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設計公司的“目標管理、計劃管理以及績效管理”

在不同的設計院,經常聽到“目標管理”、“計劃管理”和“績效管理”,因各設計院採取了不同的“管理工具”,就有人將這些不同的管理工具排出了三六九等,分出了好壞優劣。

其實,就如寫字的毛筆,有的人用之,可寫出千古流芳的書法作品,有的人只可做塗鴉之用;管理工具之間本無好壞,是使用者的水平和能力有差別而已。

工程設計公司的“目標管理、計劃管理以及績效管理”

一、目標管理的定義

目標管理(MBO)的定義為:目標管理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現代管理方法。

目標管理亦稱“成果管理”,即責任制。指在企業個體職工的積極參與下,自上而下地確定工作目標,並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管理辦法。

最早提出目標管理的是德魯克,大約1965年,其理論基礎是Y理論。

二、計劃管理的定義

計劃管理(Plan Management)就是計劃的編制、執行、調整、考核的過程,是用計劃來組織、指導和調節各企業一系列經營管理活動的總稱。通過計劃管理,組織籌謀企業全部經營活動,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提高經濟效益。

全面計劃管理(Total Plan Management)是通過計劃把企業各個部門,各個過程和每個人的工作全面組織與協調起來,有效合理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以完成企業任務的管理方法。全面計劃管理是全企業的,全過程的,全員的計劃管理。從橫向來看,它統率了生產、技術、勞動、物資、財務等各項專業管理;從縱向來看,它包括了企業內部各級、各部門、各環節和每個人的計劃管理。

工程設計公司的“目標管理、計劃管理以及績效管理”

三、績效管理

績效(Performance),也稱為業績、效績、成效等,反映的是人們從事某一種活動所產生的成績和成果。企業績效,指的就是企業管理活動的效果和效率。後者是為前者服務的。企業的績效包含著兩層意思,一個是組織績效,一個是個人績效。

績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持續改善組織和個人的績效,最終實現企業目標。為改善企業績效而進行的管理活動,都可以納入績效管理的範疇之內。

績效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思想,主旨有兩個:系統思考和持續改進。孤立地、片面地、靜止地看待績效管理,很容易使績效管理掉入機械、僵化的陷阱。


工程設計公司的“目標管理、計劃管理以及績效管理”


四、目標管理和計劃管理的關係

三者之間的關係:三者都可理解為企業公司的工具;三者之間,目標是根本,是目的;計劃和績效管理是手段,是方法。

1、績效管理和計劃管理是目標實現的具體途徑

目標實際上可以理解為“想要做什麼”,通常採用定性的描述方式;而計劃是在目標的基礎上,給出了具體工作的實施內容,並制定出“要如何做”、“什麼時候做”的執行方案,通常運用到定量的描述方式。通過計劃活動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實現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做出總體謀劃和安排,制訂保障措施,履行必要的審批程序,實現對目標工作的分解落實。

績效管理強調的,一個是“過程溝通和協調”;一個是“做好做壞”有什麼不同。

2、計劃是目標管控的有效工具

目標管理重視結果,強調自主,自治和自覺。

目標管理指導思想上是基於麥格雷格的Y理論,即認為在目標明確的條件下,人們能夠對自己負責。但現實中人們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懶惰性,不能完全積極主動地完成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如不去加強對目標的過程管控,很有可能在目標考核時發現目標不能實現,造成目標結果的不理想。因此在目標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目標的定期檢查工作,及時發現並糾正偏差。通過計劃管理的時間分解,對目標實施分階段的、定期的監督檢查,評估目標工作的開展狀態,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確保目標成果的最終實現。

3、將計劃的具體內容和績效管理中的“績效計劃”合二為一。

根據不同管理工具的具體特點,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目標及計劃管理”的具體辦法。

1、將“目標管理”中的“重點工作(目標部分)”及“目標分解為可執行的計劃”部分進行“組合”,在結構上就形成新公司的“目標及計劃”。

2、考核週期按照“季度”,體現“動態性”,關注過程;

3、採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方式,但需要完善;360度考核;

4、接收“完成程度”概念,體現成果之間的差異,藉機調動有關部門人員的積極性,並督促主責部門提供“高質量”的成果;

5、擴大績效激勵的適用範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