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美利堅合眾國是地球最強大的國家,也是全人類科技水平最優質的國家;美國在政治、軍事、科技、經濟、民生等方面的成就,讓世界所有國家為之仰望,也是號稱唯一能夠在全球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國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然而,美國雖然擁有最好的資源、最優秀的人才、最強大的軍隊,但是他們國內的政治卻存在一個怪象:美國的兩黨執政制度形成了一種惡性競爭,為了獲得執政權,兩大政黨都會想盡辦法壓制對方,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大選上,兩黨互相中傷攻擊對方,使國家元首的競選成為了一種勢力博弈和個人表演的舞臺。

而當時的美國一個漫畫家托馬斯·納斯特(德裔美國人),把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治博弈繪成了一本政治諷刺漫畫;而漫畫的主角就是一隻驢和一隻象。共和黨黨徽上所顯示的動物是“大象”,民主黨黨徽上所顯示的動物是“驢”,托馬斯就用驢和象的形象,在漫畫中對兩黨大選醜態進行諷刺,這就是美國的“驢象之爭”的由來。那麼“驢”和“象”之爭究竟映射出美國政壇的哪些千姿百態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兩黨的起源: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

美國民主黨最開始叫民主共和黨;該政黨執政思想是由傑斐遜總統時期正式奠定的,傑斐遜是民主黨的創始人,傑斐遜在就任總統時,他認為美國所倡導的“民主、自由、經濟、繁榮”,不應該是一句空話,需要政府真正落到實處。

傑斐遜總統認為,各州的自治權和企業的獨立發展權是不可侵犯,聯邦政府是無權干涉各州的內部發展和企業的獨立發展,於是,在他的倡導下,美國開始大規模地實行各州自主化以及企業私有化。

美國三權分立制度,造成南北經濟發展結構分化

美國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也是傑斐遜時代確立下的基本權利制度;但是傑斐遜的大力推行自主權和自由發展,也使得美國出現了一種南北分化的經濟發展結構,北方的白人著重發展工業經濟,而南方白人卻繼續維持奴隸制農場經濟。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一個國家兩種經濟制度,很顯然會出現矛盾和碰撞,而碰撞的矛頭就是美國政府所給予的資源傾斜投入,南北白人群體都認為,自己地域的經濟發展是最先進、最優秀的經濟模式,但是政府只有那麼多開支預算,不可能南北地域都給予足夠的投資。

於是,美國政府直接把錢分成等分的兩份,分別投資給南北地區,因此,在這種微妙的資本利益流動下,南北方經濟體制還算是勉強能夠和諧發展,不過,明眼人都明白這種平衡不是長久之策,就連倡導自治和自由主義的傑斐遜總統,都意識到南北雙方問題的嚴重性,但是他也無計可施,這就是早期美國發展時代存在的經濟制度的弊端。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民主黨成立之初,維護南方黑奴農場主利益

在這種經濟制度的弊端矛盾碰撞下,民主黨也應運而生,民主黨最開始是維護的是南方黑奴農場主的利益,並以自由民主作為發展核心;不過,後來民主黨又進行了一次分裂,一些民主黨派人士開始意識到黑奴制度的農場經濟,遲早會成為美國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阻礙,於是他們開始在黨內發聲要制約奴隸制的繼續發展,這些民主黨派人士也被稱為“北方民主黨”。

而民主黨經歷了南北戰爭後,在美國的政治地位及影響力受到了猛烈的衝擊,以至於在後續的幾十年時間裡,美國大多數時期都是共和黨的天下,一直持續到羅斯福時代,民主黨才開始重新回到美國權力中心。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共和黨屢次改名

美國共和黨的思想最開始是全國許多反對奴隸制、反對黑奴經濟,這是進步人士在一些遊行運動中逐漸開始誕生出的一種新思想,後來,這種思想開始進入了民主共和黨的思想綱領,一些黨內人士開始意識到

,南方農奴經濟的殘酷和剝削,是與美國建國理念相違背的,於是,他們在黨內召集許多反對奴隸制的人士,集中力量對南方農場經濟進行抨擊。

不過這種口頭上的抨擊無疑是沒有太大的作用,於是許多民主共和黨的人士開始退出黨派,一時間有大量的政客下野,而黨內一個叫亞當斯的政客,就索性把這些反對奴隸經濟制度的政客召集起來,在他的號召下就建立了共和黨。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當時美國共和黨的理念就是反對奴隸、反對壓迫、反對剝削;共和黨只存在了八年的時間,到了傑斐遜時代,共和黨就因為一些外部原因就把黨名改成了輝格黨,不過輝格黨在傑斐遜時代之後,在政界的發展一直不盡人意,直到1854年,民主黨內出現內訌,輝格黨也在這次民主黨內亂期間,乘機大量的吸納與民主黨政見不和的黨內人士,在這次的人員吸納中,輝格黨又改為共和黨。

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政治鬥爭

隨著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實力漸漸強大,他們已經在美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政治影響力。於是,美國開始了兩黨執政的政治制度,而兩黨執政就意味著一朝天子一朝臣,民主黨和共和黨人士,都希望政黨能夠成為名副其實的美國老大,那麼變成老大的唯一途徑就是壓制對方政黨,壓制的手段就是捧起一個總統。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只要本屆總統是某個政黨的人士,那麼,至少在該總統的任期內,美國的執政權大部分是聽從該政黨,也因此,美國總統大選時期,也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競爭最為激烈的時期,這也是為什麼,托馬斯用驢象之爭來比喻兩黨的大選醜態。

兩黨為贏得大選,無所不用其極

兩黨為了贏得大選,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你來我往的耍起各種陰招,互相捅刀,互相辱罵,互相栽贓,兩大政黨為了提高更多的支持率,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取美國各州的選票支持,有的甚至直接搞起暗箱操作。

這也是,如今美國每次面臨大選期間,兩大政黨會全國到處奔跑去給錢、出力討好當地的民眾,而美國民眾們也樂意當個吃瓜群眾像看待小丑一樣,看著總統候選人在演講臺上的各種表演,為此,一些社會人士就抨擊美國大選就像小丑比賽一樣,誰出醜的多,說不定國民一個高興就把選票投給了你。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但是,這種小丑般的政治生態僅限於大選期間,一旦新總統正式任命,那麼獲得勝利的執政黨將收斂起笑容,認真開始管理國家,這也是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厲害之處,大選無論怎麼爭,但是一旦塵埃落定,勝利的政黨誰都不會沾沾自喜,反而會肩負起責任用心去治理國家,這也是美國兩黨能夠長期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選結束後,兩黨鬥爭仍在繼續

不過,雖然大選結束了,可是兩黨的鬥爭遠沒有結束,在新總統執政期間會繼續鬥爭,在野黨監督新總統,甚至達到吹毛求疵的程度;共和黨和民主黨,無論誰執政,誰在野,其政治交鋒是不會結束的。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特別是新總統和上任總統,所代表的黨派不同,那麼新總統上任後一般都會取消上一任總統的一些施政措施,而這種舉動既有祛舊革新的目的,同樣也有政治回擊的目的;比如奧巴馬和特朗普,奧巴馬是民主黨派人士,而特朗普是共和黨派人士;特朗普上臺後,立馬就取消了奧巴馬當初施行的全民醫保政策。

全民醫保是當初奧巴馬大選時候給予全國國民的一個承諾,奧巴馬執政期間,也的確施行了這個政策,但效果並不好,政府確實為全民醫保支出了許多開銷,但是所取得的結果,並不能讓人滿意;鑑於這種壓力,特朗普廢除了奧巴馬執政期間所實行的醫保政策,除了減輕政府財政支出外,另一方面,這也是共和黨對民主黨的一個政治回擊。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兩黨爭霸,連累國家經濟發展,影響國家凝聚力

其實,這種政治鬥爭在美國曆史上屢見不鮮;兩黨在大多數政策實行上,都持有針鋒相對的意見,只要民主黨支持的政策,共和黨一定會提出反對意見和依據。同理,共和黨所支持的各項國家制度,民主黨也會從中找刺。

在這種互相挑錯的政治鬥爭中,反倒是促進了美國行制的高效化、監督體制的自我健全,這也是美國兩黨執政的一種益處,至少,黨派有競爭力,才會真正做好自己為國家服務、為國民服務。

但是,任何一個制度都具有兩面性的,有利必然有弊,兩黨執政雖然讓權力處於平衡和不斷優化狀態,但同樣因為兩黨的鬥爭,也會帶給國家一定的經濟損耗、行政成本增加,政治內耗過大,畢竟,執政黨之間的內耗最終連累的還是國民經濟。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一個制度的產生和實施,這必定是綜合了一群政客的理念和思想,必然是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而新黨執政後,又直接廢除了實施已久的政治制度,國家制度的隨意啟用和廢除,是會影響國家凝聚力以及國民對政府的信賴感。

兩黨的爭霸阻礙美國發展

資本主義世界所提倡的多黨執政,一直被他們吹噓為最人權、最自由、最民主的權力發展制度。但是,縱觀多黨制度執政的歷史發展,我們發現,這種制度並不適合於所有國家。各個國家有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思想、宗教信仰、民族差異等等內在因素,並不能簡單地套用多黨執政制度。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其實,美國的兩黨制度,最初也並不是一帆風順,民主黨和共和黨執政理念的不同,也導致了他們為此爆發了諸多的矛盾;其中,南北戰爭就是美國兩黨執政期間的最大矛盾衝突,為什麼南方白人會和北方白人打起仗?原因不只是經濟制度的不同,更關鍵是一方的發展已經嚴重製約到自己一方的經濟發展。

兩黨利益之爭,爆發南北戰爭

南方奴隸制經濟為了獲取大量的市場和奴隸,就大肆地從北方汲取各種資源;而北方白人當然也不會任由南方白人在自己地盤恣意橫行;所以,兩方白人早就陷入了劍拔弩張的姿態中。他們的爆發需要一個著火點,這個著火點就必須是兩黨矛盾的核心點,於是這就有了共和黨帶領著北方白人與民主黨帶領的南方白人進行南北戰爭。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不過當時的美國,在經濟發展上處於相對不均衡狀態;南方的經濟很顯然發展的比北方好得多,因為農奴的價格低廉,農作物的成本也低,南方農奴主其實花費不了多少錢就能夠獲取很大的利益。

反倒是北方工業經濟不僅耗時久,而且還急需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三重投資,於是南方白人就看不起北方工業經濟,他們認為奴隸制錢多事少,只需要大量黑人勞動力,就可以得到大量的資本。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北方白人卻堅信,科學是美國未來崛起的主要生產力,於是南北兩地利益碰撞,就在兩黨之間的矛盾爆發之時,戰爭也隨之而來。這場戰爭中,南方軍隊是一路壓制北方軍隊,不過,好在北方軍隊以解放奴隸的承諾,拉起了一支龐大的黑人軍隊,於是北方軍隊開始反敗為勝並獲得了南北戰爭的勝利。

兩黨之爭,曾有過短暫的糾錯期

在美國的發展歷程中,一些美國人漸漸地發現,兩黨制互相爭霸最終產生的所有後果都會反饋到國家層面之上。所以,一些思想進步的美國人開始提議,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應該要形成良性競爭,而不是為了勝利手而不擇手段,這樣很容易造成兩敗俱傷,並且拖累到國家的發展。

在這種聲音的倡導下,美國兩黨開始反思,這種反思也使得他們之間鬥爭摩擦開始減少了很多。特別是在七八十年代時期,兩黨之間的矛盾衝突非常的少,而更多時候兩黨都是給予對方政黨進行政治糾錯。

美國大選:民主黨與共和黨“驢象之爭”,相互制衡卻能長期執政

遺憾的是,這種良性競爭卻是短暫性的,從90年代起,美國發動的幾場對外戰爭之後,民主黨和共和黨,開始利用戰爭開始了長期的政治博弈,並且這種博弈也漸漸開始影響到美國發展的核心向心力。

結尾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資本主義國家,同樣也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國家,他們只有近200年的歷史,因此,沒有長期的歷史文化沉澱,也使得美國的政治制度更多的是在摸爬滾打中尋找經驗,而兩黨之爭也是諸多因素的政治產物。

另外,美國從建國之初一直都以英國作為藍圖模版進行自我發展,但是他們漸漸發現英國的政治環境和本國的政治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然而,當美國意識到這種差異性的時候,他們所施行的仿英國政治制度早就深入人心,成為了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美國政府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減少這種制度對國家發展的影響,這也是美國兩黨能夠長期輪番執政的真實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