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作者:趙輝)考古中國,破解夏文化謎團,是中國歷史研究與考古研究的一項最重要任務。中國作為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世界唯一歷史與文化延綿不斷的文明,到目前為止,圍繞夏文化,學術界在田野考古和理論研究等方面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分歧。

“宅茲中國”的何尊青銅器作為新中國考古的重大發現,因其銘文中記載有“宅茲中國”文字,成為考古中國與夏文化研究中的最重要文物與文字史料。當考古學家在何尊銘文中,發現“宅茲中國”四個字的時候,似乎看到了埋藏了三千年的謎底,似乎找到了破解中國五千年曆史與文化的鑰匙,關於夏文化的眾多謎團將迎刃而解。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雖然何尊青銅器已經發現了50多年,何尊銘文已經廣為人知,相關的研究論文層出不窮,產生了許多因此功成名就的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但關於中國、關於夏文化的許多基本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且相關問題更加撲朔迷離。

何尊青銅器,1963年出土發現於陝西寶雞市,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繼承周武王遺志,營建成周(今洛陽)之事。因銘文中同時出現“成周”“中國”詞語,被考古學家解讀為“中國”詞語的最早出處,成周洛陽地區是最早的中國,洛陽地區也當然是夏文化的發源地。於是乎,關於夏文化的相關研究機構被紛紛設立於河南、成立於河南,夏文化研究也為河南地方所獨佔。中國歷史、夏文化歷史果真是這樣嗎?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還原歷史、還原文化,只能從源頭上找原因。何尊銘文原文為:

唯王初堙(遷)宅於成周,復稟武王禮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誥宗小子於京室曰:“昔在爾考公氏,克逑(仇)文王,肆文王受茲大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嗚呼,爾有唯小子亡識,視於公氏,有庸於天,徹命敬享哉!助王恭德欲天,臨我不敏。”王鹹誥,何賜貝卅朋,用作□公寶尊彝。唯王五祀。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青銅器銘文,是記錄歷史最可靠的文獻,並不對後世歷史負責,只是記錄當時的真實事情;而且銘文沒有如傳世文獻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是研究歷史最可靠的依據。所有青銅器銘文,都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在解讀銘文意義時,如何正確斷句,是除了辨別金文外,最重要的內容。顯然,在解讀何尊銘文中的“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就存在兩種不同的斷句,產生兩種不同的研究結果。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是考古學家與歷史學家的解讀,誕生了最早的“中國”,也是目前學術界的一致主流研究結果。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皆以此為中國歷史研究與夏文化研究的依據。主流學界雖然以此創造了最早的“中國”,產生了“宅茲中國”的學術研究項目,但卻沒有任何學者能完整地解讀“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的具體含義,是為了“中國”而附庸的斷句,曲解了周武王原話的實際意義。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但是,還有另一種最新研究成果,也就是筆者的研究成果,顯示周武王的原話實際含義為“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具體翻譯為“我在殷墟與鎬京中間建立一個城邑, 城郭或國家自然能夠起到安定兩地民眾的作用”。周武王言語的基本意義為“ 餘宅中,國乂民

”,我住在中間,便於國家安定兩地民心,不僅展示了周武王以國以民為己任的思想,對稱語句的使用也顯示了周武王的文化素養。而不像現在的歷史研究者,為了最早的“中國”,將周武王的話語斷章取義,將完整、對稱、優美的語言,斷句的支離破碎、不倫不類。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雖然,歷史研究與考古研究不需要精通詩詞歌賦的韻律,但一些中國文字語言的基本常識要知道一些,才能更好地進行華夏文化研究;否則,幾十年的考古學術研究成果,一代歷史研究者一生的努力耽誤在小小的漢語斷句上,是會鬧出世界笑話的

。上古歷史研究,不僅要加強中國文化、語言的修養,基本的數學知識也要從娃娃抓起,學好基礎數學知識。夏王朝建立在4100年前左右,二里頭考古遺址最早的年代層也只有3750年,夏王朝早期的至少350年曆史到哪裡去了?將二里頭考古遺址定義為夏王朝中、晚期的國都遺址,並且是發展積累了350年的夏王朝都城性質的遺址,能夠體現夏文化的高度文明嗎?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在《史記·周本紀》對何尊銘文中事件,有著相同的記載:“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作召誥、洛誥。”。周成王、周公、召公尊從周武王之意,營建洛邑,只是因為它是天下之中,四方諸侯國貢賦道路均勻,而不是因為它是古“中國”之地。由此可以證明,筆者的研究成果才是正確的,才是歷史的本來面目,才是符合周武王的本意,而不是周武王要居住在附會的“中國”。

周“武王既克大邑商”,天下之地都是周王朝的,下面的諸侯國都受封於周王朝,周天子所居之地當然不會是等同於諸侯國之一的“中國”。周武王當然也不會稱呼天子居住之地為“中國”,“京畿”才是天子之地的正確稱謂。因此,何尊銘文中的“宅茲中國”解讀是完全錯誤的,是導致夏文化研究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和分歧的根本原因,將夏文化研究徹底引入歧途。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根據筆者的研究成果,關於最早的“中國”,來源於《詩經》。《民勞》中的“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蕩》中的“炰烋於中國,斂怨以為德。”,《桑柔》中的“哀恫中國,具贅卒荒。”等,是最早明確使用“中國”詞語,而且是作為一個國家的稱謂。

在筆者的眾多夏文化研究成果中,上古歷史名詞華、夏、南、淮、夷、天下、中國、中華同義,中國與淮夷、南淮夷同義;《詩經》產生形成於南淮夷地區。因此,《詩經》中的“中國”就是特指淮河塗山的淮夷地區。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在西周時期,淮夷地區諸侯國與西周王朝發生過數次軍事衝突,這些歷史事件被記錄於青銅器銘文中,如青銅器【錄尊】王令冬戈日:戲淮夷敢伐內國,汝其以成周師氏戍於古師。

如果周武王時期,周武王周武王已經稱謂自己的地盤為“中國”,那麼後世的周王必沿用周武王的定位稱謂,自稱自己為“中國”。但事實上,西周青銅器【錄尊】銘文記載卻是將自己稱為“內國”,而不是“中國”,因為當時的“中國”位於淮夷地區,是淮夷諸侯國中的一國。因此,【錄尊】銘文進一步印證了“中國”不是周王朝國都所在地的稱謂,周王朝只能稱謂自己為“內國”,而不能稱謂自己為“中國”,以當時的文化歷史淵源,周武王豈敢新建的成周洛邑自稱“中國”?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綜上所述,作為最早的“中國”出現,是來自於《詩經》,是一種高度文化自信的稱謂,而非何尊銘文中的“宅茲中國”。“淮夷敢伐內國”周王朝,周武王又豈敢“宅茲中國”,缺乏中華文學與數學基本知識的歷史研究,又豈能反映博大精深的夏文化歷史?一種附會的學術研究,又豈能在其他青銅器銘文與歷史文獻中找到相關的印證?(作者:趙輝)


考古新發現!周武王豈敢僭越歷史宅茲中國?做研究沒文化真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