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在山東肥城市湖屯鎮北部,與濟南長清區交界處,綿延橫亙著一座峰巒秀麗的山,它是東嶽泰山的餘脈,名為陶山。

陶山在當地非常有名,海拔雖然只有502.2米,卻是肥城市第二高峰,很多喜歡爬山的朋友常常在節假日裡或攜家帶口,或與三五好友一同到這裡遊玩。這裡不但有獨特的自然景觀,還有諸多名勝古蹟,更有很多流傳了千百年的傳說,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也是最著名的傳說便是關於春秋時期越國宰相范蠡和中華第一美女西施的。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對於歷史有所瞭解的朋友自然是知道範蠡這個人物的,他輔佐越王勾踐打敗了吳王,成為一介名士,勾踐稱霸後,功成名就的范蠡攜西施泛舟五湖,三次隱居後輾轉來到齊國,最後隱居於陶,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陶”,相傳就是肥城的陶山。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陶山腳下西寺村,小廣場上赫然寫著“商聖隱居地”字樣

范蠡不但是一位政治家,還是中國早期的商業理論家,他遨遊七十二峰期間曾三次經商成鉅富,並三散家財,後代生意人便尊他為“商聖”,又因為他經常散盡家財救濟貧苦百姓,所以後世還將其尊之為財神,現如今民間供奉的四方財神爺中,范蠡就是其中一位。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陶山上有72個洞,據說范蠡和西施最初就隱居在山洞裡,後來便居於山前的幽棲寺,創建於秦代的范蠡祠遺址中就有石刻雲:“陶朱幽棲處,范蠡舊時林,入山不見寺,靜曲路幽森”。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相傳范蠡死後,被葬在陶山西麓的山坡上,范蠡墓在幽棲寺西北500米處,看文保碑旁邊的范蠡墓簡介中得知,墓地佔地約1000平方米,墓前開闊,三面環山,還說秦代丞相李斯陪秦始皇東封泰山時路過此處,看到范蠡墓,便用小篆文字題寫了“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載而下,孰可比倫”,被刻成石竭立在墓前,還有西漢初年宰相張良的讚語碑刻,不過站在“范蠡墓”文保碑處四周環顧,卻並沒有看到碑竭林立的墓地。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在詢問了一位路過此處的當地老鄉之後,才知范蠡墓就在山坡上這片看似已停工很久的寺院建築的後面。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穿過一座座尚未完工的仿古建築,終於看到開闊處一座石頭砌起來的墳冢,墓高1米半左右,石砌圍牆高1米左右,直徑10多米,圍著墳冢轉了一圈,並未發現傳說中“秦篆漢贊”碑刻的半點影子,雖然根據記載說這兩塊著名的碑刻傳至唐貞觀元年時已風化的模糊不清,被幽棲寺一老僧人重刻上石,後經宋、元、明三代後又變得模糊不清,至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修范蠡墓時,又再次重刻上石,上世紀中期被毀後,現存碑座。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既然是文物保護單位,還是著名的范蠡墓,那康熙年間所立刻有“越大夫范蠡之墓”的墓碑至少應該是有吧?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正琢磨著難道是來到了一處假范蠡墓的時候,意外在離墳冢30米左右的牆角處發現了一堆躺在地上的石碑,橫七豎八地,有的正面朝上,有的直接是臥於地面,看不到碑刻文字。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從這塊倒地的碑上看到“修復范蠡墓紀念”字樣,這才確信景區簡介中圖示的“范蠡墓”正是此處。簡介中還說,2400多年來,更朝換代和風吹日曬,陶山的這些古蹟不知遭到多少次人為或自然的破壞,歷代當地人一直秉持著屢毀屢修的信念,才使之延續存世,流傳至今。

山東肥城山間一座墓,屢毀屢修2400年,主人竟是後世供奉的財神?

據瞭解,范蠡墓目前在我國有五六處之多,除了山東肥城陶山的這座范蠡墓,還有山東定陶縣范蠡墓、湖南華容範蠡墓、安徽渦陽范蠡墓、湖北石首范蠡墓等,作為“商聖”,又是“財神爺”,全國各地民間為紀念這位傳奇人物建祠築墓似乎也可以理解,畢竟已是2400多年前的事情了,如今考證起來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真假確實早已難辯,就當是傳說,其實也是值得保護的。

各位朋友對此又有何見解呢?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圖文/尚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