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漁具之都”——威海淡水釣之感言:魚可能沒有魚竿多。

墨海之所以取“遊釣”之名,絕非真正意義上的遊釣。僅因工作原因,從鄂到皖、再入湘、南下粵、北上魯。落腳之地,便是遊釣之地。

去年因集團公司在威海新建項目,需要抽調人員搭建團隊,便機緣巧合來到了著名的“漁具之都”——威海。

初次來威,沒有開車沒帶漁具。臨近己亥冬,想必齊魯大地比南方冷,況且是出征工作,工作還沒捋個頭緒,就帶著“裝備”,有些不合時宜。閒暇之餘,在威海大大小小的工業園和批發市場,的確看到許許多多魚竿製造廠和漁具店,其品種之多價格之惠,真不負“漁具之都”之盛名!當地同事說,可惜我來晚了個把月,沒能趕上漁具展。

在“漁具之都”——威海淡水釣之感言:魚可能沒有魚竿多。

新項目初期,事務繁瑣,忙得還真沒想著釣魚。就有一週末,隨同事去遠遙漁港買海鮮。看到碼頭很多人搬個小馬紮,拿著手竿在那抽鮐鮁魚和針魚。釣法沒啥講究,畢竟海魚吃口很死。只是那凜冽的寒風和喜人的魚獲,讓我回想起在南方的冬天,坐在寒風裡用紅蟲釣大板鯽的日子。

冬去春來,這春來得有些漫長。因防控新冠疫情,我在鄂西南老家熬到三月中旬,才得以重返工作崗位。這次,不開車來還不行,必須“點對點”輸送。

在“漁具之都”——威海淡水釣之感言:魚可能沒有魚竿多。

車在裝備在,只是三月份,威海依然挺冷的。好不容易捱到四月份,又忙了,也沒空找釣點。直到五月一號,和同事上文登、煙臺溜達一圈,找了幾處水庫。解了一下毒。所以說,在威海釣淡水魚,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一是資源少,二是我自己空閒時間少。在工作的這個區,就幾乎找不到像樣的釣點。

現在每次為了解毒,都是驅車將近一個小時,到文登那邊找水庫作釣。路上來回兩個多小時,選位開餌打窩調漂,半個多小時過去了。窩子邊上有魚還好,可能半小時就能開始上魚。窩子裡如果沒魚,那就得苦苦等待。

在“漁具之都”——威海淡水釣之感言:魚可能沒有魚竿多。

漂,一動不動,時間,悄悄溜走,留下的是一地菸蒂,還有那未入水的魚護。旁邊偶爾還會冷不丁一個炸水,讓人又重燃中魚的希望。於是起竿捏鉤、掛餌拋竿、壓線進水,待浮漂緩緩沉到調好的釣目,眼睛便緊緊盯著那一小節紅黃漂尾。彷彿一不留神,就會頓口黑漂,而往往,盯到眼睛發酸,漂尾依然紋絲不動……

釣魚人,沒哪個敢說沒空過。只是我在威海,本來作釣的資源和時間就少,空了幾次後,心裡還是有點不“虛浮”。空閒時間,有時就自己綁鉤、自己製作窩料。永期待著哪次週末,能遇到一個好的釣點,狂拔大物。端午節在水庫,用我自己泡製的老玉米打窩並掛玉米釣,上來一條小鯉魚。更加堅定了我做窩料的信心。

威海淡水資源少,很多河流平時是乾涸的,大部分水庫有人管。黑坑我又不喜歡玩。所以我覺得,威海的淡水魚,可能還沒威海的魚竿多。

在“漁具之都”——威海淡水釣之感言:魚可能沒有魚竿多。

有人肯定會說,高區離海近,可以釣海魚啊。我想告訴大家,現在近海釣魚很難,魚口很稀,除非坐船出海或者用帶輪。而且帶輪的竿,玩起來總覺得沒有臺釣竿好玩。更重要的是,海釣費錢。前幾天受朋友邀請,去附近一家魚竿廠參觀,一進人家那個展廳,我就驚呆了,展廳裡幾乎沒有臺釣竿,全是船釣竿和路亞竿,還有各種輪子和鐵板。朋友說,這裡面隨便一根竿子都買到幾千上萬,甚至很多是幾萬塊錢一根的竿子。

在“漁具之都”——威海淡水釣之感言:魚可能沒有魚竿多。

從竿廠回來,我回想了一下近些年來的釣魚歷程,心裡是五味陳雜,覺得“酸”的是,因責任和夢想在,不能由著性子想買啥就買啥,想釣魚就釣魚;覺得“甜”的是,慶幸自己比較理性,購置裝備、花時間釣魚都很理性;覺得“苦”的是,有釣癮,但缺資源缺時間去解毒;覺得“辣”的是,偶爾去解毒,忙活半天,一條魚都不上。儘管,這裡淡水釣的資源不比南方多,但心裡,卻有很多靠做漁具而成功的企業家。在這築夢前行的路上,我想我更多地是需要向其中這些有匠心、有思想、有成就的企業家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