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看廣州這些學校的“硬核”返校準備

根據廣東省教育廳的要求,4月27日,全省高三、初三年級學生返校。5月11日後,各地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分期、分批、錯峰安排中小學其他年級學生返校。幼兒園幼兒、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返園(校)時間另行研究確定。

連日來,廣州多所中小學都緊鑼密鼓又有條不紊地為學生返校做準備。除了常規的防疫措施外,許多學校還做了許多貼心安排。學生們也對返校充滿了期盼。

◆防疫演練

高科技助力校園防疫

目前,廣州部分區教育局已發佈了疫情期間復課的防疫指引。連日來,各中小學校都在按照指引陸續進行應急演練。

在黃埔區玉巖中學,“校園AR實景防疫管理平臺”應用在了演練中。該平臺充分利用紅外測溫、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等高新技術手段,提供校園出入快速測溫、佩戴口罩主動識別、在線視頻巡查、告警視頻聯動、可視化預案等功能應用,實現“智能檢測、遠程監管、科學決策”的目標,全面提升學校的防疫水平,學生返校將更加安心。

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看廣州這些學校的“硬核”返校準備

例如,在校區設置日常檢測通道,安裝非接觸式快速測溫和口罩佩戴檢測智能設備,支持在6米範圍內每分鐘50~100次人體測溫。平臺支持160°全景視角同時自動抓拍識別30張進校人臉並檢測是否佩戴口罩,檢測結果即時顯示,對體溫異常、未配戴口罩人員自動檢測和聲光報警,輔助值守人員進行復查處理。

在廣州市荔灣區雙橋學校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開學演練中,分為“入校門”、“課堂教學”、“食堂就餐””、“午休”四個環節。橋中街道辦事處提前將120斤84消毒水送來了學校,學校也特意訂製了免洗手機器人放在學校門口和食堂門口處。該機器人填裝了含醫用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實現自動感應,快速噴液,避免因多人接觸傳統洗手液器具造成的交叉感染。返校後,孩子們將會樂於與這種相對簡單的機器人進行互動,也有助於養成學生保持雙手清潔的習慣。為安全開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看廣州這些學校的“硬核”返校準備

◆物資儲備

有學校準備了10萬個口罩

廣鐵一中越秀校區通過多方籌措,已經準備了充足的口罩和消毒液。其中口罩數量達到了10萬個,全校學生有4000餘人,可以滿足較長一段時間的需求。廣東華僑中學為高三、初三全體師生按2周量,儲備了24500個口罩。

同時,儲備了1000瓶洗手液放在每間宿舍,每間課室門前安裝了免洗設備,學生每次往返進入課室進行手部消毒。儲備了足量各種消毒液和消毒設備,2個測溫門和1個紅外線熱成像高端測溫設備,10支高端手持測溫儀,12支普通測溫槍,30臺臭氧消毒劑和17臺紫外線燈車。

小學的物資儲備也在持續進行中。一些小學已開始在家長群進行口罩準備情況的摸查。黃埔區新港小學通知家長按照每天三個,至少一個月的用量為孩子準備好口罩。一天兩個口罩是必要的,另外一個是作為口罩汙染或者丟失的應急。學校也儲備了5000個應急口罩。

◆細緻安排

設置餐桌“格子間” 改造洗手池

近一個月來,新港小學的教職工都在反覆對每一間教室進行清潔消毒。與此同時,學校正在著力增加洗手池。目前每一層有四個洗手池,到開學前,每一層的專用教室、一樓的小花園都會增加洗手池。在洗手池、飲水機、衛生間等需要排隊的地方,都會貼好間隔一米以上的排隊標識。

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看廣州這些學校的“硬核”返校準備

在越秀區朝天小學,不僅要在校門口處增加洗手池,還要調整洗手池的高度,讓低年級的孩子也能夠得著。安排防疫演練之外,學校還準備以兒童的視角,在校內拍攝一日學習生活指引,做好防疫準備。

為避免面對面就座用餐,華僑中學為每張餐桌製作一個4人的“格子間”,避免用餐時面對面,不必擔心唾沫飛濺。

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看廣州這些學校的“硬核”返校準備

由於疫情原因,在停課期間,學生無法提前返校,導致學生宿舍的床上用品無法及時晾曬。許多同學擔心,那些放在櫃子裡的床褥,經過了一整個冬天,再加上三四月的回南天,會變得又漚又潮。為此,玉巖中學的宿管老師提前回校,將學生們留存在宿舍的被子進行了清洗、晾曬,併為每張被子貼上了標籤,避免弄混。等開學的那一天,同學們便能聞得到被子上暖暖的陽光味兒。

每個細節都不放過!看廣州這些學校的“硬核”返校準備

◎高三學子:期待一起為了夢想打拼

對於返校,家長和學生都充滿了期待。高三家長黃女士說,女兒已經期待開學很久了。連日來,她都在為孩子準備口罩,目前已經有五六十個,基本夠用一段時間。接下來還會繼續儲備。她還會再跟女兒好好強調一下做好個人衛生。“她們女孩子,以前偶爾會和好朋友共吃一碗飯,喝同一杯飲料,這些做法以後肯定不能再有了。”黃女士說。

天河區高三學生小陳表示迫不及待想回到學校。她認為,在家雖然也上課,但始終沒有在學校學習時那麼專注,干擾會比較多。“我是住校生,回了學校以後就不想回家了,想抓緊後面的兩個多月的時間好好複習。”小陳說。玉巖中學的王同學表示,學校的公眾號這幾天都在推送返校準備相關的信息,每次他都認真看了,非常感動。學校的準備工作做得又好又細緻,我覺得很安心。很期待和同學們見面的那一刻,我們又可以為夢想一起打拼了。”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劉曉星 通訊員 梁彩勻 姜娜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劉曉星、莊小龍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一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