卒之優,眼看可勝,但不料在得意洋洋之際,竟然下了幾著快棋,被張觀雲妙著取勝。具體弈法如下:車三進七,車8進6;士五退四,車2退4;車七平三,馬3進2、前車平5,車2平5;炮三進一紅勝。其實這局棋張錦榮只要稍審視,當張觀雲走車三進七捉象時,他只要如王浩然所說應將5進1,或象5退7,仍是勝勢,張錦榮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但也可以看出張觀雲的水平很好。張觀雲和張錦榮交戰三局,以多勝一局攻下張宅擂臺。張錦榮不服,另約分先再戰,仍一負一和。賽後張觀雲向東家張毓英透露自己經濟不佳,希望將得金牌為改拿相應的銀元,張毓英慨然應允並另贈盤纏。張觀雲返回故鄉後,就用這筆錢開了個油漆鋪,為人加工油漆活,還出售一些腳盆、木梳等。由於成了坐商,再沒有時間去杭州、寧波弈遊,外界也認為張不知去向。

張觀雲是一個江湖棋手,他的棋風輕靈飄逸,開局、中局和殘局都臻上乘,但以殘局比較突出。不幸的是,張最後死於抗日戰爭時,據說一次被日寇拉夫後不知所終,時在餘姚淪陷時的194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