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進行“要不要”泛化訓練,把超市產品變成孩子的訓練工具

人們常說:懂得拒絕別人,說明你已學會了愛護自己。


在超市進行“要不要”泛化訓練,把超市產品變成孩子的訓練工具


也許,我們需要拒絕的是別人遞過來的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又或許是自己無法完成的一個請求。不管怎麼樣,如果這個食物或者這件事讓自己感覺不舒服,那我們就要勇敢的拒絕。

孤獨症譜系兒童也應該學會拒絕,學會說“不要”!但也要懂得什麼時候該說“要”。


歡歡的“要、不要”超市訓練

下午,媽媽帶歡歡去超市購物,一路上,歡歡蹦蹦跳跳的,顯得十分開心,超市門口有小熊人偶,歡歡趕緊跑上前去,抱著小熊,要求媽媽給她拍照。

拍完照之後,媽媽領著歡歡進了超市,媽媽跟歡歡說:“今天咋們要買些麵包,當做明天的早餐,還需要買點水果,家裡已經沒有水果了,如果你表現很好的話,我們還可以去買一個你喜歡的玩具!”媽媽說了這麼長的一段話,歡歡都被搞暈了。媽媽看到歡歡沒有反應,就意識到自己可能說的話太長了,歡歡沒有聽懂自己在說什麼。

於是,媽媽牽著歡歡來到烘焙區,媽媽知道歡歡最喜歡吃的是奶油蛋糕,於是她取出一個奶油蛋糕給歡歡看,並且問歡歡:“奶油蛋糕,喜歡嗎?”歡歡點點頭,媽媽繼續引導:“要不要?喜歡就說要。”歡歡這次跟著媽媽說:“要。”當歡歡說了要之後,媽媽立馬將奶油蛋糕裝好,遞到歡歡手裡,讓她幫忙拿著,並且誇讚歡歡:“很棒哦,喜歡的東西我們就說要。歡歡說得真好!”


在超市進行“要不要”泛化訓練,把超市產品變成孩子的訓練工具


接著,媽媽和歡歡來到水果區,媽媽先選購了一些芒果,這是歡歡喜歡吃的水果,媽媽拿起芒果問歡歡:“芒果,要不要?”歡歡這下立馬明白了,說:“要!”於是媽媽把裝好的芒果放進了購物車裡。然後媽媽拿起歡歡平時不愛吃的梨,遞到歡歡面前,問歡歡:“梨,要不要?”歡歡看起來有點不開心了,她不想要梨,但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媽媽說:“歡歡喜歡吃梨嗎?”歡歡搖搖頭,媽媽繼續引導:“歡歡不喜歡吃梨?不要梨是嗎?說不要。”歡歡說:“不要梨。”媽媽馬上就把梨放回了貨架上,說:“寶貝說得很好,咱們不喜歡吃梨,不要梨。”

後來,她們又來到玩具區,媽媽先把一個遙控汽車拿給歡歡看,歡歡說:“不要。”媽媽放回玩具汽車,又拿下來一把玩具槍遞到歡歡面前,歡歡還是說:“不要。”媽媽說:“歡歡真棒!不喜歡的玩具說不要,說得很好!”最後,媽媽拿著一個芭比娃娃,在歡歡面前晃了晃,歡歡開心地笑著說:“要!要娃娃。”媽媽看著歡歡開心的樣子,還正確的表達了自己要和不要的願望,媽媽也笑了,她一邊把芭比娃娃玩具放進了購物車,一邊說:“歡歡今天表現很好哦!”


大賽爸爸說:

歡歡和媽媽這一次逛超市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歡歡許多的進步:


在超市進行“要不要”泛化訓練,把超市產品變成孩子的訓練工具


主動要求:

歡歡和媽媽逛超市,在進入超市之前,歡歡看見小熊人偶,歡歡很喜歡這個人偶,於是主動要求媽媽給她和小熊人偶拍照。歡歡已經能在生活中熟練掌握“要求”的技能了。

認知方面:

在超市裡,媽媽給歡歡展示奶油麵包、芒果、梨、遙控汽車、玩具槍以及芭比娃娃,當然也有最重要的一個物品:購物車。

歡歡在媽媽的帶領下,再次熟悉了這些事物,加深了對這幾件物品的認知,並且在生活場景中泛化。同時,在超市使用購物車,無形之中也加深了歡歡對購物車功能的理解。

要和不要技能訓練及泛化:

在超市裡練習“要和不要”技能,不僅讓歡歡順利的學會了表達要和不要;同時又將“要和不要”技能泛化到生活場景中,真是一舉兩得。

超市裡豐富的商品,每一件都可以作為孩子的訓練工具。歡歡媽媽選取了麵包、水果、玩具這三類物品,並且都分別嘗試了歡歡喜歡的,以及不喜歡的物品,讓歡歡理解了,喜歡的東西如果別人給你,就應該表達“要”,自己不喜歡的物品,就應該表達“不要”。

我們建議:

接受和拒絕是我們在社交中的基本技巧,讓孩子真正理解到要和不要的含義十分重要。

在訓練“要和不要”的技巧之前,爸爸媽媽們需要先簡單瞭解一下孩子最喜歡的食物或者玩具有哪些?不喜歡甚至厭惡的食物和玩具又有哪些?

通常,在訓練這個技巧的時候,我們要同時準備好孩子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兩種屬性的物品。以便孩子正確的理解“要和不要”的含義,如果爸爸媽媽只准備了孩子喜歡的物品,有可能孩子就機械的去表達要,而不明白“要”的含義。反之亦然。


在超市進行“要不要”泛化訓練,把超市產品變成孩子的訓練工具


生活中,我們還需要經常變換物品來對孩子進行訓練,可以讓孩子更好的學會表達“要和不要”,超市場景物品種類繁多,是訓練“要和不要”的好場所。爸爸媽媽們也要儘可能多的在不同的地點來給孩子做訓練哦!

關注“大賽爸爸說”,

專注探討兒童發育遲緩、

孤獨症譜系障礙和家庭康復訓練,

傾聽您的困與惑,解除您的育兒焦慮,

私信“大賽爸爸說”,

為您答疑解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