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聚美麗鄉村 見證全面小康】安慶宜秀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

9月28日,在安慶市宜秀區羅嶺鎮黃梅村,當地農民正在溫控大棚裡為剛剛種下的菊花苗鬆土、澆水,3個月後這批菊花就可面向市場銷售。這個溫控大棚投資46.2萬元,佔地面積3360平米,是黃梅村發展菊花種植加工產業的重要建設項目。大棚裡每年可種植2季鮮切菊花,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約30萬元,並且可以提供貧困戶務工崗位10個。

【網聚美麗鄉村 見證全面小康】安慶宜秀區: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

2019年,黃梅村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產業,從浙江桐鄉引進了杭白菊產業,購進杭白菊花苗500萬株,種植面積823畝,建設菊花加工儲藏庫設施1300平方米。該村通過“基層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規模種植戶+農戶+貧困戶”的經營模式,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75萬元,帶動村民收入100多萬元,集體經濟增收50萬,目前產業鏈從種植延伸到初級加工和品牌營銷,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鄉村振興是國家戰略,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近年來,安慶市宜秀區積極踐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按照“貫徹新理念、發展高質量、融入長三角、起跳加速度”要求,完善“品”字型佈局,推進長三角“重要產業承接地、文旅康養目的地、科教融合創新地、生態涵養示範地”四地建設,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在統籌城鄉一體、加速城鄉融合的進程中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探索出“五個三”的發展舉措:一是實施鄉村綠化、美化、亮化“三化工程”;二是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三是打造產業特色村、黨建先進村、生態示範村“三村品牌”;四是實施鄉村德治、法治、自治的“三治同推”;五是構建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體系”。

在落實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過程中,宜秀區把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先手棋,突出黨建引領、規劃引導和產業引路,走出了一條多元化、特色化、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位於宜秀區五橫鄉楊亭村的花溪茶谷農業休閒小鎮,是該村推進產業升級,帶動三產融合發展,利用村集體經濟重點打造的文旅項目,項目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楊亭村環境優美,生態良好。近年來,該村堅持“綠色·生態·特色”的理念,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和鄉村休閒旅遊。楊亭村依託獨特生態資源優勢,發展高標準生態有機茶園700畝,精心打造花溪茶谷景區、中國秀園、書畫小鎮藝術村、美麗鄉村示範點、中國農民文化活動中心,助推鄉村旅遊發展。2019年該村實現人均純收入18430元,村集體收入突破150萬餘元。

如今,宜秀區已成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安徽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群眾生活不斷提升,農民人均年收入全市領先。(劉華陽)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