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漢初,韓信平定齊國,被冊立為齊王。

當時,天下正楚漢爭雄,久持不下。於是楚王項羽派遣使者前往規勸韓信說:“當前劉、項爭奪天下,您的地位舉足輕重。您支持誰,誰就能取勝。但如果項王今天被消滅,下一個被消滅的就是您了。您和項王舊有交情,為什麼不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韓信說:“我曾經侍奉項王,職位僅僅是個持戟的衛士,得不到重用。後來我投奔漢王,漢王隨即授予我上將軍的印信,給我幾萬人馬,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漢王對我如此信賴,我至死也不會背叛他,請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使者走後,齊國人蒯通又規勸韓信道:當今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攥在您的手裡。您協助漢王,漢王就勝利;協助楚王,楚王就勝利。您不如讓楚、漢雙方都不受損害,同時存在下去,您和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種局面,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俗話說:‘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況且如今大王您的功勞天下無二。擁有著威脅君主的威勢,持有不能夠再封賞的功績。”希望大王您能仔細地考慮這件事。”

韓信猶豫不決,終於不忍心背叛漢王,又自以為功勳卓著,漢王終究不會奪去自己的齊國,於是拒絕了蒯通的建議。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