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是“晚熟的人”嗎?

從201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到最近,莫言終於出版新書《晚熟的人》了。


莫言是“晚熟的人”嗎?

為什麼這本書叫《晚熟的人》呢?因為這本書中有個短篇小說就叫《晚熟的人》,講述了莫言老家鄰居蔣二原來是“傻子”,但後來卻借莫言獲獎發了大財。


“我們老蔣家的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晚熟!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過耳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禿頭生毛”。


莫言寫這篇小說,並以這個名字為整部小說集命名,是不是在告訴世人,他也是“晚熟的人”,他會打破“諾獎魔咒”越寫越好?那這部《晚熟的人》寫得如何,相比他之前的作品是“晚熟”嗎?


這部《晚熟的人》寫的還是莫言老家高密市東北鄉的那些人和事,只不過基本上寫的是“莫言”獲獎後在故鄉遭遇的故事,有的人藉機發財,有的人想借機謀利,有的人還瞧不起他……


莫言是“晚熟的人”嗎?


這些故事是真的嗎?肯定不完全是真的,但肯定也有真實成分。如莫言或諾獎之後,故居被摳牆皮、挖磚塊,老家高密打造紅高粱文化,有房地產商要送房子,他自己整天演講開會無瑕讀書等。


這種亦實亦虛若即若離的寫法比較特別、創新值得點贊,既不完全是小說也不完全是非虛構,既反映現實又超越現實,更加內斂節制,反映了莫言在勇於突破自我。


但這種寫法不能太脫離現實,因此限制了莫言原來作品中汪洋的想象力和絢爛的語言,因此不能像《透明的紅蘿蔔》《紅高粱》等小說那樣令人稱奇叫絕。更因為這是短篇小說集,就更無法與《檀香刑》《豐乳肥臀》《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相提並論了。


當然,有創新也有傳承,《晚熟的人》還是像莫言其他作品一樣是“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外表魔幻本質現實,反映著莫言對現實的憂思,“他希望我們在這本書中看到自己,審視自己,也看到自己在這個時代未曾注意到的人和事”。莫言骨子裡還是個理想主義者,還是個善於講故事的“說書人”。


總體上,這部小說《晚熟的人》還值得一看,只不過還不夠判定莫言是不是“晚熟的人”,抑或“晚熟”只是莫言對自己和我們的一種企望?

●●●作者簡介:張守濤,青年學者、文史作家,南大碩士,大學老師,出版作品《說說當今這些文化名人》《先生歸來》《凡人魯迅》《書香留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