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被討厭的勇氣》有感

這本書的副標題為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阿爾佛雷德.阿德勒是和佛羅伊德、榮格並稱的“心理學三大巨頭”。本書採用了青年與哲人對話的方式來展現阿德勒的哲學心理課,挺新穎,把很多觀點通過聊天的方式娓娓道來,很接地氣,也易於接受。對於這種好書,還是用語錄的形式記錄下來,常學常新。


讀《被討厭的勇氣》有感


1,如果說自卑是人類與世界互動的必然結果,那麼勇氣就是人們在追尋意義人生中的必然能力。

2,從精神分析創始人佛羅伊德開始,很多心理學家都相信人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這些經歷變成了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的人生,這是宿命論,再怎麼找“原因”,也沒辦法改變一個人。阿德勒卻說,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人是可以改變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3,所謂的“心理症狀”,並不是過去經歷的產物,而是為現在的“目的”服務。比如和異性談話會臉紅,這是典型的社交焦慮,探討這個症狀沒什麼意義,探討這個症狀所達到的目的——終於可以讓你死宅在家了,卻很有意義。

4,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一種要獲得認可,另外因為人們經常借“愛”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實。所以人要有邊界感,每個人都守自己的本分,過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間就沒那麼多糾結和煩惱。理想的人際關係大概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

5,人並不是住在客觀世界裡,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裡。

6,人生不是由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選擇的,是自己選擇自己如何生活。

7,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你並不是“受怒氣支配而大發雷霆”,完全是“為了打發雷霆而製造怒氣”。也就是為了達到大發雷霆這個目的而製造出憤怒的感情。因為此時的你感覺講道理太麻煩,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並不抵抗的對方屈服,而“憤怒”就是相應的手段。

8,人是有感情的,但人不應該受感情支配,也不受過去支配。

9,不幸,不是生來就不幸,而是你選擇了不幸,人的性格也是如此。

10,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人無論在何時也無論在何種環境中都可以改變,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11,要想改變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氣,面對變化產生的不安與不變帶來的不滿,不幸福的人肯定選擇了後者。

12,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你只不過是缺乏勇氣,可以說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13,人是作為一種無力的存在活在這個世界上,並且,人希望擺脫這種無力感,繼而就有了普遍欲求,追求“優越性”。

14,人都處於追求優越性這一“希望進步的狀態”之中,樹立某些理想或目標並努力為之奮鬥,同時,對於無法達成理想的自己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種正常狀態,只要正確對待,自卑感也可以成為努力和成長的催化劑。

15,不要把自卑感發展成為“自卑情結”。自卑情結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當作某種藉口使用的狀態。例如我因為學歷低無法成功,或者我因為長的不漂亮所以結不了婚等等。

16,自卑情節另一個極端為優越情節,雖然苦於強烈的自卑感,但卻沒有勇氣去努力或成長之類的健全手段去進行改變。無法接受“無能的自己”,如此一來,人就會想要用更加簡便的方法來進行補償,表現得自己很優秀,繼而沉浸在一種虛假的優越感之中。

17,優越情節另一種表現為利用服裝,首飾或者權勢的外在力量來抬高自己,始終活在他人的價值觀和人生之中。

18,人生不是與他人比賽,如果意識到競爭或勝負,那麼勢必就會產生自卑感,因為常常拿自己和別人相比就會產生優於這個,輸於那個之類的想法,而自卑情結或者優越情節就會隨之產生。

19,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20,競爭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即便不是敗者,即便一直立於不敗之地,處於競爭之中的人也會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為失敗者。而為了獲勝,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雖然取得了社會性的成功,但卻感覺不到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之中,眼裡的世界是敵人遍佈的危險存在。

21,發怒時交流的一種形態,不使用發怒這種工具我們也可以交流。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要相信語言的力量,相信據有邏輯性的語言。

22,和別人交流時,你們主張的觀點不要陷入對錯之分,一定要爭個勝負。如果你認為自己正確的話,無論別人持有什麼觀點都會被認為是錯誤的。

23,當人能夠感覺到與這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無拘無束,才能體會到愛,即沒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優越性,能夠保持一種平靜而自然的狀態,真正的愛應該是這樣。

24,束縛是想要支配對方的表現,也是一種基於不信任感的想法。與一個不信任自己的人處在同一空間裡,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種自然狀態。

25,對認可的追求,扼殺了自由。

26,你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

27,做人要有邊界感,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不干涉他人事務。

28,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八面玲瓏的討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極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29,阿德勒心理學反對一切“縱向關係”(類似上下級關係),提倡把所有的人際關係都看作“橫向關係”(平等夥伴關係),與某人的關係只能選擇一種。

30,我們只有能夠感覺自己對別人有用的時候,才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

31,存在也是一種價值。

32,認真的人生是活在當下。

33,沒必要特別積極的肯定自己,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納。

34,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給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我智慧,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35,對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歡自己。

36,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