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巖、李鳴與高航共同解讀區塊鏈如何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的構建?

孟巖、李鳴與高航共同解讀區塊鏈如何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的構建?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中央出臺的第一份要素市場化配置文件,數據首次正式被納入生產要素範圍。
“10.24講話”之後,區塊鏈被提升至戰略高度,這次數據被納入生產要素,二者有何必然聯繫?區塊鏈作為解決數據確權、定價交易的必要手段,如何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的構建?當數據成為生產要素,我們距離要素市場全面的數字化還有多遠?
算力智庫綜合編輯了4月11日巴比特主辦的主題為《數據正式納入生產要素,區塊鏈如何迎接時代大變局》線上直播的嘉賓觀點,IEEE 計算機協會區塊鏈和分佈式記帳技術委員會主席李鳴、數字資產研究院副院長孟巖、數秦科技董事長高航分別從市場研究、企業參與和標準制定等角度分析了數據被納入生產要素的深遠意義。

1

數據納入生產要素的意義何在?


將數字化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已經成為時代共識,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可能是世界主要經濟體裡第一個將數據明確提升為生產要素,對全世界數字經濟發展都會產生推動作用。特別是現在疫情蔓延,很多人對於疫情之後的全球局勢感到憂慮,國際競爭加劇是大概率事件,數字經濟的發展,具有更高的戰略位置,數據的要素化,也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孟巖認為,可能會有兩點影響:


1. 經濟增長方式改變。數據的規模及其利用水平正在以一個很大的指數速度飛速發展,如果能夠把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那麼相當於為經濟發動機添加了新的燃料,經濟的增長方式甚至模式都會變化。
2. 財富分配格局改變。生產要素市場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掙錢的地方。我們在商品市場上花錢,在要素市場上掙錢。能賺多少錢取決於向市場上提供多少以及何種生產要素。原來大多數人只能提供勞動力來賺取工資,或者投資賺取利息,現在數據變成生產要素,我們可以通過創造、收集和加工數據獲取更多財富。

孟巖、李鳴與高航共同解讀區塊鏈如何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的構建?

孟巖


數據具備邊際成本低、組合價值大、基於數據服務場景多等特點,可以通過加強數據的生產要素屬性進一步放大數據的價值,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加快數字經濟的發展,李鳴補充道。


孟巖、李鳴與高航共同解讀區塊鏈如何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的構建?

李鳴


高航甚至認為它的歷史地位會和1993年克林頓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孟巖、李鳴與高航共同解讀區塊鏈如何參與數據要素市場的構建?

高航

2

區塊鏈在《意見》中缺席了?
《意見》中提到了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要素市場中的運用,唯獨沒有提到區塊鏈,卻並不代表區塊鏈不參與要素市場,孟巖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時機問題。
目前數據要素市場化,還有很多路要走。大量有價值的數據收集不上來,即使收集上來,也做不到當放則放、透明公開、互聯互通,因此應該先解決這些問題。


至於區塊鏈,最近相關負責領導以及官方有關文章在提到區塊鏈時,比較偏重區塊鏈的社會治理功能。前幾天中紀委發表的一篇文章《區塊鏈蘊含的變革力量》是這類觀點的代表。這可能體現了疫情之後決策層對於區塊鏈應用重點方向的思考。


孟巖表示,如果區塊鏈充分應用在社會治理當中,它在數據要素市場當中的作用肯定是核心性的。


李鳴和高航都認為,區塊鏈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沒有充分的基礎科學理論的支持,需要完善,還需要進一步找到真正的業務場景。同時目前的實踐結果也沒有形成足夠大的體量,有很多理論和思想還需要驗證,相對於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這些產業來說,規模上要小很多。


但幾位嘉賓均認為,區塊鏈是水平層面的基礎設施,是協作網絡、是共識機制,是生產關係的進化,沒有提到區塊鏈,不影響區塊鏈的重要性。


李鳴表示,數據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要素,最大化數據價值的產生的活動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技術屬性看,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加工數據的工具,通過加工數據最大化數據的價值,來加速數字經濟的發展。所有要素都進入數字世界之後,需要建立數字世界的交換體系,因此DCEP迎合數字經濟的發展的需要。


從記賬制度進化、從協作網絡運行,從經濟性質轉變這三個層面上,對數字社會、數字政府、數字經濟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最關鍵底層的邏輯。所以發展區塊鏈產業,推動區塊鏈核心技術才會升至戰略高度,高航補充道。


3

數據時代區塊鏈的契機在哪裡?


對區塊鏈來說,要通過大數據進入大規模應用可能還為時尚早。


幾位嘉賓均認為,大數據的交易還有很多深層問題待解決,並不是一遇到區塊鏈都能迎刃而解。


還需要工程化的實踐過程,逐步完善技術體系、服務體系和生態體系。區塊鏈只是加工數據的工具之一,未來需要與AI、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從採集、承載、處理、利用、保障等各個方面構成加工數據的技術生態,從而最大化數據的價值。


包括區塊鏈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只是技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階段,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也需要與生物工程、量子計算等技術組成更大的技術體系,以實現更大的價值。


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數據確權、存證、跨域連接,數據激勵是幾位嘉賓總結的目前最適合區塊鏈切入的使用場景。


4

數據推動數字貨幣和要素市場的變革


孟巖認為數據的加入以及數字貨幣、數字資產的發展,將會使要素市場發生一個劇烈的變化。


在互聯網的下半場,也就是數字經濟的新階段,我們的重點是要素市場的數字化,它的特點就是企業在互聯網上直接通過數字化手段,數字貨幣、數字通證、數字資產,直接從家庭手裡採購生產要素,包括知識、技術、勞動、土地、數據等等所有的這些生產要素。這幾年新崛起的一些互聯網公司,比如字節跳動、拼多多等,都有“要素市場數字化”的味道。但是隻有到了區塊鏈、通證經濟裡面,要素市場數字化才能普遍的大規模的爆發。


要素市場的數字化將使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人與人的關係發生劇烈的變化,也會使社會財富分配發生劇烈的變化,也必然會是社會結構乃至國際經濟關係發生劇烈的變化。


而在微觀層面,如果出現大量合規數字資產,包括商貿票據數字化,那麼將數字資產與數字貨幣組織在一個智能合約控制的交易當中,就會激發無窮無盡的創新,具有很重大的進步意義。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意義都非常大。


5

新基建視角下的大數據區塊鏈協同


新基建如火如荼,但目前的新基建依然稱不“新”,不僅是因為新基建的投資佔比低,而且建設的設施主要是物理設施。數據納入生產要素之後,數字經濟有望成為真正的“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體系的運行,高航將之比喻為一個人體,城市是大腦、數字政府以及為此形成的各種基礎雲、數據池、數據湖就是這些最核心的器官,每一種器官都需要基礎的養分,保障自我的發展,實現不同的功能。


目前非常需要中國利用自己的體制優勢完成數據高鐵的建設,把大腦和心臟,以及各種原來的孤立的數據孤島、價值孤島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總體的主循環。然後再通過區塊鏈完成全身毛細血管的建設,再進一步把全身、全社會的數據資源,各種私域數據充分的激活,形成各種基於毛細血管的豐富循環,只有這些全部健康的運行,我們才能看到數字經濟的噴薄發展。


高航表示,數字經濟裡最基本的經濟活動單元是數字工廠。這個工廠可以很微小,小到只是一個智能合約,也可以很複雜,比如健康碼,就是一個大型的數字工廠。這個工廠,輸入的生產要素是數據、是計算能力、是人的智慧和算法,輸出的是各種數字化的商品。其中有一些數字商品具有金融的屬性、資產的屬性,可能會改變很多傳統的規則。就和傳統經濟一樣,我們有虛實之分,數字經濟也會有虛實之分,數字工廠是實,數字金融是虛,兩者相互作用,共同發展。


數字新基建不是要跟傳統基建打擂臺,而是要相互支持,特別是考慮將正在建設和已經建設的物理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物聯網與區塊鏈的融合本身就是區塊鏈最早被憧憬的應用場景,智慧基礎設施將會使區塊鏈應用獲得非常好的發展條件。


數據資源的快速配置和共享需要強有力的“新”基建的支持,新基建中5g是可以加速數據的流動、大數據加工數據、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和消費數據、工業互聯網共享數據。


因此數據作為生產要素會促進新基建的發展,新基建的發展也會促進數據進一步創建價值,雙方共同作用加速數字經濟發展。藉助於數字經濟的新全球化進程,突破西方的壟斷,建立全新的規則,這才是中華復興最大的基建。


本文整理自巴比特

《數據正式納入生產要素,區塊鏈如何迎接時代大變局?》直播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