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面試熱點-官員直播帶貨

【熱點背景】

在經濟形勢下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雙重影響下,

“直播帶貨”逆勢突圍,為拉動經濟回暖助力。藉著這股東風,各地領導幹部紛紛跨界,走進直播間為當地產品爭當推介員、代言人,解決當地產品滯銷問題。

今年4月30日下午,河南“帶貨官”襄城縣副縣長喬曉光正熱情地和小網紅王亭文寶兒直播帶貨,推介麥嶺鎮特色農產品郭氏變蛋。網友紛紛點贊下單,並在直播間裡留言互動。短短1個小時的直播,累計觀看人數就達9萬多人,成交322單,交易額達1.8萬元。

陝西延安宜川縣的縣委書記左懷理在直播間裡唱起了陝北民歌,邊唱著邊端起一碗的熱騰騰稠酒,這是宜川的當地特色。他的帶貨的陣勢一點都不輸其他達人,各種鮮花,禮物也唰唰唰的蓋在了左懷理臉上,也見證了他的直播業績——3個小時,賣出18萬斤蘋果。

截至目前,多名縣長走進直播間披掛上陣,站到“直播+網紅+帶貨”的電商風口,為當地商品“打call”,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但是,今年5月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在開展“縣長直播帶貨”活動中,因一份“要求全縣幹部最低消費50元”的相關文件而受到輿論關注。

對此,城固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指揮部)辦公室於5月9日予以回應,承認了相關文件的錯誤,並公開致歉。

在城固縣第一時間對“攤派消費”的要求表示歉意後,民眾也很買賬地表達了最大的善意。有網友說,縣長帶貨的農產品很好吃,“雖然強制的做法欠考慮,但也為官方的道歉點贊!”

【面試題目】

對於官員直播帶貨,你怎麼看?

【參考作答】

一時之間,官員直播“帶貨”風靡全國。許多政府官員化身網紅,為農副產品代言,成為老百姓眼中的“帶貨員”。一方面它能夠幫助本地產品尤其是農副產品找銷路,解決滯銷問題,促進復工復產,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另一方面,幹部嘗試新話風,與萬千網友面對面交流,一改人們對領導幹部的刻板印象,能夠促進官民對話和相互瞭解,拉近距離,營造良好的幹群關係,塑造和傳播地方政府的良好形象,提高公信力。還能體現地方政府創新治理理念和方式,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結合本地實際推動工作,折射出工作思路和方式的轉變,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創新之舉。

對於此舉,有人盛讚是走“網上群眾路線”,但也有人發出“不務正業”的質疑。

在一些地方的實踐中,確實出現官員“直播帶貨”走樣變形的情況。部分領導幹部將直播間當成秀場,有的地方專門發文搞攤派,有的地方“虧本賺吆喝”,搞成了形式主義, 破壞了直播帶貨的規矩,空耗了公共資源,給基層帶來了額外負擔,影響地方政府形象。此外,領導幹部並非專職網紅,“直播帶貨”仍是個體助農,群眾仍是被動扶貧,並不是脫貧攻堅的長久之計。

我們應當認識到直播間背後連接的是區域發展的系統性工程。如何利用短暫的出鏡,將電商直播的帶動效應最大化,讓釋放的紅利更多惠及當地群眾,在當好“代言人”的同時做好“後半篇文章”,是應破之題。

第一,領導幹部直播,重在新意,勝在誠意。一些地方領導幹部走進直播間,用網言網語親切互動,俯下身子與群眾打成一片,展現出“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一場直播看似簡單,然而,真正的功夫卻在直播間之外。要想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產品打開新銷路,光有政府背書不夠,還要充分了解產品賣點、市場堵點和群眾難點,多到群眾中間走走,“腳上有泥,心中有數”,才能不怕問也問不倒。地方領導幹部主政一方,只有“身入”實際,“心至”群眾,才能真正為百姓發聲,為群眾代言。

第二,直播帶貨離不開實體產業、質量品牌的支撐。直播銷售可帶來短期的“流量效應”,但單純的“說學逗唱”只能帶來一時的新鮮,想要消費者成為忠實粉絲,還應靠產品質量說話,靠品牌輻射影響,靠實體產業支撐。因而,各地要充分發揮群眾的主觀能動作用,加強網絡直播人才培養, 創立有當地特色的直播團隊,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並完善銷售鏈條,把關銷售環節,利用創新技術優化農產品質量,提高本土產品競爭力,做到因地制宜,實現脫貧。

第三,產業數字化推動地方領導幹部主動適應新形勢、嚐鮮新事物,要以變革者心態在互聯網經濟中積極作為。“直播帶貨”可能有終點,但利用新技術新理念,強化政府建設、完善基層治理,應該永遠沒有終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電商網購、在線服務等新業態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出臺支持政策,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對於地方政府而言,不僅要以配套扶持政策打通市場堵點,疏通動脈﹔還要加速佈局“新基建”,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全方位推動區域發展轉型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為經濟發展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