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滬版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複習題

中學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21.0分)

1. 下列的實驗實例中,能說明聲音的產生或傳播條件的一組是(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紙屑,敲鼓時可觀察到紙屑在不停地跳動乙:放在真空罩裡的手機,當有來電時,只見指示燈閃爍,聽不見鈴聲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動活塞可使聲音變得悅耳或低沉丁:宇航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藉助電子通訊設備才能進行。

A. 甲、乙、丁B. 甲、丙、丁C. 乙、丙、丁D. 甲、乙、丙

2. 下列四個句子:(1)這首歌調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請勿高聲喧譁。其中"高"字指音調的是( )

A. B. C. D.

3. 下列關於光的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立竿見影"是說明光的直線傳播B. 從潛望鏡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C. 我們可以從各個方向看到物體是物體發生了鏡面反射D. 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現象

4. 如圖所示為某一入射光經平面鏡反射後的行進路徑。保持入射光不變,通過調整平面鏡使反射光射向P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平面鏡應向右平移B. 調整平面鏡後反射角和入射角不再相等

粵滬版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複習題

C. 平面鏡應逆時針轉動D. 第二次的反射角比第一次的反射角大

5. 如圖所示是在鏡中看到的鐘面指針位置,則實際時刻是( )

A. 9:30B. 2:30 C. 6:15 D. 12:15

6. 湖水深度為4m,在湖面上空5m處飛著一隻小鳥,則小鳥在湖中的像和它相距( )

A. 5mB. 9mC. 10mD. 18m

7. 同學將耳朵貼在一根20m鐵管的一端,乙同學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鐵管,甲同學能聽到﹙空氣中聲速為340m/s,鐵中聲速為5200m/s﹚( )

A. 1次敲擊聲B. 2 次敲擊聲C. 3 次敲擊聲D. 4 次敲擊聲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21.0分)

8. 聲音是由物體______產生的,打雷和閃電是同時發生的,但我們總是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原因是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______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選填"小於"、"大於"或"等於")。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______m/s。

9. 如圖5所示,是敲擊音叉發聲時,通過示波器顯示的波形。其中圖5(a)、(b)波形疏密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______(選填"(a)"或"(b)")波形對應聲音的響度大;圖5(b)、(c)波形幅度相同,______波形對應聲音的音調高(選填"(b)"或"(c)")。

10. 小群同學用滾動鐵環的方法來測學校花壇的周長,他測得鐵環的直徑為D,鐵環繞花壇一週滾動的圈數為N,則花壇周長L=______;有五名同學先後對一物體進行五次精確測量,記錄結果如下:14.72cm,14.71cm,14.82cm,14.73cm,14.73cm。根據數據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本次測量的結果應記作______。

11. 請在下面的數值後面加上合適的單位,或將常用單位換算為國際單位。①中學生的一拃長約18______,合0.18米; ②教室內課桌的高度約為80______;③做一套完整的眼保健操大約需要5______。

12. 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河,兩岸風景如畫,風平浪靜時水中的倒影與岸上景物交相輝映,很是好看。一天早上七八點鐘的時候,某同學帶上照相機來到河邊,想拍一張有水中倒影的照片。那麼,該同學應該站在河 岸(填"東"或"西")拍攝,這一選擇是根據光的 規律而作出的

13.

粵滬版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複習題

利用直立杆的影子可以辨別方向,讓杆立於O點,在正午前後將杆頂的影子每間隔15分鐘分別記下,如圖的甲所示,並畫出其軌跡,若軌跡上有上午某時刻的A和下午某時刻的B點,如圖乙且OA=OB,則A→B方指向為 ,若C點離O點最近,則O→C指向 。

14. 如圖所示,MM'為平面鏡,AO為入射光線,ON為法線,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AOM=60°,已知∠NOB=30°,∠NOC=45°,∠NOD=60°,則入射光線AO的反射光線將沿著______(選填"OB"、"OC"或"OD")射出;反射角為______度;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______度;平面鏡使入射光線的傳播方向改變了______度。

三、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2.0分)

15. 已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為340米/秒,在鋼鐵中傳播的速度為5200米/秒,一人用錘子敲擊一鐵軌,另一人在鐵軌另一端聽到兩次聲響,過1.5秒後聽到第一次聲響。(1)由以上信息可知,聲速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2)這段鐵路有多長?(3)大約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聽到第二次聲響?

16. 科學家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髮射超聲波,經過4s收到回波信號,海洋中該處深度是多少m?(聲音在海水中傳播速度是1500m/s)科學家發現這種方法是不能用來測量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的,其原因是什麼?

四、作圖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8.0分)

17. 畫出圖中入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光線。

18. 圖中S為發光點,從它發出的兩條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後的兩條反射光線分別與虛線a、b重合。根據平面鏡成像規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並找出發光點S在平面鏡裡的像S′。

19. 如圖,有一三角形物體ABC,請作出其在平面鏡中的像。

20. 如圖所示,夏天的一個傍晚,有一個小孩站在池塘邊看到了水中有一輪彎彎的月亮。請你運用光學知識作圖說明這個小孩為什麼能看到水中的明月。(保留作圖的痕跡)

五、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38.0分)

21. 學會測量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技能,下列測量儀器你"會認"、"會讀"嗎?如圖1所示,用刻度尺測得物體A的長度是______cm。如圖2所示,秒錶的讀數為______s。如圖3中溫度計的讀數是______℃。

22. 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放於鏡面且可繞ON轉動。(1)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沒有發現反射光線,其原因可能是______。(2)經調整後,如圖(a),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實驗結論: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你認為這樣得出結論______(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3)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______方向射出,這說明了______

23. 如圖1,小明和小華同學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1)先在水平桌面上鋪一張白紙,紙上______(選填"水平"或"豎直")放置一塊玻璃板作為平面鏡。然後在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在玻璃板後放一支______的蠟燭B,在玻璃板後移動蠟燭B的位置,直到從玻璃板前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看去它好像______似的,並記下蠟燭B的位置,這樣做是為了______。(2)觀察發現蠟燭A的像與B的大小相等,可以得出:______。(3)圖2(a)、(b)所示為小明和小華同學完成的實驗記錄單。兩位同學實驗過程合理完整的是______同學(選填"小明"、"小華"或"小明和小華"),理由是:______。

24. 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小華髮現琴絃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他對此進行了研究。經過和同學們討論,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絃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絃的橫截面積有關;猜想二:琴絃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絃的長短有關;猜想三:琴絃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絃的材料有關。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種規格的琴絃,因為音調高低取決於聲源振動的頻率,於是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1)小華選用了H、I兩根琴絃,是為了研究音調的高低與______的關係;同組的小惠選用A、D、F三根琴絃來進行實驗,你認為能研究音調與該因素的關係嗎?______(能/不能)。(2)小惠想選用三根琴絃來驗證音調的高低與琴絃橫截面積的關係,應選______(填寫編號)的琴絃。(3)小華認為:如果想選用三根琴絃來驗證音調的高低與琴絃的材料的關係,還要添加一根銅琴絃J,請寫出它的長度為______cm和橫截面積______mm2。(4)在評估交流中,同學們一致認為採用______(兩根/三根) 琴絃實驗較合理。理由:______。

25. 閱讀下面的短文。潛艇的"耳目" --聲吶潛艇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隱蔽性,作戰時需要長時間在水下潛航,這就決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達觀察,而只能依靠聲吶進行探測,所以聲吶在潛艇上的重要性更為突出,被稱為潛艇的"耳目"。聲吶是利用水中聲波對水下目標進行探測、定位和通信的電子設備,是水聲學中應用廣泛的一種重要裝置。聲吶能夠向水中發射聲波,聲波的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由於這種聲波的頻率較高,可以形成較強指向性。聲波在水中傳播時,如果遇到潛艇、水雷、魚群等目標,就會被反射回來,反射回來的聲波被聲吶接收,根據聲信號往返時間可以確定目標的距離。聲吶發出聲波碰到的目標如果是運動的,反射回來的聲波(下稱"回聲")的音調就會有所變化,它的變化規律是:如果回聲的音調變高,說明目標正向聲吶靠攏;如果回聲的音調變低,說明目標遠離聲吶。請回答以下問題:(1)人耳能夠聽到聲吶發出的聲波的頻率範圍是______kHz到____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發出的聲波信號在10s內接收到經B潛艇反射回來的信號,且信號頻率不變,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1是______。(設聲波在海水中傳播速度為1500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潛艇A繼續監控潛艇B,突然接到潛艇B反射回來的聲波頻率是變低的,且測出潛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終在潛艇A、B的連線上,經一分鐘後潛艇B與潛艇A的距離s2為______。

26. 如圖所示,找一個空的易拉罐,用釘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個小孔,將易拉罐的頂部剪去後,蒙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就製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其實就是小孔成像的實驗裝置,將點燃的蠟燭置於小孔前的適當位置,觀察並研究小孔成像的特點:(1)燭焰在塑料薄膜上成像的原理是______。(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則他在半透明紙上看到的像是______A.三角形光斑 B.圓形光斑 C.燭焰的正立像 D.燭焰的倒立像(3)從右側眼睛看過去,將蠟燭在孔前繞順時針旋轉,則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______(選填"順"或"逆")時針旋轉的。(4)為了增大燭焰所成的像,可採取的辦法是:______。(5)晴天太陽透過樹葉縫隙形成的圓形光斑與上述原理相同,其圓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2.【答案】C3.【答案】C

4.【答案】D【解析】

解:(1)若平面鏡向右平移,入射點和法線的位置不變,則反射光線也不變,所以反射光不能射到P點,故A錯誤;(2)調整平面鏡後,仍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和入射角仍然相等,故B錯誤;(3)保持入射光不變,連接OP即為第二次的反射光線,作∠AOP的角平分線OM,即為新的法線,作OM的垂線即為第二次平面鏡的位置,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平面鏡應順時針轉動,且兩次入射角的大小關係為∠AOM>∠AON;因為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則反射角的大小關係為∠POM>∠BON,故C錯誤,D正確。故選:D。(1)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於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2)入射角是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此題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特別是反射角與入射角的關係,其中必須搞清入射角與反射角的概念。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解析】

解:由於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傳播最快,而在氣體中傳播最慢。當乙同學在一端用力敲一下鐵管。甲同學將耳朵貼在一根長鐵管的另一端時,聲音會傳播兩次,即第一次是通過鐵管這一固體傳播過來的,另一次是通過鐵管周圍的空氣傳播過來的。由於鐵管長20m,故其通過鐵管傳播的時間是,據V=可知,t==≈0.00385s;同理聲音通過空氣傳播的時間是:t==≈0.0588s分析上述數據,可知聲音通過空氣和鐵管的傳播時間之差小於0.1s,所以此時人耳朵是不能區分開這兩次聲音的,故只能聽到一次聲音。故選:A。(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再次是氣體。(2)知道人耳朵能區分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是0.1s,即利用速度公式分別計算出聲音通過空氣和鐵管的傳播時間來比較即可。知道人耳朵能區分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是0.1s是解決該題的關鍵。

8.【答案】振動 大於 3×108

9.【答案】相同 (b) (c)

10.【答案】NπD 1mm 14.72cm【解析】

解:(1)鐵環是一個圓,所以測得其直徑為D時,其周長為πD.滾動鐵環繞花壇轉動,只要數出轉動的圈數N,兩者相乘就可以得出花壇的總周長了,則L=NπD;(2)從測量結果看,倒數第二位的單位是mm,所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觀察五次測量結果,14.82cm的準確值與其他四次不同,因此是錯誤的;物體長度的平均值為:≈14.72cm。故答案為:NπD;1mm;14.72cm。11.【答案】cm cm min

12.【答案】東 反射

13.【答案】東 北

14.【答案】OB 30 60 120

15.【答案】解:(1)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中最快,氣體中最慢;(2)根據公式v=可知,鐵路的長度為:s=v鐵t鐵=5200m/s×1.5s=7800m;(3)根據公式v=可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時間為:t空==≈23s;聲音在空氣與鐵軌中傳播的時間之差為:△t=t空-t鐵=23s-1.5s=21.5s。答:(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2)這段鐵路的長度為7800m;(3)大約還需要21.5s才能聽到第二次聲響。

16. 22.【答案】解:(1)超聲波從海面到海底用的時間:t=×4s=2s;由v=得海洋中該處深度:s=vt=1500m/s×2s=3000m;(2)月亮周圍沒有空氣,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故超聲波不能到達月亮,更不能利用聲波的反射測出月亮到地球的距離。

17.【答案】解:先過入射點作垂直於鏡面的法線,然後根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18.【答案】解:

19.【答案】解:

20.【答案】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中的物距等於像距,做出月亮在水面的像,連接像與小孩的眼睛即為入射點,再連接月亮和入射點即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

21.【答案】1.50 228.7 -4【解析】

解:由圖知: (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A左側與5.00cm對齊,右側與6.5cm對齊,估讀為6.50cm,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6.50cm-5.00cm=1.50cm; (2)在秒錶的中間錶盤上,1min中間有兩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5min,指針在"3"和"4"之間,偏向"4"一側,所以分針指示的時間為3min; 在秒錶的大表盤上,1s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0.1s,指針在48.7s處,所以秒針指示的時間為48.7s,即秒錶的讀數為3min48.7s=228.7s; (3)溫度計的示數從上到下示數增大,所以此時的溫度為0℃以下,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由測溫液麵位置可讀出溫度計的示數是-4℃。 故答案為:1.50;228.7;-4。22..【答案】硬紙板沒有豎直放置 不合理 實驗次數太少,使得出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性 OA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解析】

23.【答案】豎直 完全相同 不同 點燃 確定像的位置 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小華 多次實驗使結論更具有普遍性【解析】

24.【答案】琴絃長短 能 A、B、C 80 1.02 三根 實驗次數較多得出的結論具有普遍性

25.【答案】10 20 7500m 8700m【解析】

解:(1)人耳只能聽到20Hz到20000Hz之間的聲音,聲吶發出的聲波頻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間;因此人耳聽到的聲吶發出的聲波頻率為:10kHz~20kHz。(2)聲波在水中傳播的總距離為:s=vt=1500m/s×10s=15000m由於聲波是反射回來的信號,所以兩艘潛艇之間的距離s1=

粵滬版八年級上物理期中複習題

=7500m(3)1分鐘=60s。1分鐘後,潛艇B行駛的路程sB=vBt=20m/s×60s=1200m因為聲波頻率變低,所以潛艇B是遠離聲吶,現在兩艘潛艇之間的距離s2=s1+sB=7500m+1200m=8700m26.【答案】光的直線傳播 D 順 將蠟燭移動,靠近小孔 樹葉縫隙與地面的距離不同【解析】

解:(1)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實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 (2)蠟燭經小孔成倒立的實像,像的形狀與蠟燭形狀相同,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即蠟燭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蠟燭的倒立像,故選D; (3)將蠟燭在孔前繞順時針旋轉,則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順時針旋轉的。 (4)在小孔到光屏距離一定的情況下,為了增大蜡燭所成的像,可採取的辦法是:換用更大的蠟燭;將蠟燭靠近小孔; (5)晴天太陽透過樹葉縫隙形成的圓形光斑與上述原理相同,其圓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樹葉縫隙離地面的距離不同。 故答案為:(1)光的直線傳播;(2)D;(3)順;(4)將蠟燭移動,靠近小孔;(5)樹葉縫隙與地面的距離不同。(1)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通過小孔後,在小孔後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這就是小孔成像; (2)在小孔成像現象中,物體經小孔成的像的形狀由物體決定,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相同,與孔的形狀無關; (3)光線沿直線傳播,當蠟燭沿順時針旋轉時,蠟燭上各點發出的光線也沿順時針旋轉,所成的像也沿順時針旋轉。 (4)小孔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離、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根據影響像大小的因素解答該題。 (5)小孔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離、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據此解答。

第10頁,共10頁

第9頁,共10頁

試題來源於網絡,經本人精心挑選製作而成。如有違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